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只是一股“热潮”
2012-08-15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邵帅
□ 文/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邵帅
美国要想通过“页岩气革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至少需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其一,美国“页岩气革命”能够在全球快速蔓延,以实现页岩气在全球、至少在能源消费大国的大规模开发,从而对现有常规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替代而显著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其二,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能够对世界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促使世界能源市场的供需博弈达到新的均衡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上述两个条件在短期内均难以实现。
技术瓶颈与环境风险
首先,技术瓶颈是各国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最大掣肘。美国在页岩气开发上的“大跃进”,主要得益于突破性核心开采技术—水力压裂技术。页岩气开采技术创新的难度从业内人士的用词中可见一斑:“页岩气开采已经不是一项技术,而已成为一门艺术。”正因为如此,美国油气公司对页岩气开采的核心技术完全保密,甚至连专利都不申请。美国向外推销其页岩气开发模式和技术,除了想要在那些页岩气储量丰富国家的开发中获利外,更为隐秘的动机就是,美国可以将页岩气开发技术作为一种“政治武器”,在其认为“合适”的地区,扩大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因此,美国与他国的技术合作到底有多少诚意,潜在的技术外溢程度究竟有多大,这都直接决定了“页岩气革命”在全球的蔓延速度。况且,不同国家和地区页岩气田的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各国并不适宜照搬美国的开采经验和技术参数,而是需要进行本土化技术改进,甚至需要完全自主研发。如果找不到技术突破这把“金钥匙”,那么页岩气宝藏的大门很难被开启。
第二,页岩气使用及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风险不容忽视。首先,页岩气本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清洁低碳”。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页岩气对全球变暖会产生显著影响,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高过传统天然气,与煤炭相比,页岩气的碳足迹至少高出20%。其次,水力压裂技术的环境副作用势必会限制其应用推广。一方面,这一技术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且不可回收;另一方面,页岩气的生产过程较常规油气具有更大的环境风险。最后,页岩气的开采需要向地下施加高压力,存在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目前,法国和保加利亚已经禁止使用开采页岩气所必需的水力压裂技术,欧洲数个小规模页岩气项目均因存在环境隐患而被叫停。即使在美国,也有包括纽约州在内的一些州已经明令禁止采用水力压裂法。因此,页岩气开发的环保和政治风险,已经给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种过渡性替代能源
第三,虽然相对于传统天然气而言,页岩气的储量似乎更为丰富,但终归只是一种可耗竭能源。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12年数据显示,美国本土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为13.7万亿立方米,而《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1》中报告的美国2010年天然气消费量为6834亿立方米,如果参照其2010年的消费增长率5.6%作为其年均增长速度粗略计算的话,美国的页岩气仅够满足其未来10年左右的消费需求。对于全球而言,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报告的全球可采储量167.7万亿立方米以及2010年相应数据计算,全球的页岩气同样仅够支撑未来20年不到的消费需求。由此可见,“储量丰富”的页岩气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人类未来更加长远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
最后,美国“页岩气革命”尚难从根本上打破国际能源市场的现有格局。一份对全美34家天然气生产商的调查研究显示,很多专注于开发页岩层的小公司正在濒临倒闭的状态中挣扎。前不久,美国著名的页岩气开发企业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宣布,将削减其在美国的页岩气开发钻探量。这一消息在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页岩气开发商纷纷效仿,准备淡出页岩气产业。而且,数据显示,美国几处页岩气主要产地的产量要么已经达到峰值,要么已经开始下滑。此外,与石油不同,国际天然气贸易的区域性差别十分明显,美国天然气出口成功与否及其对国际天然气市场格局的影响程度最终反映在各方经济甚至政治博弈的结果上。即使美国能够通过大量出口影响天然气的国际价格,但天然气与石油的价格在更多的时候呈现出“脱钩”状态,因此,通过天然气的价格影响石油市场格局无异于隔靴搔痒。
综上所述,世界工业发展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刚性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在目前来说,页岩气开发至多可以算作一种“热潮”,称之为“革命”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