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012-08-15高臻,张杰
高 臻,张 杰
(1.济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250022;2.济南大学 教务处,山东 济南250022)
近年来,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及其体系呈现出不断创新的态势,但是,与课程改革的其他方面相比较,课堂教学评价方面仍然是滞后的。推行多元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突破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束缚,是急需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予以价值判断的过程。”[1]1033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或者说,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
(二)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和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不断完善,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就整个学校而言,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可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在评价功能上
在评价的功能上,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由传统的过分注重管理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传统的课堂评价过分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二)在评价着眼点上
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三)在评价主体上
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单一评价主体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往往是上级管理部门,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是由教育管理部门、学生及其家长、被评价对象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主体。
(四)在评价方法上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评价的客观性较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较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注重量化指标,而且注重学生的反应、教师的状态以及课堂效果等。
(五)在评价方式上
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了以往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优上。导致教师是为评价而教,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是一种过程评价,它注重的是改善教学环节。
三、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思想和理念。它是指随着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的深入,人们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关注教师教学的等级评定,忽略对教师个体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忽视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而提出的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不是评价,而是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的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讲授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教育管理者、专家、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多元性原则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专家的评价,还应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等,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四、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标准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教育目的集中到一点,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使人类能够运用他们的潜在力量去获得一种美好的生活,任何形式的评价都应以人为中心。”[1]210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的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的,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并以此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实践。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等级分类,而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堂中的教与学,因此需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并对被评价者的优劣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帮助被评价对象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科学运用量表评价法
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用的是量表评价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运用量表评价法进行随堂听课评价,是目前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尽管课堂教学评价在向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随堂听课评价自身的特点,量表评价法仍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表现形式。随堂听课评价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首先,评价者一般是由具有较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来担任,评价意见往往具体和有建设性;其次,随堂听课评价自由度比较大,容易实施。虽然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竞赛式的交流课、研究式的示范课、预约式的汇报课等,但随堂听课评价是了解教改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采用量表评价法,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使用量表评价法时,量表中的指标或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就是量表评价标准的制订。这个评价标准一般包含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定标准。评价标准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决定了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通常在编制评价标准时,要以相应的调查为基础,通过严格论证、专家评判、实验修正,设定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评价标准的质量。同时,在使用量表评价法时还要注意评价程序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活动的指导理论以及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一定要科学,评价运行程序要规范,而且整个评价程序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评价等级的判断需要综合来自教学各个方面的信息,这个过程就是指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即评价者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综合,在此基础上获得评价的结果,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评价结论是针对评价对象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论中的意见和建议必须尽可能具体和有针对性。
(三)建构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具体来说:1)教学目标。首先,从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2)教学内容。在处理教材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评价一节课时,既要看评价对象在知识传授时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3)教学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学的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4)教学程序。首先是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清晰明了,逻辑是否合理;其次是看课堂结构安排是否恰当,重点能否突出。5)教学效果。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避免将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材处理是否恰当、能否联系实际、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态度是否亲切自然、教师素养如何、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讲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相似,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不同。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
(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教师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要求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能与老师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1]李宝山.新课程改革教师必备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