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探讨

2012-08-15文丨李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8期
关键词:类节目新闻节目民生

文丨李 栋

2002年1月1日,当主持人孟非顶着光头站在《南京零距离》的首播现场时,一场电视革命被点燃。曾发轫于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光鲜亮丽的走上电视荧屏,从此便红遍大江南北。“人文关怀”、“平民视角”等创新受到了民众前所未有的追捧,一时间,业界纷纷效仿,学术界赞声不绝于耳。民生新闻类节目独有的特质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为电视台创造了极佳的收视率。然而正是此时,各级电视台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快使民生新闻节目陷入了困境,思路老套,取材狭窄、低俗、平庸,如果这种境况一直持续下去,民生新闻节目就必然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淹没在发展的大潮中。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民生新闻崛起的原因,进而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出适合民生新闻持续发展的突围之路。让民生新闻节目回归理性,让民生新闻节目在变革中断续领跑收视率。

1 民生新闻崛起的原因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

民生问题是党最重视的问题,党政策的深入人心为民生新闻类节目提供了宽松的生存环境。作为一种新生的节目类型,民生新闻类节目给了群众很多欣喜——寻常百姓的生活走上了电视屏幕,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的疾苦、冷暖、意愿得以全面的体现。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是普通民众最喜闻乐见的。从媒介自身发展来看,国家新闻模式的转变使舆论环境变得宽松,群众法律意识增强,对知情权、话语权要求逐渐觉醒,这样衍生民生节目便顺理成章了。

1.2 传媒业生存意识推波助澜

从“传-受”的关系角度来看,我国传媒业以受众为中心地位,其价值取向完全依托于受众,因此不论从叙事、选材,还是语言风格,都力求吸引受众的眼球,力求让受众在节目中得到心理慰藉和情感寄托。从市场角度来看,电视媒体想要取得效益,就必须想方设法的避开同质化竞争,改变服务少数人的战略,让大多数人享受服务,接受服务,民生新闻正是此背景下开辟的一方新天地。从竞争意识角度来看,受众占有率是大众传媒生存的根本,CCTV覆盖面积很广,地方电视媒体如何与其竞争呢?我们知道CCTV同样存在薄弱环节,在其薄弱环节上发展省级电视台、城市电视台,不适为一个“分众”的有效策略。以“小情小事、服务平民”为主题,彰显本土特色,正是地方电视台锁定受众,与国家电视台共同存在的关键。市场多元化加剧了媒体竞争,民生新闻类节目可以提升收视率,各地方电视台纷纷上马,这也是竞争的结果。

2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民生新闻概念理解不清晰

民生新闻实事上不是一个不成熟的新闻样式,学术界对其理解各有说辞。在《辞海》中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这本身就包括人文思想及人文关怀。正如吕焕斌老师对民生新闻的定义:“站在人文立场,面向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用通俗易懂的播报、评说方式,让他们了解关心的事,同时为他们解决饱受困扰的事情。”民生不单纯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它有小亦有大,在民生新闻出现之初被模糊认为如此了。民生包括柴米油盐的百姓生活,也包括社会发展、政府举措等,是否为民生关键是站在民生的角度向受众解读。所以民生不仅仅是内容,更是一种立场,在播报中就要体现民生的立场,与人民生计有关就是民生新闻。

2.2 原生态信息粗制滥造

娱乐文化是媒体不遗余力的传播对象,其为媒体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民生新闻如火如荼开展之时,媒体也未忘记将娱乐文化,所谓的“软”新闻渗入其中,但由于这个“度”的把握不够准确,造成了民生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和庸俗化。另外,在媒体内部,一些制作人片面追求眼球效应而忽略民生新闻的真实价值,从而背离了民生新闻的初衷。民生新闻应该是“原生态”的生活展示,而那些不入流的、恶俗的价值取向,势必会使民生新闻走向衰退,甚至遭到受众的厌烦。

2.3 后民生新闻时代的困境

在后民生新闻时代,谁能争取最多的受众,谁就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媒介为了争取受众,想出的办法可谓五花八门,新闻导向性不明、自我削弱媒体功能、自诩代言人等,这些都成为民生新闻发展的误区。取材的狭窄化、低俗化、平庸化使民生新闻类节目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民生新闻不能一味的去猎奇生活中的奇闻异事,对深度报道,对时政新闻的疏忽,使民生新闻的取材走进了狭窄的误区。电视媒体具有无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如果抛弃这一作用,只是一味的批评报道就显得不够理性,这也必然引起社会舆论的失衡。

3 电视民生新闻的突围

3.1 正确认识民生,提升公共意识

民生新闻不仅是对人民生计的理解,还要体现在电视媒体中,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民意,满足民需。民生新闻的崛起告诉我们,“以人为本”才是民生新闻取得优异收视率,并保持长久不衰的关键。正如浙江卫视《寻找王》这个节目,以公益服务为平台,“寻找”过程体现亲民,其中还融入了法律、情感、社会生活等多种元素,给浙江卫视的收视带来新高。另外,这个节目承载了媒体之外的一些社会职责,而这个职责又是其力所能及的。受众在寻找过程中感受到媒体的强大力量,他们公信度的提升,潜移默化的变成了媒体的效益。《寻找王》给民生新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应该会给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一些启发。

3.2 构建地域认同,做好新闻的“原生态”

民生新闻贴近民众,具有相对稳定的民众,这是其它类节目无法做到的。因此,民生新闻必须把握住这一点,将自身的优势不断保持下去,才能大展宏图,如果背离这一点,将是自毁前程。民生新闻节目讲究“原生态”,对“原生态”新闻进行包装和处置,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同时还要有创新,以保持节目的新颖好看。栏目采编上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盲目效仿,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有互动性,对此可增加一些访谈类或咨询类的节目。能够支撑品牌发展的仍是媒体产品的质量,做好产品,精品节目安排到民众集中休息放松的时间里,这样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更不想错过节目。

3.3 着眼全局,采集鲜活话题

后民生新闻时代的种种作为,让我们看到了它的窘境,曾经创下的佳绩一去不返。民生新闻还很年轻,但它走入了盲区,为此媒体应该未雨绸缪。第一,多询问受众,采集更新鲜的话题。与受众互动,动员他们自拍新闻,动员他们发表建议。对于地方节目来讲,制作者要选择适应各类受众需要的节目。如河北农民频道的《帮大哥》、《三农最前线》,帮助农民解决邻里纠纷、修路致富,是实实在在的亲民。农民频道的口号“关注农民,由心开始”更体现了人文精神。第二,宣传典型,彰显时代精神 。情感、犯罪、家长里短等都琐事都属于小民生,不能过分集中报道,新闻工作者要着眼大局,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民生,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细心的去观察与挖掘。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的崛起有极深的社会背景,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目前,民生新闻类节目方兴未艾,但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致使节目收视率呈现下滑的态势。对此,只有充分意识到发展的瓶颈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民生新闻类节目逐步回归理性,进而向健康的方向继续发展。

[1]张宏.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浅析[J].商业文化,2012(3).

[2]韩璐.浅析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新闻爱好者,2012(5).

猜你喜欢

类节目新闻节目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