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如何慧眼识“材”
2012-08-15文丨周
文丨周 硕
新闻编辑是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种种出版的前期工作者,他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其工作是将相应的信息或材料通过筛选、优化和组合,从而传播展示于公众面前,为此,他要考虑哪些信息有选择或没有选择的价值,他要综合参考新闻价值,考虑社会影响效果,是否符合受众需要……从而对新闻稿件进行一定的取舍,剔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新闻稿件。所以,作为新闻编辑必须拥有一双慧眼,才能对材料有所甄别,选出佳材妙篇。
1 新闻编辑的慧眼表现于对选稿原则的烂熟于心
要求不同,自然选稿的原则也会不同,需要不同,对材质的评判自然也不会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取,一切因人因时而会有所改变。新闻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它不求深邃的隽永,无需咀嚼的韵味,重要性是其首选,它既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也是新闻编辑选稿的首要参考要素。关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叙利亚时局发展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就具有重要性,可能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会对国家或者整个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关的报道自然不能忽视也不应忽视。
那些个影响人们越多事关众人生存环境的事件,自然有其新闻价值,也属于人们关注的问题。北京的暴雨牵动着全国人们的心,也让世界关注,日本大地震,核辐射引发周边人们的恐惧,再往前,2003年的非典事件,因为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病毒在全世界漫延,怎能不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这些自然也是人们所为之关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有关稿件,自然是首选。
那些关于领导调研活动,来自党和政府及有关机关、各类会议的新闻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但若是流于形式,难有新意,于是很多的新闻人(并不一定是记者)或是有心的新闻人,往往会独辟蹊径,另眼看世界,从蛛丝马迹中显出新意。你若是不加注意,就难免会忽略过去,如此,不仅负了写稿者的一份匠心,还珠落泥尘之中,遗珠之憾便会生成,让你心生戚戚之感。
如荣获第18届全国少数民族好新闻(2005年度)三等奖的《一个市委书记的“鸡蛋工程”》,写的是都匀市委书记周建琨在会议上明确表态,将在全省率先作出由市财政拨专款实施“鸡蛋工程”,免费为困难住校生提供鸡蛋和牛奶等补充营养,不独题目亮人眼,其做法也颇具人性味道,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下一代的做法颇具引导性,虽不一定新,却一定有价值有意义。
2 新闻编辑的慧眼不独关注内容也关注形式
具有新闻价值和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自然是新闻编辑选稿所钟情的对象。为此要紧扣一个“新”字,突出一个“新”字,不独稿件内容要新近,而且报道的模式要新鲜,稿件文风也要新颖。看是否贴近生活?生活气息是否浓一些?人情味是否多一些?
要知道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只有摒弃“机关味”,才有可读性,读者才爱看;新闻“怎么说”比“说什么”更为重要。能够贴近生活,服务受众的稿件,生活气息浓,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一定会为人们所欢迎。
3 功夫在“诗外”——内外功要兼修
如果说,对新闻的解读,对新闻有关知识的了解是一个新闻编辑的内功,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深厚的内功,就是要对新闻本身不是皮毛的而是完全深入地了解,才可以驾轻就熟掌控新闻。但光是对其自身知识有所了解还不够,除本身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有对新闻的属于自己的解读,自己的感悟,还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要善于洞察社会风云,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用陆游的话说就是“功夫在诗外”,而且这诗外的功夫在有些时候会显得特别的重要。比如:锐敏的政治嗅觉,犀利的眼光。如果新闻编辑嗅觉迟钝,就不能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唱响时代的主旋,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认识、发现新事物,只会关注人云亦云,浮光掠影式的报道。如果新闻编辑没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见闻。就难以慧眼识“伪”,就会为那些哗众取宠之作所迷惑,要知道弄虚作假,只能得意于一时却难以长久,只有实事求是方能取信于人。如果新闻编辑没有过人的胆识,就不敢触及矛盾,着眼于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丢弃那些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而这些才能够拨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才会广受人们的欢迎。
是的,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只有内外功兼修,才能知道如何去选,怎样去挑,才可以慧眼独具,选出理想的“材料”来。
总之,新闻编辑只有独具慧眼,才会从无数稿子中选出亮人眼目的好“材”。 新闻编辑只有具有一双慧眼,才能做到即使“名”家,若无特色,也敢于弃之;即使无名小卒,若是富有文才,也可以让其捷足先登。
[1]蒋秀文.给你一双别具一格的“慧眼”[J].新闻与写作,2012(5).
[2]诸葛青阳.报刊编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齐鲁晚报,2012-3-28:22版.
[3]李斯羽.处处留心处处歌——谈新闻编辑如何选材[J].《青岛日报》,2012-7-28: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