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的力量

2012-08-15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莫干山皮特夫妻俩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秋天来了,看着大自然中的好多景象又在悄悄地回归自然,你就会产生对于大自然的力量的联想。

嘿!这几年,从汶川到玉树,到舟曲,到上海大火;从去年“7·23”那趟永不抵达的列车,到今年“7·21”北京大暴雨之夜;从非洲原始森林的大火燃烧,到美国的狂风肆虐,到印度的车翻人亡,到朝鲜的暴雨汪洋……多事之夏,心上之秋,多多浮想:地球上的人们有什么力量能够挡住大自然的破坏力量?

就拿眼下我国“水”的情况来说吧,这里有一组数字看后更让人伤感不已:201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750亿吨,河流水质不达标率近40%,其中丧失利用价值的劣质五类水20%。目前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地上水被污染了,地下水又如何?有数据显示:中国超过50%的城市出现了地面降沉。逾8%的国土面积下沉,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达2.63米和2.8米。

应该说,现在世界上的人们似乎都很疯狂,似乎为了发展都在和大自然产生激烈的对抗。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总导演丹尼·博伊把“天上飘着人造的云彩,却同时又下着稀疏的人造细雨”等乡村色彩作为开幕式的重头戏,确实让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浩浩思绪和荡荡情怀。此情此景,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在英国历史上有着长达300多年的圈地运动,以及接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对英国乡村的极大破坏,以及对人的尊严的无情剥夺。从16世纪起,因毛纺制品的需求剧增,英国乡村开始以牧业代替农耕,迫使大批佃农离开土地,背井离乡,到城市想到,现如今对乡村生活、对田园风光的呼唤和描述,这在18世纪后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里,几乎代替了对人类的爱而成为文学的主题。从莎士比亚到勃朗特三姐妹,从罗塞蒂到透纳,英国文学艺术家在英国文学美术作品中,将乡村情结表现得酣畅无比、淋漓尽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在看到万众瞩目的奥运会能够展现如此美妙、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英伦三岛田野生活的那一刻,地球上的人谁能不为之怦然心动?谁的眼眶里不泛动着对眼下破坏了的大自然景象的伤感泪光?

最近,《纽约时报》评选公布“2012年全世界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中国内地仅有拉萨和莫干山两地上榜。莫干山景区何以能够在如林的中国名胜中脱颖而出?主要是这里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纯生态的休闲旅游业态。比如,为御寒而新挖的壁炉,其燃烧材料取自当地废弃的玉米秆;一些建筑等材料都来自自然本身,细竹条铺成屋顶,竹子编成窗帘,石槽成为洗脸池,电灯用树枝包裹,就连卧室里转动的也是木质大吊扇;吃的当然是农家蔬菜、竹笋蘑菇。莫干山地区风光秀丽,游人在山林内客居,既享受现代生活的舒适,又与自然最大限度地融合,身心都得到休闲、放松、颐养。人们在欣赏与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丽风光的同时,更能够同时理解与保护自然。

然而现在,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大自然,正在遭遇空前的危机。乱砍滥伐,山河破碎;恶待动物,珍稀灭绝;水质污染,超标不堪;挖地千尺,疯狂开采;大豆蔬菜,基因催生;交通拥堵,一派乱象;造假卖假,食物变味;荒漠沙化,愈演愈烈;污染排放,竞相“媲美”;稍有不顺,枪炮说话。去,怎一个“涮”字了得?

搁笔之际,有一个美好的老故事不能不说——

美国的布莱尔山区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对新婚夫妇从外归来,发现门口趴着一只受伤的小狗。这时夫妻急忙把这只小狗抱回进行救治。他们细心地用水给小狗擦试,并给小狗的伤口敷上了药,小狗一天天地好起来了。自此,小狗也成了他们家的一员,并且还给小狗起了个名字叫皮特。

一年以后,皮特渐渐长大,而这对夫妻的小宝宝也诞生了。有时,夫妻俩有事外出,皮特就安静地守在宝宝的床边,一刻也不离开,俨然像个尽心尽责的小保姆。尽管这对夫妻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一家却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一天傍晚,一向温柔的皮特突然狂躁不己,这让夫妻俩很纳闷:皮特怎么了?难道是饿了?于是,就到厨房给它弄吃的。可是等他们从厨房出来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皮特用牙齿叼着宝宝已经跑出了家。夫妻俩吓坏了,急忙抄起棍子跟着追了出去。他们追到一个山坡上,看到皮特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宝宝却安然躺在旁边。这时候,只听得背后一声山崩地裂,夫妻俩回头一看,所在的村庄顷刻间已化为平地,原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发生了,皮特救了他们全家。

……

猜你喜欢

莫干山皮特夫妻俩
莫干山
来野·莫干山民宿
徒步莫干山
Mount Mogan and Some Foreigners
山寨版“皮特夫妇”失业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