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大连双D港的剖析谈国内中小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存在的问题①
2012-08-15裴志东张慧谢明
裴志东 张慧 谢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大连 116600)
从对大连双D港的剖析谈国内中小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存在的问题①
裴志东 张慧 谢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大连 116600)
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与国内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园区一样都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内成熟的医药园区相比差距较大,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存在问题的分析来反映国内众多中小规模医药园区发展的短板,进而为同类型园区下一步建设提供参考。
大连双D港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问题
近十年来,由于整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全国各地纷纷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当地的重点发展产业或发展规划目标,成立诸多药谷、药园。“药谷”热潮的出现是我国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的写照,但其背后也潜伏着重重危机。诸多学者从产业链出发对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舒燕(2007)认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初步呈现出区城化、规棋化、集中化、特色化的趋势,但由于对集群链式发展的认识不足使各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结构趋同,没有形成鲜明特色[1];曹军伟(2006)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依据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程度而实现空间积聚,并从产业集聚向产业融合发展[2];马彦(2007)提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集聚发展中存在政策不配套、技术扩散缓慢、缺乏有效的资金链、信息链不通畅,信息共享程度低等深层问题等[3]。药谷”不等于几家医药企业的简单相加,真正的“药谷”应该是高技术孕育、栖息的地方。建设“药谷”的思路是好的,但是政府和企业应该更好地整合优势资源,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医药作为科技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新药和吸引人才。
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建于2000年,2005年12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是东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园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尽管在驻区企业数量、企业规模、经济指标等方面与几年前相比有所增长,但从产业集聚效应等方面看,与国内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作为正处成长期的生物医药基地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成为又一个发展停滞的烂尾“药谷”。
笔者通过对大连双D港的剖析来分析国内众多中小医药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1 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情况介绍
“双D”的含义是“Digital”和“DNA”,意为“数字”和“脱氧核糖核酸”,引申为“数字技术”和“生命技术”。双D港位于大连市区的东北部,依山傍海,地域开阔,交通便捷。国家火炬计划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双D港西侧,占地7.2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12月份,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企业累计注册近70家,涵盖制药、食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医疗及技术研发及科技咨询等产业。
2 基于产业价值链分析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园区存在问题
2.1 政策不配套,制度创新力度不够
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从创建初期到现在十年多得时间内,其主管部门接连变更,导致基地配套政策不连续,政府投入、融资政策、人才引入、高新技术孵化等方面政令不统一,早令夕改,使得驻区企业无所适从。同时由于缺乏有效园区发展规划及产业配套政策,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或组织来整合产业价值链,造成产业链条块分割、资源分散,这些都对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产生存在种种不利影响因素。
2.2 技术扩散缓慢,成果转化率低
(1)研发企业力量薄弱,科技基础较低。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有生物医药研发咨询类企业32家,多数情况下以跟踪和仿制为主,除少数研发机构外,大多数研发机构只是挂个牌子,承接到项目才开展科研工作,根本没力量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研究。(2)研发与技术分离,上下游产业链脱节,成果转化率低。研发咨询类企业各自为政,没有按科技创新模式进行专业化分工,没有对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导致每家企业力量都很薄弱,在基地内部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缺乏影响力。(3)中试环节薄弱。中试环节关系到上下游企业间的承接,也是技术流从上游研发类企业向下游产业化扩散的关键环节。目前双D港基地内尚缺乏成规模的中试环节,科技创新链条断裂直接导致技术流扩散不畅,技术溢出效应无法在产业集聚区内有效显现。
2.3 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资金链
(1)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技术创新资金的主渠道--政府拨款支持的即所谓的纵向资金具体地说是由若干基金组成,如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攻关计划、火炬计划以及各省市级的新药创新基金等,这些资金由于政府协调不到位及基地自身研发能力薄弱而十分有限。(2)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十年来主管部门的持续变化,使政府扶持政策不能连续实施,相关金融政策贯彻不到位。(3)基地内大多数是中小企业,限于自身的规模和短期利益需要,没有形成投资主体,没有充足的资本投入。(4)我国资本投融资渠道狭窄,私募资金基本没有,创业投资不发达,融资渠道不畅通,至今尚未建设完善的资本融资市场。(5)基地内部产品关联度低,未形成上下游关系,基地内部因产品关系不能形成持续、快捷的资金流动,再加上目前医药市场上的购销关系导致资金流动不畅,使得驻区企业未能从产业聚集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基地内部资金链的缺乏有碍于各环节的技术转移和知识扩散以及物流的发展,致使效率偏低,影响了产业的竞争力。
2.4 信息链不通畅,信息共享程度低,学习成本偏高
生物医药产业的信息链是知识传播和信息流动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之一。信息顺畅流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以及信息与知识平台的共享,可以促进产业链知识的创新和信息的良性流动,增强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力。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是个空白,据笔者了解,基地的主管政府部门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承担整个基地各企业运行数据的统计工作,更别谈项目信息发布,文献检索及促进国内外研发合作的人才、技术、市场信息公示。项目研发的前期市场调研、专家论证、专利咨询、项目申报及成果在科技市场的转化都由于公共信息平台的缺位而使各研发组织各自为政,资源不能有效整合,不能形成合力,进而导致科技创新链条断裂,科技力量势单力孤。同时优势技术扩散缺乏媒介,园区内对优势技术学习成本增加。科技人才的流动因信息平台的缺位而变得缓慢,直接带来优势技术溢出效应降低。此外,由于信息不全、不准确、不及时,造成选题失误、投资失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大大制约了生物医药研究开发的效率。
2.5 物质流通系统欠发达,流通市场不规范
生物医药产业的物质链除了原材料的采购和中间产品的流通,还包括药品采购、包储、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通过营销将药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药品供应链物流系统。国内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十分重视园区内物流业的成长,例如上海张江引入国内规模最大的医药物流企业--上药集团,湖南浏阳正在建设的国内最大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物流中心。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始终忽视了医药物流企业的培植或引入,再加上园区内企业的引入没有遵循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成长规律,驻区企业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上下游关系,产品缺乏承接关系导致由产品承载的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扩散,同时驻区企业简单的集中没有体现出产业集聚的放大效应,甚至由于园区地处城市边缘,至使企业的管理成本、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基地物资流的不完善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而且也违背了建立产业集聚区的初衷。
2.6 整合性比较差,产业集群不具备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有效整合,可以达到资源有效重组,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然而对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按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布局分析,情况很不乐观。
(1)产业上游环节萎靡不振,大多数制药企业创新能力有限,不具备在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上游环节运作的能力,而区内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基本上属于勉强维持,再加上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与扶持,未能按专业化进行分工,彼此之间缺乏技术交流与人才交流,未能引领及促进园区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研发企业间缺乏按研发方向的横向融合,有限的研发资源分散在各个规模很小的研发机构中,未能以项目为纽带组成若干科研攻关小组。政府引导规划能力弱,未能在项目论证、项目组织、资金投入等方面发挥作用,使产业基地创新能力得不到最大体现。
(2)产业中游公共服务系统力量薄弱缺位使产业的上游力量更加分散。国内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无不把公共服务系统作为产业链式发展的必不可少环节倾其全力加以建设,如北京亦庄在综合大平台、单元技术平台、关键技术平台建设方面获得国家资助数量、金额居全国之首;上海张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0个,在建平台项目4个,有力推动了张江创新药物的研究。而双D港产业园区研发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项目来源、资金获取、产出效率等方面与国内成熟园区相比差距较大,尚不能有效整合基地原有研发力量,向基地周边区域辐射能力尚未形成。同时基地中介服务机构力量分散、信息系统平台缺位,使产业上游、中游、下游不能紧密链接,技术扩散、人才交流、成果转化基本陷于停顿;
(3)产业下游规模过小、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缺乏因果关系,生产集中了但确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园区内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无法占据国际市场,规模稍大的企业未能给周边中小企业带来技术及人才扩散效应。自我创新能力不足,仍然以仿制为主,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生物医药产品都要依托园区外的物流企业及医疗服务机构、医药产品经营公司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分工协作差,体现不出优势互补。合作、并购和联盟仍不景气,购并募资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当弱,尤其是在战略联盟的上中下游纵向一体化关系上实现相当困难。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特征,但由于缺乏宏观规划,产业集群机制尚未形成。因此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或医药园区呈现分散、分割、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有限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等被稀释,产业规模效益被分散和弱化,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同时还造成土地浪费,缺少真正意义上集聚度高,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尽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但与国内相当数量的的“烂尾药谷”一样陷入窘境,该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尖锐矛盾与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1]舒燕.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7,21(2):110~112.
[2]曹军伟,顾海.积极实施我国医药产业链的集群化发展战略[J].中国药业,2006,15(3):5~6.
[3]马彦.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2):144~147.
The Problems in the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sized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ial Ba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uble D Port of Dalian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ial bases in Double D Port of Dalian,like the most of the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sized parks,are still on the way of development.So there is a great gap between the domestic mature medical parks and the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ial bases in Double D Port of Dalian.An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re representative.This paper intends to reflect the shortcomings of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sized medical par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ial bases in Double D Port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the same type parks.
Double D Port of Dalian;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ial bases;Problems
R-05
A
1672-5654(2012)02(b)-0024-02
裴志东:研究生,药事管理,联系方式:13998437189,Emali:syyycs@163.com。
谢明:教授,药事管理。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