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淮南市水资源短缺难题的思路与措施

2012-08-15王寅生杨秀风

中国水利 2012年13期
关键词:类水淮南市节水型

王寅生,杨秀风

(安徽省淮南市水利局,232001,淮南)

一、淮南市水资源现状及特点

安徽省淮南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易发生旱涝灾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924 mm,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5%。

1.淮南当地水资源量

2011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市水资源总量6.9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14亿m3,地下水资源量2.93亿m3。全市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蓄水量约为6.2亿m3。

2.淮南淮河过境水资源量

淮南市属淮河水系,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越市境长87 km。淮河入境多年平均年水量216亿m3,是淮南市的重要水源。

3.淮南供水及需水量

2011年全市供水总量19.57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8.02亿m3,地下水供水量1.55亿m3。全市用水总量19.57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6.19亿 m3,工业(总)用水量10.79 亿 m3(火电用水量6.76亿m3)。全市人均用水量543.4m3。

4.淮南淮河水质现状

淮河鲁台孜段全年以Ⅲ、Ⅳ类水为主,Ⅲ类水占50%,Ⅳ类水占50%;凤台大桥段全年以Ⅲ类水为主,占66.67%;淮河公铁大桥段全年Ⅲ类水占58.33%,Ⅳ类水占41.67%;田家庵段全年Ⅲ类水占8.34%,Ⅳ~Ⅴ类水占58.33%,劣Ⅴ类水占33.33%。

二、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根据近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在正常和一般干旱年 (保证率50%、75%),区域水资源条件能够满足淮南市对水资源量的需求。但在特别干旱年(保证率95%及以上),水资源可利用量缺口较大。

1.制约经济发展

淮南市工业取水水源主要是淮河,因此,是淮河上用水最多的市。目前淮河水资源利用已显饱和,如遇枯水干旱年份,用水就会十分紧张,必须压缩农业用水来确保工业及饮用水。未来几年,还要新上一批大型煤、电、化项目,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支撑淮南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影响饮水安全

淮南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主要来自淮河,城市供水80%来自于淮河,20%来自于瓦埠湖。淮河水质较差,特枯年份水量更显不足。水资源的浪费、水体污染和水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直接制约淮南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开源节流并举破解淮南市水资源短缺难题

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淮南市提出了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对策。节流方面: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挖掘工业节水潜力;积极引导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开源方面:一是加强洪水资源化管理;二是实施调水工程;三是利用地下水以及塌陷区水资源。

1.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淮南市用水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淮南市自来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损失率达20%以上,高于全国8%的平均损失率;一般工业水重复利用率40%左右,低于全国63%的平均水平;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近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7%,低于全国33%的平均水平。

淮南市严格控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适时出台 《淮南市节约用水条例》,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全面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加强水源保护,落实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

改变陈旧观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人类与自然共享水资源、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2)增强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开发的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虽然淮河流经淮南市,但并不意味淮南市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力弘扬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风尚,做好节水宣传工作,使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全市人民的水安全意识。

二是加强节水灌溉宣传。虽然淮南市近年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展,但还有不少地方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由于田间建筑物不配套,跑水、漏水等浪费水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淮南市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0.4,迫切需要发展节水灌溉。加强田间管理和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加强科普宣传教育,转变农民“只灌救命水,不灌增产水”的灌溉观念,改变大水漫灌方式,代之以节水灌溉方式。

三是政府积极引导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节水作物品种,扩大节水作物种植面积。

四是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挖掘工业节水潜力。

五是全面推进先进节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的运用,严格执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

(3)加强水源保护,加大治污力度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水污染治理系统,着重对污废水的排放、处理、再生方式加以有效控制和监督,积极发展性能先进、高效经济的污染治理设施和节水设备。

(4)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和水管理体制改革

使水价能够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应成本,逐步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改革农业供水体制,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合理制定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

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调度,开辟新水源

(1)加快洪水资源化

一是提高蚌埠闸、东淝闸、窑河闸蓄水位。非汛期分别提高蚌埠闸、东淝闸、窑河闸0.5 m的蓄水位,对于淮河蚌埠闸以上、瓦埠湖、高塘湖增加蓄量1.8亿m3,这样可缓解淮南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二是增加临淮岗蓄水功能。临淮岗工程是淮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主要在淮河发生百年一遇以上洪水时启用蓄洪。在淮河发生一般洪水时,临淮岗增加蓄水功能,最大增加蓄水2.4亿m3,一方面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缓解淮河水质污染问题。

三是把城西湖开辟为蓄水区。城西湖面积200多km2,是淮河主要蓄洪区。如蓄洪、蓄水兼用,可增加蓄水8.6亿m3,可以缓解下游水资源紧张。

(2)谋划建设调水工程

一是加快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是通过管道或挖江淮运河,将长江水通过巢湖引入瓦埠湖进入淮河,工程完成后,每年可向淮河增加供水2.5亿m3左右。要解决淮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目前,这项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有望“十二五”时期内实施。

二是加快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实施。2011年年初,安徽省政府批准中西部重点区域及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将淮南市纳入大别山优质水源分配范围,正常年份将有1亿m3的优质大别山水供给。2011年5月,合肥经济圈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项目专题推进会召开,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引大别山优质水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十二五”期间将大别山优质水源输送至淮南市。

(3)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当前淮南市地下水以及塌陷区水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

一是淮南市地下水的利用率只占到供水总量的3.6%左右,为充分利用地下水优质水源,出台了《淮南市地下水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完成地下水普查工作,包括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水质情况、储量和采煤沉陷对地下水的影响。

二是淮南市目前共有近132 km2的采煤塌陷区,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 km2。采煤塌陷严重打乱了水系,损坏了水利工程设施,极易形成内涝,给防汛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水资源。要治理和开发并重,一方面恢复水系,修复损毁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对新形成的水资源进行开发。淮南市开展了煤矿塌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以张集采煤塌陷区为试点开展研究,为下一步塌陷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淮南市水利局.淮南市2011年水资源公报[R].2011.

[2]秦天玲,严登化,宋新山,等.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初探[J].中国水利,2011(3).

猜你喜欢

类水淮南市节水型
雨中即景
节水型抽水马桶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荧光类水滑石的细菌检测及杀菌性能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十四烷酸插层稀土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PA6/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淮南市3~6岁幼儿各项身体形态分析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