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除被布局的尴尬

2012-08-15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8期
关键词:围城布局发展

○ 文/本刊评论员

论坛

破除被布局的尴尬

○ 文/本刊评论员

城围石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全新矛盾,暴露了我们在宏观规划上的短视与严重缺陷,昭示了中国经济转型换代、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大型石化企业、重点石化项目,一直是地方政府朝思暮想的“抢手货”。因为这是一块肥肉,能很快聚拢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提升一块巨额的GDP增幅,创造一番亮丽的政绩。所以,尽管时过境迁,石化项目因其令人生厌的气味、因其品类繁多的排放物、因其潜在的极大不安全性,屡遭项目周边所在地百姓的投诉,地方政府仍然不舍得放手,但又不得不顾忌民间情绪,于是便形成了“纠结”。

这是一道难解之题,有点儿匪夷所思,但又迫在眉睫。

首先,这是发展带来的全新矛盾。中国的经济腾飞,肇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回顾3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布局不合理,空白点甚多,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依赖进口。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化大国,石化工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几何级数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改变着中国的面貌,过去的小渔村、小集镇成长为名闻遐迩的大都市。放眼全国,几乎所有的县城和省城都在经历城市圈的大扩张、大膨胀,其规模之广、速度之快,前无古人。不过,这些所带来的一个直接负面后果,就是原本远离城市的石化项目,仿佛一夜之间便被城市裹挟其中,由昔日的发展明星变成了烫手山芋。

其次,这标志着中国社会环保意识的全新觉醒。解放以后的几十年,中国人早已习惯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理念,为大家牺牲小家,为国家牺牲自家,千千万万普通百姓为工业布局、水利建设、基础设施施工等,或舍弃家园或背井离乡。但是,市场经济改变了游戏规侧,也冲击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处世观念,在多种利益群体共存的多元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力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无可非议。地处“围城”状态的石化项目的尴尬,实际上反映了全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我们不能再为生产而生产,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发展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质量。

再次,大面积石化“围城”现象的出现,也暴露了我们在总体设计、宏观规划上的短视与严重缺陷。“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改革思路,为中国经济在极短时间内崛起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导致了诸多后遗症,埋下了后人必须为之付出代价的诸多伏笔。石化“围城”便是其中一例,但绝非孤例。仅仅二十几年的时间,一个原本在布局上远离城市、远离居民区的大型工业项目,怎么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丧失了安全隔离带,以至到了必须搬迁的境地,而且无人为之负责?可见,我们的体制和机制上出了大问题。城市规划、工业规划、环境规划,这些都是慎之又慎的宏观命题,一旦成为决策,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必须坚决贯彻。如果没有这些“顶层设计”,或者这些顶层设计被束之高阁,即便“围城”的工业项目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搬到了远之又远的蛮荒之地,用不了多久,可能又会被同一块石头第二次绊倒。

最后,此事的更大意义在于,它昭示了中国经济转型换代、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迫在眉睫。石化“围城”现象提供了哪些重要的教训呢?归结到一点,就是原有的粗放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仅靠外延扩大的发展思路走不通了,不能因为一个项目具有带动GDP翻番的潜力,便不顾客观条件、环境容量地上。生存环境日趋严峻的压力,同样将迫使石化行业本身加快升级换代,用新技术替代老办法,用新设备替代老装置,从根本上改变石化企业高污染、高危害的陈旧面貌。

猜你喜欢

围城布局发展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听李健吾谈《围城》
“围城”内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希捷多重布局迎战存储黄金时代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