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创业文化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2012-08-15黑龙江蔡爽蔺庆
黑龙江 蔡爽 蔺庆
近年来,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转变以及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准,各类人群对大学生创业的可操作性仍持有不同意见,对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应当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矛盾:一是创业教育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创业者迫切需要实践经验之间的矛盾;二是大学生需要一个多元、自由、共享的培养创业能力的环境与高校创业文化尚无法脱离传统观念束缚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影响和改善创业文化创造一个适合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长期稳定的环境,通过客观环境和主观模式的共同作用把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创新意识真正传输给学生,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又进一步拓展了创业文化的内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创业文化与创业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之路,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创业文化的建设。而创业文化则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行为规范。它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说:“人性不可能脱离文化”。文化环境对于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创业型大学必须在学生中培育一种创业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念,培养他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单单是商业知识。在教育市场的发展大潮中,充分意识到现代教育和社会的脱节,意识到大学正迅速地由“知识的庇护所”转变为“新知识的生产者”,对学生不再死板教条的传授书本知识,更要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创业。这就需要一种积极地创业文化的支撑。所以,构建校园创新文化,就成为了高校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之路必不可少的的建设方向之一。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会凭空产生,在不具备创业客观环境的情况下,创业文化的教育功能就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岗位需要,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很难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唯书本、唯经验、唯权威等意识很强,害怕与众不同,这也是以前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很少自我创业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倡导其自主创业,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创业文化氛围,则会使学生认同创业,使其早日形成创业意识。
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品质影响的关键就是创意,它是创业的起点,也是保证创业成功与企业发展的核心。传统的创业文化通常过于强化统一、强化认同,在无形之中压抑了学生的想法,把整个集体带入了机械、呆板的氛围中,不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所以我们提倡建立多元、自由、共享的创业文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巩固传统优秀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挖掘自身潜力,敢于展示创新与个性的一面,通过文化氛围的熏陶长期持续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不是仅凭说说就能做到的,它需要一定的能力作支撑。大学生走创业之路同样需要具有相应的创业能力,而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行动来培养。学校鼓励支持成立创业团队、倡导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高校需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业文化氛围,来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
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是无穷的,一种行为的产生需要鼓励和带动。创业文化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如果学校鼓励学生创业,对在校学生的创业行为进行支持和宣扬,让走出校门的创业成功者回校讲授他们的创业之路等,便易于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创业光荣、自己也能走创业之路,不再认为创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敢于做出创业的选择。
我院以创业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转变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
转变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是学校战略目标实现和校园文化开展的有力保障;管理科学、民主,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总目标的推进,则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校园创业文化的进行。高校应从上而下的推动管理体制的改变,推动积极主动、创新创业的学院新文化。从而真正营造“办学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教育从适应型向创业型转变”的新的校园文化理念。
(二)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校园创业氛围的培养
高校创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是形成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件,高校应切实把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提到重要的日程,要进行总体设计、科学规划,全员参与积极营造,从而使学校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校得到大跨越的发展。同时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开拓创新,和谐统一”的优美校园。校园环境布局应注意整体规划,凸显“创新创业”理念。通过校园创业领军人物雕塑的摆放,创业成功人士画像、创业名言警句的点缀,使校园成为创新意识激荡、创业火种散播的文化熏陶式环境,使师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
(三)应加强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
目前,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校园文化自古就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树立品牌意识,这种品牌体现在学校精神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上。高校应注重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潜心创业项目孵化,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校园品牌形象。
(四)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打造创业型大学,弘扬创业文化和理念,必须有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保证教师队伍的建设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科学导向,全面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的同时,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现有师资条件,尽快的培养创业教育的骨干教师。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实践,造就一批“创业型学者”。同时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创业教育专家为客座教授,学习他们创业理论的精髓。
(五)积极开展校园创业活动
高校应重视对校园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者培训班,建立创业教育报亭,建立创业教育校内网站等,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校园氛围。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以营造一种创业氛围。现在校园“创业一条街”的创建就展示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办自己的小企业,既满足了学院广大学子的需要,又为以后踏上社会创业提供了实践。
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更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和复杂性,我们应该坚持不懈。
[1]罗湘明.论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
[2]庚德海.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2001(02).
[3]刘莲香,王正军.关于创业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0(3).
[4]施险峰.试论当前大学创业文化的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