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说》谈90后大学生的教育方法
2012-08-15陈晓蓉
陈晓蓉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2000)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是唐朝中期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给其弟子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及的教育观点鲜明、立意高远;放在今天仍不失其参考和借鉴价值。古今对比,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奇土地的故事是如此的相似。虽然《师说》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过1200年的历史,但读起来仍然能让人心有启迪。
笔者认为,《师说》主要帮助我们解答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二,什么样的人可以当自己的老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三,学习是否有止境?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第四,教师教授的主要目的或者说主要内容应该是什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第五,重复坚持一个观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岁月的滚滚车轮从未停顿,面对如今高职院校中新一代90后的大学生们,我们不禁要思考:能从古人身上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更好地教育他们?
1 认识90后大学生的主要行为特点
1.1 比任何时候的年轻人都独立、自主,个性张扬
他们自信地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凭自己的能力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行为上大多追求个性张扬,对于老师或者家长对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般都仅作为参考,喜欢独立生活,从家长角度说就是有些叛逆。
1.2 信息化让学生的接纳性大
社会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这一代大学生接触的人物、事件、信息都是海量的,每时每刻出现的新鲜事物对90后来说都是稀松平常。他们更能接受一些超常规的不可思议的东西,同时他们更富于创新,敢于挑战过去,打破常规的冲动。不希望自己平稳过一辈子,向往多彩多姿的生活。容易偏激,容易言行不一,在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难以达成一致;对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往往以偏概全,很情绪化。
1.3 具有更强的包容性,思想更加开放
他们对于社会上多元的或者他人的作风、人品、处世态度不是很注重,不论朋友交往还是择业标准,兴趣是最主要的方面。多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觉得,相对于为社会做贡献还不如多为自己谋福利;他人价值观念可以认同但自己实践时却有自己的一套。自我状态很良好,但是很难说他们对自己的内心真正的了解,能够很好地确立人生目标并付之实践。
2 促进90后大学生教育的有效方法
面对90后大学生独立、张扬的个性,多元化、多重化的人生、价值观,教师该如何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笔者认为,居高临下的传道,脱离现实的权威授业很难让他们轻易接受;把深刻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在思想上慢慢渗透,以引导为主解开他们心中的疑惑才是正确的方法。
首先,尊重个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开心中的疑惑为主,然后辅之以传道、授业。“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站在平等的位置和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帮助学生认同并内化主流意识形态,促使学生拥有高尚品行。不生硬地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为了考试的目的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多与现实事件或生动的历史事件相结合,慢慢解开学生心中疑惑。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传道、授业时多下伏笔,多提问题,多带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解开这些疑惑。逐步逐步地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和理论知识,老师在旁起辅助作用,主要为其解除学习当中碰到的疑惑。
其次,老师应主动向学生学习,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向老师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形成浓重的学习氛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正因为90后大学生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思想行为特点,所以有很多老师很难想象的见解、想法、创意,如果能加以适当地引导、鼓励,虽不能说一定能实现多大的成就,但对学生自身来说起码是老师给予的一种积极信号。所以,教师应该放下身段,多聆听他们的想法,多和他们沟通,甚至向他们学习,每个人都有值得赞扬和学习的长处,几千年前古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向学生学习,不仅要学习他们在专业上的创新举措,更要向他们学习他们的人生世界,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纠正他们容易偏激、言行不一的性格特点,提高他们用积极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了解真正的自己,树立能为之奋斗一辈子的理想。
2012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对我们当代青年人提出五点希望,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这五点也是当代青年人最缺乏的,作为90后大学生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就谈不上能真正的成人、立业。我们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们实现总书记的要求。为此,应多向古代圣贤们学习教育方法,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引导他们完成“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大学目标。
[1]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人民网,2012-5-5.
[2]彪晓红,曹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以西安高校为例[J].理论导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