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森林碳汇的千岛湖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探析

2012-08-15徐高福

中国林业经济 2012年4期
关键词:千岛湖造林林业

徐高福

(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全球重要的碳库。森林碳汇功能具有比其他减排方式更经济和高效的优点,《京都议定书》中森林碳汇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替代方式[1]。因而,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

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的目标,研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作出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2]。2010年颁布了碳汇造林技术规定、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并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工作。

2011年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温州市林业局制定了《温州市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技术规程》,对提高温州市乃至浙江省森林经营水平和推动碳汇林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将改善森林经营作为发挥森林作用的措施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完成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历史作用[3],对千岛湖区等生态景观林为主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 千岛湖区森林资源及其对碳汇的影响分析

1.1 千岛湖区森林资源的特殊地位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这里有面积大于2500 m2的岛屿 1078个,水面 580 km2,山林866 km2。千岛湖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湿地,不论从森林景观角度还是从生态角度看,千岛湖的地位均十分重要[4]。研究表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目前已知数一数二的重要碳汇,其作用不仅是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而是作为重要的生态过程和生态支持系统,是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5]。于是,人们对千岛湖区山水资源管护,尤其是发挥森林碳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更为关切和敏感。

1.2 千岛湖区森林碳汇优势分析

1.2.1 森林碳汇容量大

千岛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以及千岛湖水面的调节作用,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430 mm,年平均无霜期263 d,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早,秋寒迟的独特小气候,适宜于林木生长。千岛湖区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0.6%,森林覆盖率(不含水域)高达89.5%,林地平均蓄积量64.2 m3/hm2,这些指标大大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森林碳汇容量大[6]。

1.2.2 森林碳汇潜力大

千岛湖形成历史不长,由于各种原因,当初山林几乎砍伐殆尽,50多年来,经大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使千岛湖植被逐渐得以恢复,林分质量逐步提高。历次森林资源清查表明,森林蓄积和森林面积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1963—2003年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速度为3.36%。森林碳汇容量处于内涵式和外延式同时增长状态,与此同时,森林蓄积量的净增长也表明森林碳汇容量也处于绝对的增长状态。

1.2.3 碳汇贸易基础好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是千岛湖山水资源的主体经营者,引入国外自然循环生态系统保护理念,并在实践中提升。2010年通过了FSC(森林管理委员会)森林认证,使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公司经营千岛湖山水资源的独特优势,建立了山水一体化经营模式,统一护林与护渔,统一治山与治水,封山育林和护渔保水结合,水质和水土监测结合,建立山林与水体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组成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实施FSC认证技术,有利于促成建立林业管理、提高森林质量的机制,形成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碳汇,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新时期当地政府提出了“以湖兴县、蝶变淳安”总战略,强化生态中心意识,突出协调发展要求,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突破。千岛湖森林碳汇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森林分类的要求,林业部门将千岛湖区林业用地82.1%比重的林业用地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当地政府将其余的17.9%的林业用地视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列入统一管理并予以同等资金补助,国有山林的统一经营模式与生态公益林长期稳定性,在实施碳汇项目时将减少交易成本,为碳汇项目的时间要求提供了政策保障,千岛湖成为开展碳汇贸易的最佳地域。

1.3 千岛湖区森林碳汇劣势分析

1.3.1 树种结构不合理

千岛湖区林分现状,就树种而言,表现为“三多三少”,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居多,复层林少;常绿树种多,色叶树种少。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面积比为8:2,蓄积比为9:1,针叶林占绝对优势。由于树种结构不合理,容易发生病虫害,受到松材线虫病致命威胁,对千岛湖生态环境构成了直接威胁,影响树木质量与碳储量。

1.3.2 资源管护难度大

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特别是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与通讯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为活动频繁,给千岛湖区林地管理、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控带来很大压力,影响了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

1.3.3 经营措施传统化

现代林业是多功能林业,强调在时空尺度上充分发挥每片森林的多种功能,追求整体功能最大化,是传统林业和生态林业理念的升华。然而,长期的传统森林技术措施很难一时改变,造成片面理解森林分类经营,在千岛湖区林分改造实践中就存在着经营措施传统化的问题,对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产生了恐惧心理,认为马尾松砍得越多、越大越好,恨不得把马尾松砍光,如此就万事大吉了;将杉木人工林都视为单纯培养大径材的林分,有的甚至把其中的苦槠、青冈等阔叶树借抚育名义疏伐掉了,对碳库等森林生物多样性起着负面作用。

2 千岛湖区森林碳汇的森林经营方向

2.1 实施途径

鉴于千岛湖区可(再)造林面积很小,不可能通过大力推动碳汇造林,加快造林绿化,扩大森林面积来增加森林碳汇,不适合建设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造林再造林项目。但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采取森林封育、森林抚育、森林管护等多种方式和带状或育林择伐、群团状补植改造、林冠下更新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完善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注重社区关系的和谐等措施以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2.2 经营对策

2.2.1 制定千岛湖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操作规程

低碳经济时代森林经营的要求和森林认证在注重环境保护、社区关系等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千岛湖区森林通过了FSC森林认证,提出了现代多目标、多功能林业经营的一系列操作指南。构建了包括社会保障、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安全、森林产品等多个层面的千岛湖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体系,为千岛湖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相关标准的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可参照国家有关碳汇造林技术规定、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及《温州市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技术规程》,重点放在生物量而不只是蓄积量,放在整个森林系统而非只是乔木,放在碳吸收量而不仅仅是木材价值角度,做好基线调查,按照减少经营活动造成碳排放和碳泄漏的要求,对经营方法、经营时间、经营措施等提出具体设计方案,制定千岛湖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操作规程。

2.2.2 因地制宜研发和推广森林碳汇作用的森林经营技术

根据千岛湖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森林碳汇的影响分析,结合多年的森林经营经验,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森林经营的重点主要是加强抚育与管护,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和碳储水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现代林业和千岛湖旅游事业发展规律,以及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活的追求,对现有千岛湖区森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重点改造提升。结合千岛湖森林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和森林认证要求,建立健全森林经营措施,依靠科学技术,高质量高标准实施良种壮苗、森林抚育、林相改造等营林技术措施;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巩固资源管护成果。进一步提升千岛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品质和魅力,不断提高千岛湖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充分挖掘优势产业的潜力,大力展林业产业;加大低效碳汇林分更新改造的投入力度。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适宜碳汇树种选择及低效碳汇林分更新改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加强千岛湖碳贮量监测,做好森林碳汇项目的储备,实现千岛湖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3 创造性地开展环境保护与社区关系的机制研究与应用

除了树立森林健康经营理念,落实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减少碳排放措施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要针对性地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减少碳排放或碳泄漏;尽量控制对现有植被的破坏,采取的作业措施应避免或减少新的水土流失,防止经营过程对自然环境的不利作用和影响;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国家级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及其栖地的保护,并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而导致的生物污染,在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廊道、踏脚石,进行除障、填补措施,为其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在木材采伐等生产场地配备应急医药物与器材,加强劳动健康防护;通过设立热线电话、接待日和信息调查等投诉管理程序和信息沟通程序,建立社区参与及冲突解决机制,推动社会关怀的新文化。

[1]何英,张小全,刘云仙.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J].林业科学,2007,43(7):106-111.

[2]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林业与气候变化研究室.“森林碳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会议综述[J].林业经济,2010(8):125-128.

[3]田明华,宋维明,陈建成,等.试论低碳经济时代的森林经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74-78.

[4]徐高福.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森林公园建设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0(3):15-18.

[5]李孟颖.全球气候背景下湿地系统的碳汇作用研究[J].中国园林,2010,26(6):27-30.

[6]汪建敏,丰炳财,徐高福,等.千岛湖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探析[J].华东森林经理,2008,22(2):1-4.

猜你喜欢

千岛湖造林林业
《千岛湖-2》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联手骑友网 千岛湖以体育赛事促进旅游经济
千岛湖旅行记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