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针对老年受众的采访技巧

2012-08-15文丨余细香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8期
关键词:敬老院老龄对象

文丨余细香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一条新闻写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工作,而能否把握采访对象心理,根据采访对象年龄和心理特点制订采访计划是记者采访成败的关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占我国总人口的13.26%,达到1.78亿,十二五期间将达到2.21亿,以后每年还以800万的速度增长。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与老年人相关的新闻和报道已经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从各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电视节目、老年广播频道、老年报纸和杂志的创办可见一斑。

怎样走近老年群体,了解和理解老年群体,想老年人所想,说老人想说的话,成为以年青记者为主体的新闻媒体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以为还要求采访老年人的记者有三心∶爱心、耐心、细心。这“三心”能帮助记者在与老人的接触中,采取相对合理的方式方法,顺利完成采访。

1 爱心是做好老年采访工作的基础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分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的需求从总体上讲与普通人大致一样,但也有老年人的特殊性。老年人因为年龄大、阅历深、经历广、生活积累多等原因,对自尊的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尤其敏感。作为年轻人去采访他们,一定要从爱护和尊重他们的立场和与度出发,注意一些看似细节的问题,以免因细节影响采访效果:1.在约定好采访时间、地点后,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不要随意更改采访时间、地点,更不要迟到;2.采访时,穿着举止要大方得体,行为稳重;3.与老人见面时,要带微笑,使用恰当的称呼;4.打招呼时不要离老人太远,有些老人视力不好,声音也不能太小,老人多听力不佳;5.交谈时尽量坐到每位老人家的身边,因为老人大多听力不是很好,耳背比较严重的老人,可以尽量地用身体语言;6.不能问老人家的家庭情况跟财政收入,除非是其自动说起;7.慎重说“你家人对您好不好?”“您为什么来住老人院?”等问题;8.如果老人说起以前的事感到悲伤时要尽量转移话题;9.不能随便对老人家作出承诺,一旦作出,必须完成;⒑当要终止谈话时,请以替老人着想为理由,如:“你要吃饭啦,我们下次再聊”;“聊了这么久你也累了,你好好休息一下,我们下次再聊”等。

另外,从替老人着想和记者自身的责任着想,在采访中,尽量不要占老人太多时间,不要让老人长时间兴奋。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大多有这样那样的疾病,长时间兴奋,会影响老人的身体,所以要注意观察老人脸色的变化,一旦发现突发情况,要委婉提醒老人休息,或者告诉老人的随行者,不能自己单独处理。

可以说,如果没有一颗爱老、敬老的心, 不想老人之所想, 急老人之所急、所需,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老人,从老人那里得到一手的信息。带着爱心做事前准备,自然就能感同身受地从老年朋友的角度出发,针对采访内容,结合采访对象的性格和为人、喜好,列出采访提纲。“爱心”实在是做好老年采访的前提和基础。

2 耐心是做好老年人采访的保证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自然衰老和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急剧的变化,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改变。一般来说, 老年人易产生以下几种心理:失落、 怀旧、淡泊、自卑和童稚心理。这些心理特点使老龄采访对象有的性格开朗,说话痛快,问什么答什么;有的谨慎,充满戒备,一问三不知;有的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有的思维慢散,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有的喜怒无常,有点“孩儿脸”……

这些特殊的心理要求我们采访老人时,除了要在采访前要制订采访对策,把老龄采访对象分分类, 弄清楚在采访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求我们要有耐心,讲究方式方法。

当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说起来没完没了时;当老人说的与采访话题不着边时;当老人牢骚满腹,重复说同一件事时;……记者一定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打断老人的讲话,让老人感到你的不耐烦和不尊重,而要在恰当的时候找一个突破口把话题拉回来。而当老人犹豫不决,不打算说又想说时;当老人陷入沉思;当老人的话头被打断半天想不起来时,记者一定要有耐心,用关注的眼神、提示性的语言鼓励老人自己把话说出来。

虽然所有的采访都不能忽视前期准备,但以老年人为采访对象的前期准备尤其不能忽视。不仅应根据要访的内容预先设计好问题,还要考虑到在采访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变通,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两手准备,多考虑几个采访对象。在采访中,我们经常遇到因老人突然发病住进了医院而不能接受采访的事。还有一次,记者约好去福利院采访一个老奶奶,结果老人因为临时与同住的另一位老人发生口角,生气了,拒绝见任何人。这都是由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第二个方案,很可能会使你当天的整个计划都泡汤。

问老年人问题也很有讲究。对老人直接切入正题不太合适, 应尽量采用诱导式, 在沟通中了解更多的信息和性格特点后再问,记者不要怕多问多说, 要有耐心, 因为人上了岁数思维逻辑性不如年轻人, 话也特别多,这时记者的诱导、控制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让老人在放松的状态下说出来的东西才是老人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对一些关键信息,记者还得很有耐心地用缓慢的语气重复老人的话,以达到提醒老人确认和核实该的目的。

3 细心是做好老年人采访的关键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采访老年人,在某种程度上,细心与否决定成败。

这个细,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最好从老人身边的小事谈起。很多人见到老年人,开口就问一些很笼统的问题,如:“老人家,您最近感觉好吗?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有什么愿望和打算?”等等。这些问题是套话,缺乏个性。而且泛泛的提问得到的往往是泛泛的回答。

笔者曾经听到一位同行采访一位接受过社工服务的外地户口独居老人时问:“小刘(社工)的工作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老人说:“改变多了,可好了。”这样泛泛的回答肯定不是记者最想要的。后来记者换个问法:“小刘多长时间来看您一次?”“您的医疗救助卡申请下来了吗?”“以前没有医疗救助卡时,您生病了怎么办?”老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小刘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我,不来的时候,还打电话给我。”“我有医疗救助卡了,是小刘帮我跑街道和居委会申请下来的。”“以前我生病的时候,不敢去医院,看不起啊,现在有医疗救助卡了,我敢去医院了。”……笔者想要的信息在详细的询问下都得到了。

面对老年采访对象,细心还表现在倾听老年人讲话中,要能找到新闻点。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对象对自己做过事情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一句话带过,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并追问下去。记者在采访敬老院一位老院长时,她不经意地提到了自己有风湿,笔者马上追问怎么得的,她只是简单地说是总在水里泡的原因。原来老院长为了给敬老院创收,多年来长期浸泡在盐水里通宵达旦地制作咸菜,拿到市场上卖,使敬老院的由最初的捉襟见肘,到现在能给老人们分红。一个情操高尚、无私奉献老人的敬老院院长在笔者的追问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准备采访老年人前,对准备提什么问题,以什么方式提问,忌讳哪些问题都应有比较详细的考虑。一般来说,从老龄对象的特点看,准备的问题一是要尽可能多一点,以免跑题后提出新问题将它引入正题;二是要尽可能精练,不要拖泥带水;三是要尽可能语气柔和、谦虚、礼貌,不要过于锋芒;四是不要直指痛处,特别是在涉及感情、政治方面的问题时,要有曲折过渡,把握分寸。

猜你喜欢

敬老院老龄对象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火场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