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012-08-15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南宁市机制人才

●李 亮

南宁市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李 亮

南宁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人才管理体制和较为健全的法制体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任用机制、人才发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但是仍旧存在着诸如教育与实践脱节、人才选拔任用尚没有打破“体内循环”等等诸多问题,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使用人才、引进人才和选拔人才。

南宁 人才工作 体制 机制

完善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是南宁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南宁市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机遇的关键,是南宁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措施。截止到2011年底,南宁市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78万人,其中,党政人才2.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4.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限国企)1万多人,技能人才30多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0多万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才队伍。即便如此,对比同类城市,南宁市仍旧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人才质量上,人才的吸引力上,较之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仍有很大差距。随着南宁市的快速发展,将有大量的人才涌入南宁市,因此逐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是南宁市人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

一、南宁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现状

(一)南宁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1.初步形成“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一是成立了机构。成立了南宁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各方工作,坚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保持了人才工作机构的健全和人才工作的连续性,健全了人才工作组织体系。二是形成了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坚持党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原则,为加强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和政策支持,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三是建立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围绕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全面发挥人才作用以及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五个方面量化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签订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通报考核结果,有效督促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2.形成多样并存的人才管理方式。南宁市紧紧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工作格局。一是形成了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为人才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形成了较好的遵循放开搞活的原则,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自主选拔人才方面给予支持,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和吸引的主体地位。三是活跃开放的“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南宁市引进人才既有“硬性”引进的,户籍和档案归属于南宁的专家学者,也有“柔性”引进的“候鸟型”人才。对于不同的人才管理,南宁市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标准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大胆引进,高效使用。四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健全党政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完善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推进党政干部交流工作、完善党政干部管理机制、健全党政干部监督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确保人才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3.形成较完善的人才工作法制体系。2011年南宁市先后制定了《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南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10个文件,确定了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工作发展思路和目标。

(二)南宁市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机制

1.初步形成“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南宁市初步形成了“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以提高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搭建公共培训平台,创新培养培训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南宁市市属院校、科研机构等培养社会上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比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专业带头人+创新团队”模式,组建大团队、大梯队。截止到2010年底,先后为3万多人次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为全区40多家企业完成技术服务工作70多项。二是人才培训网络初步形成。建成了以党校为主体,以各部门培训机构为辅助的教育培训网络。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近年来创建“基地+分校”,打造“大党校”培训模式,在全市开发的10多个教学基地和党校分校形成党员干部教育网络格局,大大提高了培训容量。南宁市还利用南宁市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的优势,充分展开远程教育,对各县区、农村党员进行教育。同时还建立了劳动力培训基地、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三是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健全。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列入干部培训规划与年度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四是人才培养工程深入推进。近年来,南宁市实行“南宁英才”培养工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人才开发重点工程11项。

2.形成以评价人才与发现人才相结合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原则评价干部、选拔干部。比如2011年的市县乡村换届过程中,隆安县采用的“逆向思维”方法,考察干部是否有“失德”行为。南宁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评审工作有较大推进,全市共建立完善职称评委专家库19个,入库专家达900名之多。南宁市探索职称制度、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方法,进一步改进人才评价手段,推进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在全区率先实行初级职称“考评结合”制度,创新技师考评工作,取消比例限制,采取能力评价和业绩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综合评价突出技能应用和所作贡献。

3.形成较为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近年来,南宁市完善干部提名制度,试行公开推荐空缺岗位拟任人选,试行干部工作“四差额”(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办法,以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票决等一系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把干部的业绩、品德、群众认可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南宁市还实施“推优育才”工程,跨区域跨部门竞岗交流,就是要把干部培养选拔的“体内循环”变为“内外循环”,变“内部竞争”为“开放竞争”,把干部从部门的“业务骨干”提升为全市的“干部资源”,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条件。在党政人才方面,逐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在国有企业采取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选拔任用制度。2011年南宁市在公开推荐市管国有企业部分空缺职位拟任人选工作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通过提名海选、适岗评价、竞职答辩、差额票决等四个关键环节将竞争性选拔全程贯穿始终。在事业单位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全员聘用制度,促进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4.形成较为畅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南宁市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一是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对人才流动进行宏观调控,南宁市成立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小组成员,以便保持人才机构的健全和制度的连续性。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牵头成立南宁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和增强南宁市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力度,协调各方人才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南宁市的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机构的调节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南宁市的人才结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驾齐驱,以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各项业务蓬勃发展,人事代理服务向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向不断延伸,人才信息网络在高标准、高水平中起步,人才派遣、人才夜市等业务取得突破。三是建立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南宁市在广西率先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围绕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全面发挥人才作用以及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五个方面量化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签订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通报考核结果,有效督促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四是完善了灵活的人才引用机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通过兼职、短期服务和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攻关、技术入股等多种渠道,引进大批专家学者,其中院士就达到30人之多。仅“十一五”期间,南宁市的12个人才小高地就吸纳高层次人才3663人。南宁市还建立了14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促成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开发区、人才小高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开展引才工作。仅南宁留学人员创业园就吸引了来自美、英等10多个国家的海外创业人才100多人。

5.初步形成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南宁市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和工作业绩相结合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2011年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暂行办法》、《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南宁市杰出人才贡献奖”,获奖者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设立“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通过支持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首年在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中安排1000万元,并以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递增。设立“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市技术发明奖”和“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如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助资金最高可达500万元,两院院士的安家费为200万元。设立“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不同方式给予支持,以无偿资助方式为主,每个项目的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二、南宁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工作体制方面

目前,南宁市在人才管理中仍然存在行政化、“官本位”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咨询决策机制不够健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还欠到位,选拔引进优秀人才之后人才档案、入编等手续较为繁琐,周期较长。比如参加2011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选拔考试,很多单位从正式录用到手续办理齐全都在半年以上。

(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普遍存在教育与实践脱节现象。当前南宁市急需的大量专业人才培养不足,比如技能人才是南宁市的重要缺口,而南宁市的职业技术学院大多硬件设备老化。比如国家示范学校、全国重点职业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着师资短缺和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二是南宁市的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尤其是对比东部沿海省份,南宁市的高等教育资源明显匮乏。目前广西全区拥有“211工程”院校仅一所。三是人才培训基地尚未形成规模,无法满足全市培训的需求。目前南宁市虽然已经建立起了23个社会实践基地,吸引优秀学生到南宁实践锻炼,实现了人才引进关口前移。但是相对于南宁市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和大学生就业群体而言,仍显得不足。四是人才培训方面仍旧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高级岗位培训机会多,初级岗位培训机会少;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培训机会多,企业培训机会少;短期培训多,中长期培训少;政治理论学习多,专业技能培训少。

(三)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方面

一是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尚需完善。目前南宁市虽然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尚没有形成完整的长效机制。二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没有明确的各类人才能力素质要求。三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虽然稳步推进,但是还没有最终落实,很多专业技术岗位和技能岗位还没有形成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方法。

(四)人才选拔任用方面

一是目前南宁市通过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一系列竞争性人才选拔任用改革,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长效机制。二是事业单位和国企尚需打破地域和编制限制,尚未打破“体内循环”。

(五)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方面

目前南宁市人才市场尚不健全,没有形成明细的行业性人才市场。由于求职人员的素质与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导致一方面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呼招不到优秀人才。尤其是一些对技术、经验、整体素质要求较高的岗位,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六)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方面

一是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与差距悬殊同时并存,影响人才效益的发挥。二是人才激励机制相对缺失。虽然南宁市已经出台了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办法,但是对于普通人才常规性的奖励尚不够健全。三是覆盖全社会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特别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还比较多。

三、完善南宁市人才体制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明确党管人才工作职责

一要抓好规划。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及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布局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二要完善政策法规。要根据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人才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人才教育、培养、使用、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框架,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制定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人才政策,做到相互衔接、形成体系。三要建立人才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协调人才工作大事,做到党委统一领导不断加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人事、劳动、财政、教育、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运转协调、联动迅速的合力效应。

(二)创新教育和培育机制,多渠道培养人才

充分利用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要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新培训模式,逐步建立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和更新知识相结合、学术交流和挂职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训体系。一是制订科学的培训目标。根据南宁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制订出全面、科学、前瞻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总量同经济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二是采取“按需”教育原则。根据“市场需求”这一方向标,调整现有的培训和教育课程,在在职培训方面,要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培训的课程,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养取向。在本科和高职教育方面,不断地调整院校的课程结构,不断地提高院校与社会接轨的能力,把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真正地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党政人才,培养出学术精湛、品德高尚、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培养出运筹帷幄、善于审时度势的优秀企业家。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对专业技术人员、党政人才、企业人才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再教育,在不断充电中提高素质,形成一批与南宁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四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对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重点职业学院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整合和优化师资队伍,发挥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各自优势,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绿色通道”。

(三)创新流动机制,市场化配置人才

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党管人才体制下,必须坚持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一是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城乡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机关之间的人才流通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促进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二是健全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要素市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人才市场用人品牌;进一步加大网络服务人才力度,建立人才需求排行和预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人才信息库,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人才服务中介组织,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人才中介服务业,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管理体制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三是健全人才市场监管机制。要不断完善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的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人才市场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各类人才市场和人才市场中介组织的运作行为。成立人才市场执法机构,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充分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四是建立中国高层次人才资源库、编制人才引进目录、定期召开南宁市人才引进推介会,以适当形式面向社会发布人才引进导向目录,或者及时反映南宁市紧缺人才需求的状况,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结构调整、人才服务、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召开推介会,主要是发布南宁市人才规划和阶段性人才需求导向,宣传南宁市人才新政策,突出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营造氛围,优化环境,吸引人才,鼓舞人才,并逐步使人才引进推介会正常化、制度化。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岗位职责规范岗位评价标准,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要素为一体的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建立群众认可的党政人才的评价体系。要进一步总结完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素质评价体系和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建立重在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打破身份、专业、学历等限制,研究建立以业绩、贡献为重点,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市场认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五)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机制。事业单位要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实行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办法,鼓励技术入股。

(六)着力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氛围

要大力宣传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宣传南宁市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全社会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妥善解决各类优秀人才的家属就业、孩子上学、生活困难、医疗保健等方面问题,加强法制、信誉、人文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安心创业。

[1]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编著.《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

[2]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中共南宁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绿城党旗红——2009年南宁市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优秀课题集.

[3]广西人才发展报告 2010[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4]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阳光下的声音——2010年组织工作宣传文选.

C962

A

1009-4245(2012)01-0038-05

作者:李亮,中共南宁市委党校教师,邮编:530007

责任编辑:黄传英

猜你喜欢

南宁市机制人才
人才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关 公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