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选择

2012-08-15廖元昌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德宏州全州增加值

廖元昌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科研科,云南 芒市 678400)

德宏州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选择

廖元昌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科研科,云南 芒市 678400)

目前,德宏州已形成以水电工业为基础,制糖业为支柱,具有一定规模的建材、电冶、食品以及新兴的生物创新开发等行业组成的工业体系。但仍面临着工业化水平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发展工业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日益显现等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作出科学的战略选择。

德宏州;工业化;现状;问题;战略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强则国力强,工业化程度高则经济发展水平高。要实现德宏州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带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协调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一、德宏州工业发展的现状

德宏州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的1953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仅2.8万元,人均0.07元。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州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水电工业为基础,制糖业为支柱,具有一定规模的建材、电冶、医药、木材加工、采矿、橡胶、粮食加工、茶叶、食品以及新兴的生物创新开发等行业组成的工业体系。(1)电力工业。2010年末,德宏州共有水电站123座,装机容量246.33万千瓦,实现增加值19.26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52.12%。预计2015年全州水电站将达到163座,装机容量356.8万千瓦,发电量210亿千瓦时。境外有瑞丽江一级电站,太平江一级电站投产,装机共54万千瓦。(2)制糖工业。2010至2011年度,全州甘蔗收获面积81.62万亩,甘蔗农业总产量399万吨,共入榨甘蔗358.91万吨,产糖45.81万吨,酒精2.8万吨。全州甘蔗入榨量占全省的25.34%,食糖产量占全省的25.91%,位列第二,平均产糖率全省第一。制糖业实现增加值10.31亿元,占2011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2.11%。(3)电冶业。2010年末,全州已建成并投产的工业硅冶炼企业22户,电解炉44台56.12万KVA,实现增加值2.46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6.66%。(4)食品加工业。全州的食品加工业主要有咖啡、茶叶、食用植物油、粮食及其制品、坚果、柠檬、乳制品、畜产品和饮料及酒类等,2010年实现增加值7.4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20%。(5)木材加工业。2010年末,有木材加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20户,其中以红木为主要原料的家具加工企业30户,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75%。(6)建材业。2010年末,全州共有水泥生产企业4户,设计总产能力232万吨,新型墙体材料(免烧砖)生产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2户,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5%。(7)制药业。2010年底,全州共有制药生产企业8户,实现增加值0.3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0.85%,是2005年的3.1倍。

2011年末,全州共有工业企业43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户;全州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为132.8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6.65亿元,占全州GDP的27.07%。但是,就总体而言,德宏州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州,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很高,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长期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相对较高,而在第三产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而非现代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德宏州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德宏州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9年经济总量中,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但德宏州工业化仍面临诸多发展难题。

1、工业化水平较低。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2011年,德宏州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26%、72%、35.4%,相差甚远。与全省平均水平比,2011年德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0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63%)9.56个百分点。

2、科技含量低。客观地看,德宏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投入产出比看:2010年,全州单位GDP能耗为1.4733吨标煤。从投入和科技创新看:2010年,全州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0.1%,分别比全国(1.76%)、全省(0.61%)低1.56、0.5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倒数第5位;财政科学技术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40%,分别比全国(4.58%)、全省(0.94%)低 4.18、0.5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倒数第4位。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多年在35%—40%徘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从专业技术人才看: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省每万人口分别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60人、中级以上61人,德宏州分别为98人和30人,差距较大。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分布差异大,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加值比重较小。

3、内部结构不合理。德宏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食糖、发电量、发酵酒精、电解铝、铅、锌、工业硅、水泥、锯材、人造板等。重工业比重偏大,“两高一资”产品比重大。制糖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总和约占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4、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2011年,全州规模以上企业56户,占企业总数的12.8%,分布在制糖业、冶炼业、电力工业、水泥制造、锡采选、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多个行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产值超过亿元的不到30%。另一方面,德宏州的主要工业产品基本上处于产品链的低端。例如,工业硅的下游产品有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硅和硅铝合金及电子器材(元件)等,但德宏州生产的硅产品仅有金属硅,属硅产业链附加值最低的环节。从要素投入看,主要靠原料、能源、劳动力和资金,属典型的原料型、资源型产品。据初步统计,在全州主要工业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原料、能源消耗占60%以上,劳动力占20%以上,资金占10%以上,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很高,而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5、工业园区建设滞后。德宏州的工业园区自2004年启动以来,虽已建成芒市、瑞丽、盈江、陇川、梁河5个园区,除瑞丽的物流轻工片区建设初现雏形外,其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起步和前期工作阶段。5个园区规划总投资为140亿元,但截止2010年完成投资仅为11.7亿元,入住企业110户。2011年新入户企业仅22户,瑞丽园区、梁河园区2010、2011年均没有新企业入驻。2011年瑞丽、盈江、陇川、梁河4个县市入园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4%、1.8%、24%、3%。工业园区建设滞后,工业无法真正向园区集中,难于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6、发展工业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显现。德宏州的电力、电冶、建材、木材加工、制糖等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生态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电站的密集开发,形成了河流断流,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物种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气候变暧。据盈江拉贺练监测站统计,2007、2009、2011年,大盈江年平均水流量分别为185、111、126m3/s。工业硅的发展,加大了对木炭的需求,生产1吨工业硅,耗电1.3万度,木炭1.4吨,按1吨木炭平均需3立方米木材计算,2011年工业硅的产量为19.61万吨,耗木材58.8万立方米,如果不计进口木炭,占当年全州木材采伐量的39.17%。德宏州硅产量由2006年的3.81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9.61万吨,木材消耗量由2006年的99.88万立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150.13万立方米,硅产量与木材采伐量增长的正相关关系极其明显。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水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近年来,在群众上访信件中有近30%与环境污染、声污染、水污染等有关。

三、德宏州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优势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轻工、纺织、农业机械、医药和医疗器械、五金家电、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等出口加工产业;大力发展资源、能源、市场“三头在外”的矿产、天然气化工等清洁载能产业;提升建材、红木加工、珠宝玉石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以生物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突出发展蔗糖、优质稻米、咖啡、坚果等加工业,延伸产业链。为此,要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到德宏州投资重大工业项目,打造产业发展旗舰,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体系,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2、园区集聚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园区化,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水、电、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益,集约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突破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使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一是要推进工业集群化和园区化,促进相关产业向优势企业集聚,重点建设芒市、瑞丽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积极推进陇川、盈江、梁河工业园区建设。二是要制定园区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集聚,立足项目兴园、特色立园、科技强园,把园区打造成体制创新的平台、对外开放的载体和产业转移的基地。三是要优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先企业入驻园区,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形成龙头带动、配套协作的园区发展格局,使产业链在园区向两端延伸,构建园区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相对完善的产业加工体系,凸显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孵化区、招商引资示范区、体制创新试验区和经济发展带动区的作用。四是要充分利用桥头堡和瑞丽重点开发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努力把瑞丽、陇川和芒市工业园建成国家级工业园,培育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双百亿元产业园区。通过上述努力,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产业发展的密集区、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的示范区。

3、“大企业进入”战略。一是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国家产业政策、优势资源为导向,抓住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机遇,利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以更大的气魄、更硬的措施,营造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以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央企、民企和知名企业进入德宏。二是要紧盯经济发达和资金富集的国家及地区,密切关注东部沿海外资和民企聚集区的投资动态,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为合作重点,主动接触推介,加强跟踪对接,尽可能吸引这些企业到德宏州设立独立核算单位、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甚至地区总部,加快形成以大项目衍生中小项目、以大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集群效应。

4、“两型”工业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要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广泛运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积极推进传统工业低碳化改造,促进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对耗能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企业适时进行停产、限产调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盲目发展。三是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污染防治,建设绿色德宏。积极研究、制定和出台促进德宏州硅产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遏制硅产业盲目发展的态势。

5、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一是要把项目储备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特色项目储备库。为此,要根据优势资源和发展实情,研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有针对性地规划一批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强化包装推介,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可研力度,科学编制鼓励类投资、重点产业、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目录,建立申报国家和省技改、节能、中小企业等专项项目库。二是要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推进工作机制,狠抓项目落地。要建立项目落地协调服务机制、跟踪督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要加强项目跟踪,督促投资方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尽快开工建设,防止签而不建、圈占资源的现象,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三是要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从而使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要达此目标,就要牢固树立“政策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强化优质服务,努力打造“条件最好、政策最优、服务最佳”的投资创业环境。

6、人才支撑战略。一是要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通过举办高层次培训班、组织本土企业家赴国内外访问考察,到内地大企业挂职,全面提高本土企业家的素质。二是要坚持市场化和职业化取向,支持企业以市场规律面向全国或全球招聘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充实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企业家来德宏创业,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奖励制度。制定和实施“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培养和引进新型工业化领军型人才。四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为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责任编辑:刘建文

F127

A

1671-2994(2012)05-0090-03

2012-08-21

廖元昌(1960- ),男,云南芒市人,中共德宏州委党校党委委员、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德宏州全州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