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要重视社会新闻的导向
2012-08-15文丨张
文丨张 莉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社会新闻因其贴近群众生活实际,赢得了大量受众,也成为各媒体争夺读者群的法宝。但由于社会新闻覆盖面广,渗透力强,极易在受众中产生极大的舆论影响,并潜移默化地促成某种社会舆论环境的形成,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情绪、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因此,媒体重视社会新闻的导向十分重要。
1 社会新闻及其导向
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
所谓导向即引导的方向。社会新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首先,社会新闻导向具有接近性。由于社会新闻大多为热点、焦点问题,极易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所以其报道极易引起受众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共鸣。
其次,社会新闻导向具有暗示性。由于社会新闻的“软”性特征,记者的措辞往往具有启发诱导和暗示的功能,受众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各种心理影响,从而使其接受某种观念。
再次,社会新闻导向具有多义性。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新闻记者亦是如此。因此,受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记者编辑在报道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导向意识,所以不同的受众在接受了不同的媒体报道后就会对同一新闻事件产生不同的看法,最终造成了导向效果的多义性。
2 社会新闻导向的重要性
社会新闻导向是社会新闻的旗帜和灵魂。人们在接受某个社会新闻时,总会引发满意、惋惜、赞美、憎恶等各种情绪,正确的导向能够使受众感到社会的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富强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实的或过于负面的报道则只能使受众过多关注社会阴暗面,对社会失去信心,不利于民心的凝聚与社会的稳定。
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为了抢新闻,很多记者见闻必录,对事件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对凶杀、盗窃、抢劫、车祸等报道过多,几乎每天都见诸报端,纯属就事论事,这种大量的负面宣传不仅使受众感到人心惶惶,缺乏安全感,更影响到了一个地区的形象和投资环境。
而正确的舆论导向却可以减少不良影响,倡导社会正义。如2011年10月16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张昊第一时间采写的《两龄童两遭车祸,18路人冷漠走过》对“小悦悦事件”进行了首次如实报道,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而是在随后连续多期的跟踪报道中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度调查,通过2龄童被轧死18路人路过却见死不救,第19个路人(一个拾荒的阿婆)才将之救起这件事,在新闻导向上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挽救日益滑坡的道德意识,唤起整个社会对于道德问题的重视。
3 如何抓社会新闻的导向
社会新闻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价值观念、社会稳定的影响极其重大,抓好社会新闻的导向至关重要。
3.1 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
社会新闻报道应当伸张正义、鼓舞士气;应当增加报道的深度, 把社会新闻报道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给人以理性的分析、思考与启迪。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新闻记者要谨慎选择,提炼出决定正面宣传主题的关键因素。对于热点新闻,要有效地澄清真相、统一思想。要善于抓典型,通过典型的人与事来歌颂美好的道德情感,为大众树立优秀榜样。康德(2007)认为典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暗示性。人类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个性感悟共性,通过了解个别事例的行踪与特征对同一类事物形成大体一致的意见(朱茂华,2007)。如2011年7月全国各地关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系列报道,通过这样一个年轻妈妈奋不顾身单臂接从10楼坠落的2岁女童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件,有力地讴歌了人间的大爱精神,人心得以凝聚,正气得以弘扬。
3.2 争取读者不以猎奇为手段
猎奇,是指寻找、探索新奇事物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一些报纸以为多刊登一些花边新闻、小道消息、就能产生轰动效应,报纸便会有更大的市场。 然而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很大,极易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舆论的中心话题。一些明星的绯闻琐事也经常见诸一些报端,这对于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对于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则不惜花重笔墨对一些血腥场面进行夸张渲染,而不去关注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对事件的积极解决。正确导向与走市场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读者提供较高品位、贴近生活、喜闻乐见、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才能真正赢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与欢迎(戴建平,杨炎,2010)。
3.3 善于将负面新闻转成正面宣传
负面新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这也不足为奇。但作为媒体在对负面新闻作宣传报道时一定不能跟党的方针政策等大局唱反调,要配合党委和政府做工作。对负面新闻不加选择的一味负面报道会使负面新闻的比例加大,引发人们的不良情绪,极易形成不良的社会舆论,不符合稳定发展的大局。
因此要善于从正面的角度来报道负面新闻。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是个典型的负面新闻,但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并没有过多地对伤亡情况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以免引起全民过多的悲观情绪,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度挖掘,把宣传重心放到博爱、大爱、凝聚、“一家人”等上面,产生了极好的轰动,使此次灾难变成了一次举国上下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
当然,并不是说凡是负面新闻都要进行正面的引导,有些确实需要针砭时弊,这就要求记者编辑掌握一个良好的“度”。一些负面事件确实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那么媒体必须要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要对事件进行如实报道,给公众以警示,明确是非。所以,记者编辑要对负面新闻进行正确的判断并进行中肯的剖析,该进行负面报道的就一定要实事求是,引导人们理性思考,这样的负面报道也达到了正面宣传的效果。
3.4 正确把握报道时机与时效的关系
要办好社会新闻,一定要善于把握报道的时机。报道时机,是指能够使导向作用最优化的特定时间。新闻重视时效,但必须在保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重视时效,时效服从于导向。有些社会新闻本身选题与角度都很好,但如果刊发时机不当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在导向上产生负面作用。刊发时机对新闻报道的导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对于某些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些记者为了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以达到某种轰动效应,在事态没有弄清楚之前就草率地进行了报道,结果随后发生的事却证实之前的说法并不真实,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社会新闻报道的时机还要看当下的主旋律,如果违背了主旋律,就不是恰当的报道时机。
4 结 语
总之,社会新闻的导向是社会新闻的一面旗帜,方向正确,就能够有效统一党和政府的意见与人民大众的心声。这不仅为政府了解社会提供了参考,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对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使社会新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康德.李秋零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67.
[2] 朱茂华. 《张家港日报》社会希望的舆论引导艺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10.
[3] 戴建平,杨炎.媒体要把好社会新闻导向关.新闻窗,2010:2.
(四平日报社,吉林四平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