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生猪适宜养殖模式

2012-08-15占今舜

猪业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养猪生猪养殖

占今舜,龚 郁,张 彬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养殖环境恶化以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猪链球菌、蓝耳病等重大疫情的频发;再者,饲料原料价格上升,使饲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促使生猪市场出现了不稳定,导致猪价出现了巨大波动,中国的生猪传统养殖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加上近年来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际上有关动物福利的呼吁,生猪的养殖规模出现了巨大的变动。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现代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猪养殖模式迫在眉睫[1]。

1 国际生猪养殖模式

长期以来,生猪产业都是畜牧业中的龙头。据美国农业部预测分析,2012年,世界各国猪肉产量中国增长最强劲,中国猪肉产量将会增加32万吨,达到5 160万吨,将占全球猪肉产量的49.6%。目前,国际上养猪生产模式大致分为3种,即澳新模式、欧美模式和传统模式。由于经营规模的不同,欧美模式又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北美模式是以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基础,该养猪生产经营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为代表。由于缺少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北美模式是走集约化大农场生产道路,其现代化程度高。而欧洲模式则是指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的养猪业发展模式。这些国家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但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经营模式是以中等规模养猪为主。传统养猪模式具有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的特点,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养猪业发展模式。

2 中国生猪养殖模式的现状和分析

据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猪肉产量达5 07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的64%,人均肉类占有量为58.8kg,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同比增长3.7%。生猪出栏数为66 700万头,同比增长3.3%[2]。2011年,中国猪肉产量比上一年减少3%,产量为5 05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8.9%,猪肉占中国肉类总产量的63%[3]。可以看出,生猪及其产品在国际和国内的畜牧生产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养殖模式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养殖模式是多元化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以散养户为主的传统养殖模式、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专业户过渡养猪模式、大规模集约型的现代养猪模式以及现代畜牧业呈新趋势发展的生态(发酵床)健康养猪模式和棚-猪-沼-菜结合的循环养殖模式。当前中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及东北四大地区。

2.1 传统模式

中国的传统养殖模式主要是指农户散养,由农户自主承包、以分散经营为主、饲养头数不超过50头。这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一般以传承下来的直接经验作为技术基础,单纯地依靠有机物质循环来实现资源配置,产品很少经过机械加工,主要用于自我消费,剩余的部分才用于销往社区内部,商品化程度较低。其优点是:1)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量,节约资源;2)粪便可以用作农家肥,投入到农户家庭的耕地中,可以降低种植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用作沼气发酵,转化成能源,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村猪多-肥多-粮多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3)养殖密度低,生猪活动空间较大,基本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动物福利水平较高;4)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减缓就业压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自产自销的特点也保留了地方的民间饮食文化与传统。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1)由于养殖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积累,缺乏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猪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比较粗放,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不完善;2)农户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只考虑饲料成本,不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猪只生产性能难以最大程度发挥,饲料转化率低,生猪及其产品安全隐患大;3)对于市场,农户养殖规模相较小,抗风险能力弱。

2.2 过渡模式

过渡模式主要是指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专业户、“公司+农户”等养猪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以农户家庭主业或兼业形式存在,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是介于传统养殖和现代养殖之间的一种养殖模式。专业户或合作社为生产单元,户养规模较大,难实现适度规模和均衡供给;饲料主要来源于养殖单元外部,饲料转化率较高;技术差异大,处于不稳定状态;生猪经纪人、工贸企业是畜产品的流通主体,大部分产品经过了机械加工,产品销往本地和区域市场,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人畜基本分离,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不稳定性因素较高;粪污一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有机肥,一部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猪养殖密度较大,舒适度较低,容易受到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动物福利水平较低[4]。

2.3 现代模式

现代模式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工业化方式来开展生猪生产。该模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生产装备操作,从而达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促使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加快,提高了猪生产效率和供给均衡性,是目前中国最普遍发展的一种集约型的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的生产单位为企业,生猪养殖规模超过3 000头,饲料主要来源于生猪养殖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专业化饲料生产企业,饲料转化率高;劳动力来源广泛,以专业人员为主导地位,专业化程度较高;以技术引进和自我研发为主,机械化程度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抗生素等兽药使用量大,生猪产品质量稳定,产品销往各区域以及国际市场;一部分粪尿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有机肥,而大部分需要进行严格处理,养殖集中区域污染较严重;生猪养殖密度较大,生猪生活空间变小,导致舒适度低,容易产生应激,疾病发生频率高,使生猪的福利水平降低。

2.4 生态健康模式

生态健康养殖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和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结合起来,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实现畜产品品质优质和粪污零排放环保要求的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是近几年来作为生态养殖模式研究的一个热点[5]。该养殖模式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利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即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并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微生物菌种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在发酵床上生长,猪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猪粪污被发酵床垫料中的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无臭味、零排放,从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的目的[6]。在生物发酵床养殖中利用了很多有益微生物的菌群,猪饲养在垫料上,生长发育健康,疾病发生率低,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猪栏免冲洗,节省了人工、用水;排出的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利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可节约饲料;微生物的发酵,使粪污零排放,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用完的垫料可制成生物有机肥,变废为宝;养殖密度低,活动量大,生产性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动物福利水平高[7]。但发酵床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发酵床养殖饲养要求高,垫料发酵要求严格;2)垫料发酵后温度高,不适合南方夏季的养殖;3)猪长期生长在垫料上,容易感染由垫料引起的皮肤病;4)垫料要经常翻动,工作量很大。在中国,发酵床养猪模式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技术尚未成熟,导致发酵床养猪模式的发展和推广进展比较缓慢[8]。

2.5 循环模式

当前,在中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采用棚-猪-沼-菜或者猪-沼-果相结合的循环养殖模式。它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将猪生产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农业生态工程方法进行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和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理是在大棚内建一个沼气池,在沼气池上建猪舍,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和阻散性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增温、保温的目的,同时饲养猪产生的CO2经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又可转化为猪舍需要的O2,同时猪粪发酵产生的沼气不仅可作为生活用能,还可以为蔬菜提供CO2气肥,沼液用于喂猪或和沼渣一起作蔬菜用肥,这样就会形成以猪养沼,以沼养棚,以沼、蔬菜养猪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其优点有:1)塑料膜暖棚可以将太阳能和生猪散发出的热量蓄积,不仅对猪舍起到保温的作用,还为沼气池提供温度,利于沼气的生产。另外,猪的排泄物可以向沼气池提供原料;2)猪舍与蔬菜温室紧紧相连,不仅有利于双方保温,且还可进行的气体交换,利于动植物的生长;若棚室内CO2不足,点燃沼气,可为蔬菜提供CO2气肥。这种生态循环模式改善了畜禽舍的空气环境,能够充分发挥猪只的生产性能;与此同时,猪粪尿可以为菜园提供有机肥料,提高了蔬菜的产量,起到了变废为宝、互利互惠的作用,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9-11]。

3 中国未来生猪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地理集中度不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较低,大部分生猪是以农户散养为主。中国生猪散养户以及大量中小规模养殖户为中国养猪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受规模、资金和人员的限制,生产和管理经营比较粗犷,科学饲养意识淡薄,精细化管理严重滞后,使中国养猪业面临着重大疫情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养猪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学养猪的要求了,去除散养化模式已经是一种潮流,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模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3.1 中国当前养猪生产存在的基本问题

3.1.1 市场波动的不稳定性

养猪生产者的利益随市场一波三折,无论是种猪场还是商品猪场,年度的经济利益难以预测。同时,市场的猪肉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实际上是由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不平衡引起的,这样的局面导致畜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受到了制约,产业化发展缓慢,产品质量提高的成本增加。中国的主要养殖模式是农户散养和小规模的专业户养殖,这种养殖模式的市场波动性很大,使其难以创造品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导致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缓慢。

3.1.2 疾病的难以控制性

疾病是生猪生产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是影响生猪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养殖模式引起的。集约化养猪的高度密集化、封闭和强度饲养等导致生猪生长环境的恶化,猪只之间交流频繁,疾病传播迅速。再者养殖人员免疫知识的缺乏和兽药的滥用,导致病原微生物变异性强,出现新的疾病的爆发,使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导致猪场经济效益水平低甚至亏损。

3.1.3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现行的规模化养猪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治理环境、发展养猪生产应根据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开始盛行,龙头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畜牧业的向前迈进,但由此出现的畜牧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风靡。特别是大型的养猪场粪污排泄物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使得COD与BOD值数千倍的增长。另外,激素、药物等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3.1.4 动物福利水平不高

中国的现有模式由于养殖场规划不合理,饲养方式不合理,饲养密度大、栖息环境差,动物的活动空间小以及运输和屠宰不合理,使生猪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容易受到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导致生猪生产性能得不到最大的发挥。随着动物福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动物的养殖条件和在生产过程中所受的待遇,而且,中国已加入了WTO,商品出口必须严格按照国际上的有关规定,许多国家对中国的畜产品除要求质量高、价格合理之外,还要在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福利。由于不注重动物福利,因此严重影响了中国畜产品的出口,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不仅制约了中国畜产品的发展,还影响经济增长[12]。因此,中国的现有养殖模式值得反思。

3.2 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发展得非常快,主要是因为:1)国家宏观经济保持较好发展;2)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追求价格到追求质量;3)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粮食结构的调整;4)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5)产业链的不断拉长以及动物疫病的频发,导致了技术门槛的提高,加速了养殖规模从传统模式到规模化养殖的转变[13]。

3.3 未来中国生猪养殖模式的变化趋势

中国养殖业未来的发展必定要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即要考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中国的养殖业要蓬勃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缓解环境压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就业是基本原则。新世纪中国养殖业将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模式主要由农户、小规模养殖和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相结合。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是今后养猪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养殖趋势是不可逆的,规模化可持续型的循环养殖是最终发展方向。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上国际上关于动物福利的呼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猪养殖模式需要引起重视。中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要发展中国的现代养猪业,既要综合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借鉴欧洲模式,又要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因此,改造现代养殖、重构传统养殖、发展生态循环可持续养殖是中国今后养殖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式。

[1] 张军民,李秋菊.我国生猪适宜养殖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6):23-28.

[2] 刘 瑞.2010年 各 地 畜 产 品 产[EB/ OL].http://www.caaa.cn/show/ newsarticle.php?ID=197297,2011-08-23.

[3] 温鹏译.中国2011年畜产品年度报告[J].今日养猪业,2012,2:45-47.

[4] 江涛,汪长城.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158-159.

[5] 贾志伟,林松柏,叶志超,等.发酵垫料养猪模式的优点及猪舍设计[J].中国猪业,2009,4:41-42.

[6] 陆军国.生态养猪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11-312.

[7] 邱华玲,冯玉兰,叶鼎承,等.传统模式养猪与生物发酵舍养猪在肥育猪饲养的效果比较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2008,30:47-48.

[8] 叶胜强,陈洁,鲍伯胜,等.夏季不同养殖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30-332.

[9] 龙庆河.“大棚-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J].农技服务,2009,26(1):106.

[10] 冯建国,陈家良.“猪-果”养殖模式的规划与设计[J].养殖技术顾问,2010,4:29.

[11] 马玉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沼-棚-猪-菜”[J].天津农林科技,2008,5:46.

[12] 占今舜,张彬,王自蕊,等.我国养殖业的动物福利问题[J].饲料博览,2011,9:14-16.

[13] 冯永辉.中国生猪养殖模式的变化趋势[J].今日畜牧兽医,2010,3:1-5.

猜你喜欢

养猪生猪养殖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