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赤水河流域舞蹈文化的开发与构建

2012-08-15王继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赤水赤水河丹霞

王继子,李 智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系,贵州遵义563002)

赤水河,一条独特而神秘、伟大而美丽的河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它发源于乌蒙山北侧,云南省镇雄县北部,由西向东流经贵州、四川两省边界至茅台镇后,转为西北,途径赤水市,继续向北,在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1]处于三地交界带的赤水河流域,其舞蹈文化特征有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从地域分布来看,因赤水河流域处于各个省市的边缘地带,表现出文化形态向心力减弱、舞蹈文化形态棱角不分明、性格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没有形成一个立体的、厚实的、更具特色、系统化的舞蹈文化形态实体;另一方面,赤水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特色和丰富的人文文化形态,可用舞蹈艺术实践的方式,从内容和形式上与这条名河之间建立高度紧密、和谐统一的文化形态联系模式,从赤水的竹、赤水的水、赤水的红再加上赤水的“情”等内容入手,将这些赤水元素用舞蹈文化开发和构建的方式,整合在舞蹈文化的研究框架之内,从而使得开发和构建赤水河流域舞蹈文化形态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从舞蹈文化开发和构建的角度来分析,赤水河流域舞蹈文化的开发和构建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实施,即开发美景之舞、构建人文之舞、打造大型精品舞台剧。

一、美景之舞

1.临摹美景中的“碧绿之舞”。赤水河流域的美景世间少有,一个个风景区里,亭亭玉立的桫椤树,好似淑女般婀娜多姿,千里绿竹郁郁葱葱沁人心肺。这样的绿色会给艺术工作者以贴近自然的艺术灵感、心旷神怡的创作状态、无限广阔的舞蹈想象空间,进而以舞蹈的方式为本体开发和构建方式,再配合舞蹈灯光和服装等现代化舞台制作手段,让自然形态下的赤水河绿色之美以舞台的方式重现,创作出一个舞台化舞蹈式的绿色空间,成为赤水河流域舞蹈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忙碌的现代人缔造一个高度含氧的呼吸空间,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2.制作动态中的“柔水之舞”。层层叠叠、形态各异的瀑布群飞流直下,溅起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浪花,其中十丈洞瀑布就被誉为是丹霞第一瀑。“水”与“舞”从特征上来讲有着本质的联系和共同点,两者的明显相同点就是都具有动态化的特征,水的柔美和舞蹈的柔美,水的流动和舞蹈的流动等都可在高度统一、相互映衬的方式中在舞台上完美呈现。用舞蹈的方式呈现赤水河之水的灵动姿态和生命状态,是大有开发空间的,因为用“舞”来表现水也是舞蹈艺术表现大自然之美的一贯有效做法。另外,用“水”修饰“舞”也是近年来舞蹈艺术在舞台化创作和制作中经常运用到的新颖手法,充分利用水和舞的紧密关系,将会在制作赤水河流域“柔水之舞”的过程中达到浑然天成、美轮美奂的舞蹈舞台艺术效果。

3.构建“险境之舞”。赤水河畔的景观无不展示着赤水河流域美景的“奇”和“险”,比如蜈蚣岩的石壁上镌刻的“美酒河”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绵延数公里雕刻形成的长龙更是气势恢宏。从舞蹈艺术的构图特征来审视赤水河流域景观的“奇”和“险”,其内容很具舞蹈的舞台造型特征。将“静态”化的奇特景观“复活”,用动态化的舞蹈手段来展现赤水河流域地貌特征的“奇”和“险”,其艺术想象发挥艺术二度创作的空间非常大,是很好的舞蹈创作一手素材。与之前“碧绿之舞”和“柔水之舞”的“无形”相比,“险境之舞”则是明显“有型”的,它更具有舞台棱角感,二者互相交融、相互对照、形象对比、彼此映衬、交融一体之后产生的效果会使得舞台更加饱满丰富。

4.创作“热红之舞”。赤水丹霞提名地核心区面积273.64平方公里,赤水丹霞不仅是地貌结构分异明显的纯砂岩高原峡谷型丹霞,也是构造抬升初始发育的青年早期丹霞,被中外专家誉为“丹霞之冠”。颜色对于舞蹈艺术的开发和构建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同时具有想象性,留给艺术创作的空间更大。将颜色的固定形态用舞蹈艺术创作方式的丰富形态表现,可打造出赤水河风格的褐红热烈之舞,让丹霞之色以舞蹈之美为依托和载体,用舞蹈艺术的象征性手法展现作为“热地”的“赤水丹霞红”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书写赤水河流域地域特征的热烈之美。同时,享有“丹霞之冠”、“千瀑之事”、“桫椤王国”、“竹子之乡”和“长征遗址”等盛誉的赤水丹霞应将丹霞、飞泉、桫椤和竹海四大元素作为开发具有独特性科普旅游产品的着眼点。[2]这样一来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便可出现更多的视觉可能性,大大增加“热红之舞”在开发和构建过程中在内容选择上的丰富性。

二、人文之舞

1.创作“玉酒之舞”。赤水河是名副其实的美酒河,有国酒茅台的一枝独秀,也有习酒、郎酒等中国著名白酒镶嵌其间。赤水河流域酒业的兴旺最终证明该地区以茅台为中心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和铸造了中华酒文化的辉煌,更重要的是通过酒文化展示出赤水河流域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和强大的精神财富。国酒茅台的一枝独秀,赤水河流域酒业的兴旺,最终证明以茅台为中心的黔北地区,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正是那条源于云南、主体流经贵州的赤水河,孕育和铸造了中华酒文化的辉煌。[3]同时,创作“玉酒之舞”和之前“美景之舞”相比,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面,那便是多了一层人文文化形态,在具备了“人文”因素的“玉酒之舞”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舞蹈的方式去有区别有变化地把握和运用“酒”和“舞”、“酒”和“人”、“人”和“舞”之间的微妙关系和有序联系,使得三者更好地成为舞台有机的组成元素。酒的酿制和酒文化的传播本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特点和舞蹈艺术本体的动态化特征、舞蹈舞台情节的推进以及舞蹈结构的构建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论是舞蹈诗还是舞剧的形式都可以充分利用、大胆创新,在“酒之舞”与“舞之酒”两者之间互相糅合、互相推进,可创作出大篇幅大精彩的、集叙事和表情为一体的舞蹈作品形式。利用好赤水河流域千年酒文化历史传统和其间众多的美丽故事传说,用舞蹈艺术的手段将酒与舞结合,将历史的真实动人和舞蹈艺术的动情演绎合一,带给世人以全新的精神享受。用酒与舞蹈的形式来美化人类社会生活,丰富人类文化与文明内涵,用舞蹈的方式追溯酒的起源,重现酒的历史发展线索,表现至真、至善、至纯的“玉酒”精神,塑造赤水河流域“玉酒”之魂,赞美以酒为中心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同时通过用舞蹈艺术表现酒文化的方式,来表达新时代赤水河流域劳动人民的自信与豪迈,这样一来可为该区域酒业的知名度再造美誉的同时,进而能起到牵引并推进文化和经济的联手发展的更强大动力,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开发构建手法,当可充分运用。

2.挖掘整理“民风之舞”。赤水河处在滇贵川渝四地人文和地理形态的交界地带,民族众多,有汉、苗、仡佬等土著民族,民风醇厚,民俗丰富,古朴独特的原生态人文风情是作为该流域舞蹈文化开发和构建的又一重要板块。舞蹈文化形态方面表现出融合与共性特征,可开发挖掘的民族舞蹈文化素材众多,空间较大,如苗族服饰、饮牛角酒、吹芦笙、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爬花杆、蜡染工艺、独竹漂、采月亮,仡佬族服饰、竹子传说、拜树、吃新等,都可成为构成舞蹈开发和构建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打造一台赤水河流域舞蹈诗风格的舞台剧时可充分运用。在该流域生活上千年、曾经创造过高度文明的仡佬族,其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用舞蹈的方式开发其文化具有很大的空间,并且具有长远意义。在目前仡佬族舞蹈底子较为薄弱的情况下,若能够合理介入、有效挖掘、准确整理、成功开发和构建仡佬族舞蹈文化体系,将会为本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流行在遵义、赤水一带的苗族传统体育“独竹漂”,也是可以用舞蹈的方式开发和构建的文化项目之一,利用这项体育运动和舞台舞蹈有着众多共同点的优势,用舞蹈艺术创作的思维进行嫁接和发展,使得二者在舞台上能够产生紧密关系,从而丰富“民风之舞”的内容和形式。独竹漂,曾被称为“划楠竹”、“划竹竿”、“独竹竞划”、“独竹舟”,[4]此运动的动态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艺术化创新和发展,将肢体的有限性突破,使得“独竹漂”的形式从肢体上得到艺术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新的舞台形象,与此同时其“独竹”的独特形式,也可以充分运用到舞蹈中的构图这一环节,产生新的舞台构图样式,配合强大的苗族音乐文化资源等作为舞蹈创作的背景,相信将会打造出一台赤水河流域以舞蹈为样式、颇具特色、展示该区域浓烈民风的、以“竹”为主体的舞台形式,让世人对作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的赤水更加流连忘返、心仪神往。

3.倾情力推“红色深情之舞”。赤水河因水为赤红色而得名,但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四渡赤水”的文化涵蕴,体现为一种文化足迹。[5]赤水河是一条红军飞渡的英雄河,历史的抉择和眷顾使得赤水河成为举世闻名的“红色河流”。红军四次飞渡脱险的光辉战绩,使得赤水河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英雄河”,是在危急关头挽救革命挽救红军的伟大河流。在追寻历史足迹的前提下,巧妙地运用舞蹈创作的方式,在展示经典历史事件的同时,拓展故事空间内容,将红军对生活在这片伟大土地上的人民的深厚感情、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民对于红军的敬仰之情、以及革命对这条河流的的感恩之情,穿插到舞蹈编导和舞蹈创作当中去,用擅长表情功能的舞蹈艺术加以演绎,那种情感上的触动,会给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带来强大的精神震撼力和艺术吸引力。同时,我们当前的艺术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四渡赤水作为红色经典素材,其内容真实,故事情节可歌可泣,是创作当今主旋律舞蹈类型中不可多得的上佳题材样式。将战争经典事件转化为舞蹈艺术经典,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化的二度创作,用舞蹈艺术手段在舞台上表现出四渡赤水灵活机动、知难而进、乐观向上的文化作风,使红色经典舞蹈的作品样式成为赤水河流域红色人文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该地区一笔强大的文化财富。

三、打造大型精品舞台剧,建立该区域健康的、长效的、特色的舞蹈文化大舞台

1.打造大型舞蹈舞台精品剧。可以先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诗化的舞蹈舞台形式。众多丰富多彩的一手素材,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舞台精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作为选材、立意、构图等方面的直接源泉。艺术工作者要发挥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尽可能运用更多的创新手法,将“碧绿”、“柔水”、“险境”、“热红”等赤水河流域独特的地域形态搬上舞台,进行舞蹈化组合和构建,用动态化、肢体化、概括化、舞台化的舞蹈手段对一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二度构建,为赤水河流域打造出诗意的、神秘的、独具特色的高质量、高审美视听觉的舞台文化形态,以舞蹈的方式展现赤水河流域的自然美、形态美、色泽美、生态美,表现该流域的环境、生态、人文的审美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将赤水河流域浓厚的民风和经典的红色传奇等人文板块,如“玉酒”“民风”“红色深情”之舞,恰当有序地穿插在美景舞蹈之中,让其成为舞蹈题材构建中主要的精神形态,成为建立在景境之上同时又高于景境的人文精神内容。将“人文之舞”和“美景之舞”相互穿插、相互映衬、相互融合,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而建立强大的、丰厚立体的、有生命力的故事化、情景化的舞蹈舞台剧作,使其成为赤水河流域代表性的经典舞蹈文化品牌。打造赤水河流域舞蹈的经典作品,有利于提升本区域舞蹈文化形象,树立本区域舞蹈文化品牌,突出该流域的文化主题。

2.建立该区域特色、健康、长效的舞蹈文化大舞台。首先说特色性,赤水河流域以赤水河为纽带,在地理特征上以一个整体形式存在着,因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地位而被世人所知,但相反其文化形态,尤其是舞蹈形态,因其地处西南各省的交界地带,在地域性常规文化核心中基本被边缘化,截至目前,舞蹈文化特征表现出模糊不清,没有自身风格和特色的现状,这是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文化游离或者畸形现象。任何文化,它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在于它的特殊性,通俗讲也就是特色性,表现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我们要认清,赤水河流域文化的内聚力和潜在能量是较为强大的,是能够运用舞蹈的方式开发和构建的,使得该区域的舞蹈文化形态成为一种真实化、民族化、特色化的实体样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内在趋同于中华民族所有文化而又有别于其他文化形式的区域性舞蹈实体文化存在形式。其次,舞蹈艺术在开发和构建过程中,其运用手段的科学性、本体的健康性非常重要,要得到确切的保障。具体来说,就是在构建实体性的舞蹈文化形态的过程中,不能死拼硬抗,做出有悖于文化形象的正确树立、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文化形态的健康成长的事情,而要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人民福祉的提高等综合因素相挂钩,力争打造聚力强健、具有活力的舞蹈审美内涵,进而增强该区域舞蹈文化的生命生存力和扩散力。长效的舞蹈文化大氛围,就是要将舞蹈艺术根植于该流域大的文化背景之上,和其他艺术门类紧密相连,如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酒文化、音乐文化、体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等等,甚至可以建立跨云、贵、川、渝四省联合的文化联系,创造“合”文化形式,使得舞蹈艺术的建立有根基,生长有土壤,成长有血液,发展有动力,灵魂有支撑。

赤水河,一条镶嵌在祖国西南大地上清秀的丝带,竹绿,水美,山险,景秀,加上国酒窖池的热气,红红的丹霞牵手红红的历史,在为你美丽而伟大的文化形象建设中,舞蹈艺术的开发和构建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1]陈蕾,邱凉,翟红娟.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研究[J].人民长江,2011,(2).

[2]任远.赤水丹霞科普旅游资源评价及产品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3]范松.黔北酒文化的历史视角[J].理论与当代,2009,(7).

[4]陈强,梁巧琴.水上芭蕾——独竹漂[J].当代贵州,2010,(2).

[5]袁小松.“四渡赤水”之文化涵蕴及其时代价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猜你喜欢

赤水赤水河丹霞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情满赤水河源头
赤水大瀑布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赤水情
赤水河保护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