初中英语长篇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入例谈
2012-08-15浙江省杭州市外国语学校王晓琴
浙江省杭州市外国语学校 王晓琴
初中英语长篇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入例谈
浙江省杭州市外国语学校 王晓琴
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新目标)》中长篇阅读文章的教学,探讨了其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和功能,并运用教学实例提出了几种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阅读教学 课堂导入 导入方法
《英语(新目标)》教材(下同)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后设置一篇平均300词的阅读材料,文章体裁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内容丰富,涵盖科技、文化、礼仪和生活等方面,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孙英英,2009)。但由于这些阅读材料篇幅较长,新词汇较多,语句较复杂,理解难度大,因此如果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环节给予引导,化难为易,疏通障碍,便会吓倒学生,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丧失阅读的兴趣,大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课堂导入便成为长篇幅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功能
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始时对学习给予的重视和注意程度(王灵滨,2010),将学生在阅读前对大段语句产生的分散注意力引领到预定的教学内容上,使他们进入准备状态,并保持这种注意力。
1.2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和新鲜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渴望了解新知识的愿望、以及挑战难度的信心和勇气。
1.3 能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有效的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定位思维方向,让他们的头脑里对接下来要进行的阅读有一个系统的框架,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自然过渡到阅读内容上来,更好地完成新的认知构建。
1.4 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使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并把“导”和“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2.1 已有图式激活法
图示理论认为,新输入信息的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有的图示,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示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李力,2011)。学习者所学内容应该是已有知识“i”加上新知识“1”,激活已有知识“i”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尹刚,陈静波,2004)。因此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读前导入来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示并建立新的图示。
例如九年级Unit 6的阅读文章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内容是关于三位年轻人讲述其各自不同的饮食观和营养观。食物和饮食不仅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在初一、初二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语言和知识材料,如“A Healthy Lifestyle,the Chinese Way”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以及观点:“Why do you eat?What do you eat every da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od you eat?”从而再接着阅读文中人物的说法和看法。
2.2 生活话题讨论法
英语教学要把生活带入课堂 (王灵滨,2010),从学生的生活话题和生活经验来导入阅读,让学生有感而发,能启迪思维,并对之后教材的挖掘做铺垫。在教授九年级Unit 2 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呈现了若干张图片,全是一家人和睦温馨、父母陪伴孩子幸福欢乐的情景,当图片激起学生们对父母、家庭的深深爱意时,笔者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parents?What are the impressing things your parents have done for you in the past 15 years?What do your parents always do when you have problems?”学生在谈论了他们自己与父母间的亲情故事后,对阅读文章中“问题男孩”Martin被父母之爱感化的故事便能感同身受了。
2.3 文章标题解读法
标题是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的“题眼”,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教师适时导入文章标题,引导学生合理解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思维能力(罗跃梅,2009)。
九年级 Unit 8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是一篇记叙性的信件,教师可以运用“5W1H法”,即“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问题解读标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
2.3.1 Who is Lucky?
2.3.2 What’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writer and“you”?
2.3.3 Why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send this person a photo?
由于学生在解读前并没有阅读过文章内容,因此在回答问题时难免会有偏差,教师在评价时应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要过于追求正确答案。
2.4 相关素材引入法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引入。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 4的阅读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讲述的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贫苦山区支教的感人事迹。笔者在 读前给学生显示了著名的“希望工程”宣传照——“大眼睛女孩”,问学生能从照片中看出什么。学生们能答出她很渴望学习、她的教室环境很差等。于是教师讲述故事:多年前这张照片一发表,国人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大眼睛女孩”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已经读完大学,现在一银行工作。于是由一个典型的“希望工程”的事例引入主题:From her story we can see others’help changed her life.Then do you think helping others can also change someone’s life? 由此过渡到本节课的课文标题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2.5 多媒体资源呈现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的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辅助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认知材料和多重感官刺激。它可以利用二维、三维动画以及图形、图像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的生硬文字“形”“象”化,并且“活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所学知识。八年级下册Unit 1的阅读文章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谈到人类对未来机器人创造的设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在机器人的设计上已有一些尝试,如果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机器人领域研究成果的纪录片视频,对学生视觉和思维上所产生的冲击是传统的语言讲述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一文章可采用多媒体演播来导入。美国探索频道和英国BBC电视台制作的科普视频都配有英文解说,虽然学生并不能完全听懂,但在语言上也是一种熏染。这样不仅能较好的导入课堂,也可以为学生课后的继续学习和探索提供引导的资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设计一次成功的新课导入也许比在分析课文上花的工夫还要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成功了,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精神也会特别集中,阅读效率和质量必会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入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手段、方法,而非目的或结果(王灵滨,2009),因此教师切忌本末倒置,将读前导入挤占阅读过程本身。阅读教学的最佳结构是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即读前活动应如“凤头”那样短小、精彩(葛文山,2012)。教师在优化读前导入设计的同时应注意控制时间,把更加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静心阅读、处理长篇阅读材料的文本信息。只有阅读的效益得到提高,这样之前的课堂导入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1]葛文山.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点[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1).
[2]李力.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读前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3).
[3]罗跃梅.利用标题提高语篇解读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8).
[4]王灵滨.课堂导入多样化,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杭外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