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2012-08-15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科学研究规律

董 洁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及特点

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何谓教育科学研究?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表述:

“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

综上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教育科研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所有有关教育方面的宏观和微观的问题。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和系统的探索活动。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追因法)、文献法等。用什么样方法,便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常见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论文或论著。教育科研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2.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①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学习,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理论。影响教育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的条件因素,而且还涉及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际之间的社会因素,所以,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比较复杂。由于对人的内部世界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对教育现象达不到自然科学那样,在有效控制或隔离某些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实施研究活动,因此,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教育存在的异质性也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自然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样本,它的研究结论的概括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

②教育科学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原有经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方面,而且还包括被研究者方面。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不是客观的、无意识的物体,而是有思想可以变化的人或人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和态度。这些都对教育研究资料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很难进行极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涉及人的主观态度或心理倾向时更是这样。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1.科学与人文的涵义

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人文科学,是以人的内在世界、精神世界和作为人的内在世界之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或对象的学科体系。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考察事物产生的依据、过程和结果。科学是理性的、客观的,同时也是严肃而真诚的。人文精神源于对人类关怀之爱,它关注对人及其文化的理解、表达和建构。科学注重客观、理性和对客观真理的逻辑性表达,人文科学则关注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关怀人的价值和心灵体验。由于人和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与人文不可能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必然存在内在的统一。

2.科学与人文的逻辑统一

如果用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从一种哲学的和历史的角度去理解科学,则不难发现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连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需要相互理解。科学不仅以严密的逻辑来观察、论证客观事物,它同时也从自然中取出富有韵律的自然和谐的神秘和美。因为,只有冷漠的数字和机器是不够的,科学所建立起的人类进步阶梯的架构需要人性之善和美来补充。“没有同人文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科学或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一旦形成都既是自然的同样也是人的。”在人类生活的地域和文化土壤中同时成长、发展的科学和人文,二者同根于共同的环境。“人们必须找到把科学和我们的文化的其他部分结合起来的方法,而不能让科学成为一种与我们的文化无关的工具来发展。”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人文在实践中的统一

无论是科学研究范式还是人文研究范式,都为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借鉴。但是,如果不将科学与人文的深刻内涵根植于教育研究活动中,而盲从于各种新的技术或方法,不了解方法所属的应用环境,其结果将是走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选择的误区,甚至产生某种偏见,将方法的运用变为一种教条。一个将教育研究置于真实教育实践情境中的研究者,是将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反思融入到实际研究活动中,对实践加以改造,是将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教育的人文关怀的融合,也才会“抱着更敏锐和强烈的渴望继续追求,直到通过他心灵中与事物的实在亲密无间的那一部分,接触到万物内在的真实”。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人文内涵的统一,即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并非冷漠的程序执行或是抽象地谈论人性,而是“把有关研究方法知识、体会转化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体察某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它不在于方法的简单相加,而在于研究者个人独特的实践体验。惟有如此,才能在教育科学研究这一特定领域中,把握研究方法的实质,开展有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目的

教育科学研究很重要的目的便是探索隐藏在教育问题背后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观察到,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同一个教师采取一种教学方式比采取另外一种教学方式更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教育现象的背后肯定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规律)。又比如,像智育与德育、人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知识与智能等这样的教育范畴之间,毫无疑问,也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当然,尊重教育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冲突。

我们应该严格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客观规律,一个是科学规律。前者是存在于我们身外的 “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后者是客观过程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固有的规律性不等同于教育科学所揭示的规律。教育科学研究除了要揭示隐含在教育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外,还应该阐述和总结论证教育实践中的种种教育原则、原理。教育史记载了人们对教育规律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比如,《学记》中的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善喻”等等原则,就是人们对教育规律性的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揭示,是人们认识的成果。

应该说明,科学规律对客观规律来说具有相对的性质。所谓相对性有两层意思:(1)一切科学规律都是对无限性的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有限的认识。教育科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而不仅仅是注解教育方针。(2)任何科学规律都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科学规律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质,科学规律必须与客观规律相符合是绝对的要求。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真正任务,在于探索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仅应是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更应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且,教育科学研究所确立的科学规律,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时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教育是永恒的社会范畴,它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育学自赫尔巴特创立以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科学研究规律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如何学好语文
巧解规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