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珠疏肝散治疗卵巢囊肿60例临床观察
2012-08-15翟超勇
翟超勇
(云南省蒙自市中医医院 云南蒙自 661100)
卵巢囊肿属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的女性最为多见。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即: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其中以囊性多见,恶性变的程度很高。卵巢囊肿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妇科临床病症之一,多数病人在平时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部分病人是在妇女病普查时,通过妇科B超检查而发现,亦有一部分人是在出现月经病、带下病以及在不孕症的诊治过程中发现的。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雀珠疏肝散治疗卵巢囊肿6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之间收治卵巢囊肿患者共60例,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妇科门诊,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1],均于非排卵期及月经期经B超确诊为卵巢囊肿,并排除恶性肿瘤及生理性卵泡增大。60例卵巢囊肿患者年龄为16~51岁,其中16~26岁的8例,27~36岁的28例,37~51岁的24例。多数病人囊肿发生于单侧,其大小均在6.0cm以下,未扭转者。卵巢囊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一侧小腹痛,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按之柔软,痛无定处,临床上可出现月经过多或过少,疼痛、闭经、血崩、漏下不止,带下量多,不孕等症[2]。卵巢囊肿是以一侧小腹部位即附件区有压痛,同时妇科内诊可触及卵圆形肿物,B超检查显示一侧附件区有圆形肿块,并伴之回声液性暗区,或见囊实混合,同时伴有月经、带下病及不孕症的发生[3]。
1.2 治疗方法
该病属于妇科杂病症瘕范畴,症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大低症者属血病,瘕者属气病,彼此密切相连,难于分割。该病的形成多因经期及产后被风冷所袭,从而导致寒凝血瘀;或情志内伤,脏腑失和,阳不化气,湿浊内蕴,酿成痰浊,结而成瘕。故自拟雀珠疏肝散,药物组成:雀梅刺30g、甲珠6g、柴胡10g、川芎15g、枳壳12g、芍药12g,甘草(炙)6g,香附12g、路路通15g。每天1剂,水煎300mL,分早晚2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
2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囊肿及伴发症消失;显效:囊肿明显缩小,伴发症明显转;好转:囊肿缩小不大明显,但已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效:囊肿无明显缩小,伴随症状无改善。
3 结果
本组60例卵巢囊肿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治愈43例,其中<5cm38例,>5cm5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4 讨论
卵巢囊种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为卵巢良性肿瘤,肿瘤较小,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增大时,感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检查见腹部膨隆,包块活动度良,叩诊实音,无移动性浊音。双合诊检查可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无粘连[4]。
卵巢囊肿在我国医学理论中归结为症瘕和肠覃范畴,并概括闭经、崩漏、不孕于其中,其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常见的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在治疗上,西医对于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容易复发[5]。笔者自拟雀珠疏肝散方中,雀梅刺(对结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癌;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消肿;川芎理气活血;柴胡和解少阳,舒肝和胃;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芍药敛阴柔肝,缓急止痛;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该方的亮点在于加入草药雀梅刺(对结巴),该药为抗肿瘤的要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对治疗卵巢囊肿有明显的疗效。全方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消症之功,使囊肿消散,值得推广应用。同时又为患者免去西医上的手术治疗,节约治疗成本。
[1] 肖承憧.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8~229.
[2] 罗元恺,曾庆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乐杰,谢幸,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刘宝华.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回顾性分析[J].北京医学,1984,6(5):292~294.
[5] 朱兰,郎景和,刘珠凤.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0):60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