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补片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2-08-15王铁峰
王铁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一般均需去除一侧或双侧骨瓣减压,硬脑膜需要减张缝合,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对于维持颅脑解剖学的完整性、保护脑组织、防止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总结本院自2009年5月起应用硬脑膜补片手术4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硬脑膜补片修补组:本组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3~61岁。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3例,包括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及弥漫性脑肿胀。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0~64岁。病因基本与硬脑膜补片修补组。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常规单侧或双侧开颅去除骨瓣减压,治疗组取3.0 cm×4.0 cm或 4.0 cm×6.0 cm大小硬脑膜补片,剪取合适形状,光滑面朝向脑组织。用可吸收缝线与缺损硬脑膜边缘作连续缝合,对照组未行硬脑膜修补,于硬脑膜缺损处脑表面覆盖明胶海绵,两组硬膜外均置胶管引流。
2 结果
硬脑膜补片修补组与对照组均进行随访6个月。硬脑膜补片修补组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颅内感染,有外伤性癫痫3例,脑膨出2例,皮下积液1例。对照组病例术后有颅内感染5例,外伤性癫痫9例,脑膨出7例,皮下积液7例。治疗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居各种损伤之首,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观念已从抢救生命向注重生存质量转变。硬脑膜的完整性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严密修补硬脑膜是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重要环节。因创伤造成缺损或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减压手术时需要修补硬脑膜,以往许多基层医院用自体颞肌筋膜或骨膜修补硬脑膜缺损,有时因自体组织取材困难甚至不作硬脑膜修补,仅用明胶海绵覆盖。时常发生颅内感染、癫痫、脑膨出及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减张缝合后的硬脑膜结构完整密闭,能减少颅内与皮下相通,防止血液及脑脊液积聚于皮下或颅内,防止术后脑组织过度摆动并向外膨胀,从而减少自骨窗脑组织膨出的发生,有研究发现部分邻近骨窗的迟发性脑内出血与脑过度膨出有关[1]。
人工硬脑膜补片是一种生物材料,由间质和细胞组成,包括新型免缝合可吸收的产品,已广泛运用于神经外科各种手术。临床理想的硬脑膜材料应具有无免疫反应、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易于手术中操作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及各种脑肿瘤手术等脑膜侵袭或缺损上[2]。例如脑膜瘤因其生长特点经常侵袭硬脑膜组织,手术中需切除被肿瘤侵袭的硬脑膜;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者需去除骨瓣减压并减张缝合硬脑膜,此时出现硬脑膜缺损需脑膜重建,另外医源性因素(如电凝切开等)导致硬脑膜挛缩也需要修补。人工硬脑膜材料可塑性比较好,可随意修剪,有文献病理检查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内部可见毛细血管[3]。有研究表明,人工硬膜在创伤组织修复过程中,其自然表面特性使其产生上皮,最终会完全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4]。一部分本研究病例在术后3个月进行颅骨修补(自体颅骨修补或钛板修补),手术时发现人工硬脑膜补片与正常硬脑膜已完全愈合在一起,正常硬脑膜沿移植物方向生长,硬脑膜缝合处已被自身组织部分替代覆盖,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后基本能使硬脑膜复原,与脑组织不发生粘连,无皮层瘢痕形成,降低了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硬脑膜补片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不可缺少的替代材料,是达到减压及防止并发症目的的必要手段,是医学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缺点是价格相对较昂贵,基层医院临床普及尚有一定困难,需多方面共同努力。
[1]Munch E,Hom P,Schurer L,et al.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in-jury by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J].Neurosurgery,2000,47(2):315.
[2]张祖权,刘多.生物人工脑膜用于修补硬脑膜缺损95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16):2065-2067.
[3]史志东,郭英,王昆,等.新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的对比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6):589-593.
[4]何永垣,彭志强.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