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情感因素 培养写作兴趣
2012-08-15浙江杨慧丽
浙江 杨慧丽
好文章有若干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这方面,前人有很多精要的论述。《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这里说的“修辞”是指讲话和写文章;“诚”是指说写者在讲话和文章中表露的真情实感。刘向、扬雄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核:翔实正确),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王充把“疾虚妄”定为自己写作的原则。这都说明了前人对包括真情实感在内的文章的真实性问题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感受独特,体会真切。然而,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大不如如人意,不少学生在写作时缺乏激情,没有少年儿童应有的童心稚气、风华正茂,作文写不出真切的生活感觉和体验,常常是言之无物,平庸无聊,形式呆板,无病呻吟,没有思想,更没有真实的情感,甚至不少是连篇的废话。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感觉不到所写之物与自己有多少切身的关系,觉得自己平时生活单调无比,平淡至极,根本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有意义的活动和情感体验。
借用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际上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了能够去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很有必要指导学生去感悟自己生活中无比精彩、生动的瞬间,感受无比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从而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润泽学生的情感之花,那么最终就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成为情智协调发展的人。如此,情蕴丰富的文字也就能从他的笔端流淌出来。所以从写作教学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够在作文训练中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作文未写 情感先行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从而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们睁大眼睛,深入生活,挖掘自己的情感潜力:春天让学生走近自然,看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夏天品析“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滋味;秋景中,让学生观察“林寒涧肃”、“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壮观景致;冬天则让学生体会“千树万树梨花开”、“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细腻。自然之美只要有了教师的特别提示,学生就更容易注意到、感受到、品味到。社会生活同样是一片广阔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需要教师平时多加引导。
其次则该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厚实情感积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生活中难以寻觅到的各种经历和情感体验都可以通过书籍这一媒介进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从而成为我们自己的情感积累之一。除了课本中推荐的必读名著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其他各种现当代甚至是现在接近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好的文章。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甜橙树》,毕淑敏的《昆仑殇》、《雪山的少女们》,韩寒、郭敬明的小说等。另外还要引导同学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去阅读一些好的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总之,作品无论长短,作家无论名气大小,只要是健康的、对自己有益的文字都应该利用一切时间多读,以给自己最为充分的情感积累。情感累积丰富了,才能够为下一步的激活提供丰厚的基础,“厚积而薄发”,“积”为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
二、宽度拓展 深度挖掘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累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积累的情感“发”出来。这是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轻松快乐的事,写感触深刻的事。但是如果学生的作文到此为止,则难免导致联想视角的平庸,情感气度的淡薄,所写内容的狭窄、认识的肤浅,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到作文的质量。看到星星月亮就想到故乡、亲人;听到与盗贼搏斗,就歌颂见义勇为,这种联想虽然说是正确的,认识也没有错误,但是思路拘谨、浅尝辄止、陈腐俗套,无论如何都难以使文章散发出独特感人的魅力。我们在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情感因素的时候,应该鼓励他们“多思”、“深思”、“善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要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糅合各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最终展现出缤纷的色彩。
列夫·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够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所内隐的、潜在的、实际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层面,以各种潜隐性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启情意、潜意识领域,形成并深化自我发展的强烈、稳定内部诱因。”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情感激发的宽度拓展,深度挖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除了放开手脚,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作文教学当中适当地组织学生模拟生活情境,重现生活情景,“以景激情”、“以境激情”。如用表演模拟或者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当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当中带着“假定性”的情感写自己切身的感受,使学生顺利地进入所要求的写作意境,准确地进入角色中。写作成为内在积蓄的抒发,则行文轻松有趣、一气呵成,文章自然生动流畅。学生的才情、个性、灵性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情感共鸣和写作冲动的共同作用下,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已经控制不住地从学生的笔尖喷涌而出了。
2.放开限制,激发兴趣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也大多数喜欢自由拟题和创造想象命题,因为这样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思想、情感不受任何的限制、约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写自己“想写”、“能写”的题目或者主题,使自己的情感自由得到展露,写作特长得到施展,个性特点得到张扬,人格禀赋得到呈现。所以我们在给学生提出作文要求的时候,可以少给一点命题作文而多提供一些选择余地较大的开放性作文,让学生能够“我的作文我做主”。限制一消失,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好作文便随之而来了。
3.创新命题,提高兴趣
好的作文命题能够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对所写的事物进行联想、思索,发掘蕴蓄于事物中的美感性、哲理性,达到诱发情感的目的,特别有利于学生创意作文的生成。所以教师在作文命题的时候,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有新鲜感、时代感、富有启发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在充满鲜活滋味的作文题目当中去感受那不一般的生活味道,进而写出不一般的情感体验。
4.积极评价,保持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我们并不是就此一劳永逸了,因为兴趣是会转变、会消失的,我们必须在写作过程完成之后,继续使学生的作文兴趣保持不衰,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持续而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的评改阶段同样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把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增强了以后写作的兴趣,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也更能持久。
总之,在我们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并在日常的写作活动中把这种情感激发出来,就能够写出吸引人、感染人的情真意切的好作文!
[1]孙绍振.审美形象的创造—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
[2]李素环.激发写作情感表达欲望.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5.
[3]俞桂海.论中学生写作情感的培.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