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新课型
2012-08-15福建李有金
福建 李有金
作文在农村学校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作文被农村小学生视为克星。这一点也不夸张,这个问题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中。是怯而退之还是迎难而上,这是关系到农村作文教学质量能否真正提高的关键。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实践中紧扣“趣”字,我拉开了探索的序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告诉我们,以“趣”入手,师生共同去摸索、解决作文课堂中遭遇的各种难题,换来的不再是互相的叫苦迭迭,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愉快的体验,这也是愉悦作文教学这一全新作文理论提出的始发点和根本宗旨。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会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作文新课型——情景表演课和动手操作课,学生往往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徜徉于这些课堂之中,品着新课型的“趣”,在格子间流畅抒写。
一、情景表演课以“趣味”为基点,让学生以演促写,言之有物
习作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大都苦咬笔头,想了半天,仍没有下笔的动静。这是我们习作课堂中学生经常陷入的苦恼状态,他们觉得在纷繁世界中有太多事情发生让他们无从选择,此时他们头脑一片混乱,但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能胡编乱造。然而生造之文必定青涩乏味,自然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有厌倦心理,最终丧失对作文的兴趣。
常言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善于发现。这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习作,只要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写作素材处处存在。当然了,这学生的观察也不能无的放矢,假如每件事都落入他们的笔下,势必会出现记流水账的情况,无益于学生习作的提高。所以这“善于观察”需要教师的指引,因为它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本领。而这时“情境”的创设就很有必要了,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再现于课堂中,这是“扶”,这“扶”很有必要,天长日久学生也会酿出点灵感,慢慢地学会如何仔细观察生活并抓典型事例来习作。
如案例即兴习作《文明在你我身边》便是重现生活场景的一节课。
生活场景:
午餐时间,五年级的女班长手拿着一本书走进食堂,来到我跟前,轻声说:“老师,打扰了。请问中午抄写在黑板上的好词好句是哪些呢?”简单对话过后,孩子与在座的各位老师道了声“再见”才离去。此时留下一片赞叹声,别的老师连连夸这孩子的懂礼貌。
就这样一处生活场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会认为学生的懂礼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况且进餐厅询问学习任务的又是班长,她起带头模范作用也无可厚非。在那么多想当然的面前,也许我们会选择在班会上点名表扬即可。可让我们再好好想想,只要让学生写关于“文明”题材方面的作文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选择的题材大都陈旧而且没有生命力,于是我将这一场景搬到课堂中去,为学生创设一系列类似的情境。学生平时戏看多了,可这演还是头一回。课堂上,我只说要寻找“小演员”,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这片段习作任务我紧紧保密,果然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抢着想要表演。一切准备就绪,我才将表演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提醒没有表演任务的学生注意观察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语言等。
开幕(创设情境):
四位“小老师”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午餐,此时门外,一位“学生”……
台上演员演得有模有样,下面也不乏精明的导演,不时给出恰当、到位的建议。
几位“小演员”表演过后,我及时组织学生对台上几位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最后再引导全体学生针对这一表演的场景进行片段习作。
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习作本子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班语文老师在班上找了几位演员,前三位“学生”的扮演者都很没有礼貌就直接冲进食堂。老师们当时嘴里还含着米饭,“学生们”只顾不停地说着别的同学怎样、怎样。活跃在台上的是“泽凯老师”,他在认真处理着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的表演者垠枫,她最有礼貌。只见她打开门走到老师旁边,连忙说:“老师,对不起,打扰一下。”从这里,我可以体会到一位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泽凯老师”再次谈话时,瞅着他挺着的大肚子、表情严肃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六年级的那位男老师。
此次片段习作我尝试将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搬到课堂上,学生在演、看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文明,比教师长篇大论地进行空洞的思想教育有效。学生也喜欢这样的习作课堂,此时自然有自己的独特感悟,于是笔下便有物可写,也不愁找不到合适的题材了。情景表演这种课型的课堂资源大都来自生活这本大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对这种课型的探索特别有意义。
二、情景表演课以“体验”为拓展点,让学生全员参与,个性张扬
情景表演课,一种让学生乐于沉浸在其中的新课型,在这里学生是课堂中的主动参与者,如果说片段习作“文明在你我身边”在孩子心湖中泛起的是小小波澜,那么真正落到实处的习作课堂则是掀起学生习作热情的巨浪。
许山老师执教的《你演我猜》活动,便是将愉悦作文教学中的新课型“情景表演”的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的一节课,也填补了我前面习作实践中出现的空白。在这节课中,执教者同样是先请几位同学上台示范,在这个示范性的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位置。
而在接下来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执教者强调的是全员的参与,并不是只把机会让给个别的学生,这是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的教学艺术。一般情况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方面,但别忘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学生个人独特的心理体验,这并不是上台演示的那几位同学能代替的。想让学生保持对作文的长期性兴趣,这得扩大全员的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体验的机会,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班级四十多位学生对同一活动的体验也不尽相同。此时教师给他们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无疑就是尊重学生的真实内心感受。不以教师或者是少数同学的体验代替全员的想法这对发展学生独立、创新思维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情景表演这种习作新课型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他们逐渐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此时的学生不需扬鞭自奋蹄,乐意主动接近习作;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拓展点,习作自然开出独特之花,而不再呈现出干涩难读的习作。
三、动手操作课以“合作”为桥梁,让学生玩中操作,有序习作
要说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这话一点也不假,而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小学生这一特性,倘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点,在习作课堂中设计一种能让他们在“玩中学”的新课型,这种顺应他们发展特点的举措必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这种习作新课型便是动手操作课,此课型采集美术、音乐、艺术等各门学科的优点为己所用,实践性强,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大大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感。这种课型的最显著特点是大都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说这需要技巧,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
我执教的《卡纸作画》便属于动手操作这种新课型,课上的示范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课上师生合作总结出这些动手步骤:1.首先在卡纸上画出需制作的物品z图案的整体形象。如小熊的制作,先制作其整个身体,而剩下的部件,如小熊的眼睛、鼻子、衣服、手臂等独自制作完成后再粘贴到身体上去。2.注意不同部件之间要选用不同的颜色。
这节课着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而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更是注重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操作过程,这为学生有序习作打下铺垫。
其中一位同学的习作有一片断是这样的:
开始制作“小鸟”了。首先要把小鸟的各个部分画在不同颜色的卡纸上,然后再剪下来,最后把这些零散的部件组合在一起便能完成这次作画任务了。在我们这个小组中我是负责画小鸟的“身体”部分,这可难不倒我,我可是班上大名鼎鼎的小画家,我三下五除二就画好了。想不到大家配合得这么好,等我抬头看他们时,他们已将其他部分画好、剪好,共同期待着这小鸟的“出生”。接下来,我们配合着用双面胶把这些小部件贴在小鸟的身上。最后一个部件“嘴巴”也被我们贴好了,我欢呼起来:“太好了,我们完成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这只活灵活现的“小鸟”贴在墙上的许愿树旁边。
以往碰到这种动手操作类的习作,教师通常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回家动手做,然后再将制作过程写下来,但这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现在我们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带入课堂,可谓是起了引子作用。有了前面课堂这些指导,学生以后生活中再碰到类似活动便不再像无头苍蝇那样乱撞了,能轻松对待了。
探索永无止境,凡是学生喜欢的新课型我都会尝试,在反复的实践中摸索出真正有益于学生作文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