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沂现代水网规划探析

2012-08-15赵桂真李先亮

中国水利 2012年13期
关键词:沭河水网水系

王 慧,赵桂真,李先亮

(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76000,临沂)

临沂市境内有沂河、沭河、中运河、湖东、沿海诸河等五大水系,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55.36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52.8 m3,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由于区域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以及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存在,加之用水量增加、管理粗放、节水意识淡薄,对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制约。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区域水资源极不均衡

临沂境内五大水系尚未全面贯通,水系间无法实现互济互补。根据水文资料,沂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4亿m3,水量相对充沛;沭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亿m3,因中下游区域工业发达,特别是新设立临港经济开发区,用水缺口较大。

2.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

目前沂沭河中上游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中小河流基本无堤防,防洪除涝标准更低。4座大型水库除险加固较早,陆续出现了新的病险隐患。800多座拦河闸坝和6 000多座塘坝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南部平原地区20.73万hm2耕地属易涝地区。

3.水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北部山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虽经多年持续治理,仍有水土流失面积5 764km2,占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6。几大水系水环境状况仍不乐观,特别是区域小型河流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水质达不到要求。

4.农田水利基础薄弱

全市只开发万亩以上灌区81处,设计灌溉面积39.13万hm2,实际灌溉面积不足20万hm2。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滞后,近13.33万hm2耕地为无水源条件的 “望天田”,灌区的工程完好率较低。

5.城乡供水能力亟待提高

沂沭河拦蓄工程布局不够合理,雨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不够完善,急需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能力。到2010年年底,全市仍有原规划内饮水不安全人口85.6万人。

6.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建设还不完善,市、县两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还未形成,雨情、水情、墒情、工情等信息采集系统仅建设了沂沭河流域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水库、拦河闸坝等重点防洪工程没有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7.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

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单一,数量不足,不能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比较低,促进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水资源管理仍然粗放,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水环境保护任务比较艰巨。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益性服务职能发挥还不够全面。

二、区域现代水网规划

1.规划目标

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库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的现代水网,实现联合调度,统一配置,丰枯调剂,余缺互补。

(1)建设以防洪减灾为主的防洪除涝网,提高城乡防洪除涝能力

完成沂沭河骨干河道中上游治理和50km2以上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完成水库塘坝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完善农田排水体系、完成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河道和干沟治理,加快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建成市、县区、各大中型水库防汛指挥系统和社会化救灾体系;编制大型水库、重点中型水库、重要河段洪水风险图;制定完善防洪减灾政策,建立科学防洪抗旱减灾机制,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

(2)建设以城乡水务一体化为核心的供水网络,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建成以沂沭河大动脉为基础,以一级支流、干渠、水库连通工程为骨架,以水库、拦河闸坝为调蓄中枢,以中小河流、农田灌排渠系为脉络的全市水网框架,实现沂河、沭河、中运河、湖东水系“四大水系”联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体系。

(3)建设以生态环境改善、两型社会为主的生态水网,提高城乡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水系生态治理、保护与修复,建成水系沟通连接、水源互为调剂、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基本实现人水和谐共处。构建骨干河流、水库生态保护带,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和清洁小流域治理,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易灾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建成骨干河道生态保护带,河流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达到85%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水网体系

(1)防洪除涝网

以水库、闸坝、堤防为规划控制节点,以一心(临沂市城区)两轴(沿南北、东西两方向,包括沂水、沂南、郯城、平邑、费县及莒南县部分地区)为重点、四大产业区(三个开发区和临沭省级开发区)、山洪灾害防治区和邳苍郯新涝洼区排涝网为重点防护区,通过上蓄、中拦、下排,构建蓄泄拦排互联互动的防洪除涝网,为科学调控洪水奠定基础。

(2)水资源调配网

根据流域水量平衡成果,立足现有城乡供排水体系,加快区域水源工程建设,新建圈里等7座大中型水库、良水等24座拦河闸坝,改建北社等14座损毁拦河坝,建设沂沭河上下游水系连通工程、沭水东调、莒南三库连通等水系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全面提高区域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3)水系生态网

按照“上游源头水土保持,中游库坝调蓄,下游生态湿地”的思路,规划平均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 km2;在中下游增加拦蓄,扩大水面面积,强化河道生态治理,规划建设沂水泉庄等10处生态湿地,完成蒙阴等6个县16处易灾地区及梓河等15条河道治理任务。将沂沭河等天然水系,分沂入沭、新沭河、邳苍分洪道等人工水系,岸堤、陡山等大中型水库,沂沭河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主要组分连通,通过强化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系统整治与建设,实现河库渠相济、截蓄治保并举,初步建成涵盖城区、洪水走廊、湿地、水源地、水土保持区的临沂市水系生态网。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衍场所,融合临沂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打造人水和谐、万物润泽的生态环境。

三、环境影响评价及实施效果

1.环境影响评价

(1)水土资源影响

根据流域水量综合平衡分析成果,规划实施将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承载力,同时新建水库将削减下游河段洪峰,减少下泄流量,对河道水生态带来一定影响。新建工程将增加占地,淹没部分土地,对局部土地资源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工程实施还需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

(2)水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水资源调配网考虑了河湖生态需水量,保证了枯水期最小生态需水要求,对特枯水平年各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保证了河湖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所需水量,对水生态的恢复改善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全市主要水体水质总体将趋于好转,主要水功能区水质可以逐渐达到预期目标。

(3)协调性分析

主要考虑本规划与有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等。总体分析,规划项目是非污染生态项目,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显著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轻微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适当措施减缓或基本消除,不存在制约性环境影响问题,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规划是可行的。

2.实施效果分析

(1)防洪调度水网

通过对全市水库、塘坝、水闸进行除险加固,以及河道整治和蓄滞洪区建设等,能够消除防洪安全隐患,提高拦蓄洪水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水资源配置网

城乡供水水网通过新建水源工程,建设连通和配套工程,能够形成库河联合调度,实现多水源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增加供水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水系生态水网

水系生态水网实施后,为临沂市生态需水、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增大了区域河流、水库水面面积,为滨水生态系统恢复创造了条件,为大水城生态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苏冠鲁,朱逢春,郝桂文,等.临沂市生态水城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0(21).

[2]王维平,杨金忠,范明元,等.现代化水网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5).

[3]张宙云.莱芜市现代化水网建设及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王洪涛,朱泽民,等.临沂水城“新姿”[J].走向世界,2009(7).

猜你喜欢

沭河水网水系
水利部:到2035 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美丽的沭河公园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我家门前沭水流
芦 苇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