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2012-08-15文丨周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美和年度人物角度

文丨周 涛

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文丨周 涛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人对新闻的提取、撰写和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对新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有严格的要求。感知美、创造美是新闻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其所突出的人物身上本就具有一种美。笔者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的角度出发略论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发布会; 信息传播; 审美化

“劳动创造了美”,这是著名的哲学家马克思先生所说的一句话。新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对美的社会生活进行反映和传播。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美,那么新闻活动就是直接对美进行传播。那么新闻传播的实质就是对社会劳动所体现的美进行肯定和赞扬。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节目中,其内容更多体现的是对人物的品质进行赞扬。特别是其中的颁奖词的内容,真实的故事加上优美的语言,既能概括人物的生平事迹,又能给人美的感受。生活中存在许多的美,而新闻传播则是发掘出更多的美,让人们细心体悟,而在这之中,新闻人起着关键性作用。

1 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中看新闻人的审美能力

1.1 感知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新闻人具有感知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他可以从一个个平凡的人中,发掘出各种美的事物和品格。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的一个个人物在生活中,都是很普通的,有的甚至一辈子默默无闻,没有人感受到他的存在。但是新闻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同时又显现着伟大精神与品格的人。在这当中,新闻人要具备很强的感知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而一个不会感知美和欣赏美的人是发现不了美和创造不了美的。新闻传播的信息内容是影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新闻人需要具备感知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1.2 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如果说感知美和欣赏美是新闻人进行新闻活动的前提,那么表现美和创造美则是其进行新闻活动的升华。这要求新闻人具备更高的能力。具备感知美和欣赏美可以让新闻人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而具有表现美和创造美则让新闻人提炼和升华美。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新闻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审美素养和道德情操,就无法用好的修辞,美妙的语言对美的事物进行提取。他可以引领着阅读的人进行美好的意境,仿佛真实的画面就在眼前。可以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就是新闻事件的升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没有一定的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新闻人就称不上优秀。对新闻事件进行表现和创造有助于传播生活中的美,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和感受到美在生活中的存在,让更多的人在美的熏陶下成长,有利于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1]。

2 新闻传播的审美表达

2.1 选题时注重审美性强的事例

对事例进行选择时,新闻人需要对内容的审美含量加以考虑。受众有时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新闻人在提供新闻信息时,有时也需要加入一些可以让受众产生愉悦心理的内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可以赢得受众关注或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选题事例是能流露真情实感的、可以表现人精神与品格的事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基本都是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对人物事迹进行谱写,所写的都是一个个朴实无华的人。相信每个看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人都会为那些上榜的人赞叹和动容。但是现在的大多数新闻却还是遵循那种老旧的套路,刻意表现家人的哭喊场景来达到画面感动人的效果。但是这只会给人留下一时的感动,其他什么都不会留下,这样的新闻传播画面制作毫无意义。

2.2 选取恰当的审美报道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映的是角度的不同会影响看事物的面貌。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发现,你会看到不同风格的美。这对新闻内容的分析角度也是一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新闻内容,所反映的人的品格是不一样的。例如,2012年2月,“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的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词是这样的:“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所选取的是博爱的角度,这也是显示他们伟大的地方。如果从孝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那他们将遭受的是更多的攻击与诋毁。博爱也确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中,每个人都很平凡、普通,他们也不例外。但是从一个角度去很好的分析,你会发现很多的伟大与美。新闻人需要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阐释美,而新闻传播就是把更多的美带到受众面前[2]。

3 新闻审美信息传播的优化

3.1 注重美的真情实感的发掘

新闻传播既要把善的、美的事物展示给群众,也要把恶的、丑的东西表现在大家的面前。每个人心中都有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哪些是善的、美的,哪些是恶的、丑的。相信每个人的心都是善良的,只是追求的事物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新闻传播把善的、美的、恶的、丑的事物展现给群众,一方面让受众区分这些事物,另一方面通过相互的对比让大家趋向于追求美好的事物。但新闻传播需要以美的事物的播报为主,这更有利于人们形成追逐美好的趋势。当一个人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的时候,他是美的,因为他是真实的。如今,人们的生活和感情在生活中,存在一些虚伪和不真实。在采写过程中,新闻人要善于辨别一个人所说的真实性,特别是一些美的真情实感。他在人们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这样的真情实感更加容易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触发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东西。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所讲述的故事全部都是真人真事。他所挖掘的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情感,所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他可以给世人照亮前方前行的路,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做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归宿,走自己的路。而这也是新闻传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挖掘人性中美的真情实感对新闻传播很重要。

3.2 注重审美信息的表达

新闻人挖掘了美的真情实感,再加上好的审美信息的表达,才能将新闻信息完美阐释。二者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好的审美信息的表达,挖掘的美的真情实感将是贫乏的。如果没有美的真情实感作为内容,好的审美信息的表达将是空洞的。优秀的新闻人需要对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好的审美信息的表达不是干巴的说教,而是用优美的文字谱写生命乐章,将人带入情境之中。是新闻人感情的流露,在自己的想象中,将自己置身于其中,这通常会与受众产生共鸣。因此,新闻人需要注重审美信息的表达[3]。

4 结语

总而言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活动不仅可以带给新闻人很多的思考,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仍有不足之处。在新闻传播中的关键人物新闻人,需要注重新闻传播的审美表达和新闻审美信息传播的优化。跨进21世纪,高素质、高能力的新闻人将会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美的东西,引领人们迈向更高的台阶。

[1] 陈立生. 传媒时代的审美期盼.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3).

[2] 曾耀农. 传播效果美学分析.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7).

[3] 金丹元. 重视当下电视形态的审美特征. 学苑论坛,2012(4).

[4] 王长顺. 论新闻的审美特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

(广电总局,北京 100000)

传媒文化

猜你喜欢

美和年度人物角度
年度人物
神奇的角度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论“掩耳盗铃”紫砂壶的创意美和文化意义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现代青年》2018年度人物评选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美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