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林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2012-08-15李春波
李春波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低碳经济要求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遵循低碳化发展模式。林业作为我国宏观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何借助发展低碳经济之力突出优势,取长补短,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
1 林业产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行业多门类、多产品的复合型基础性产业体系,通过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发挥鲜明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应。林业在低碳经济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低碳经济要求增强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吸收,这一实现途径就是碳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树木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最为理想的增汇途径。林木、经济林产品、花卉的种植都能产生碳汇效应。实现低碳经济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途径简称为减排。植物种植翻土、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引起树木枯死腐烂、木材竹材的砍伐、经济林产品的采集、野生动物排便、木竹等原材料的使用、机器设备的使用等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林业产业能够在增汇方面大有所为,在减排方面有所作为,林业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2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林业产业竞争力分析
低碳经济下林业产业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林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林业在碳汇和减排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2.1 林业产业碳汇竞争力
林业产业碳汇竞争优势显著表现为森林碳汇总量。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奖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1]。根据目前测算森林碳汇量常用的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测算过程分析可知,林业产业碳汇竞争力取决于森林规模和质量两个关键要素。森林规模与林业竞争力存在正相关,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森林规模越大,森林固碳量越大,林业产业增汇竞争力越强。森林质量与竞争力也存在正相关。在面积一定的情况,森林质量越高,固碳效应越佳,林业竞争力越强。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比1949年的8.6%净增11.76个百分点,森林已具一定规模。横向来看,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列世界第六位。我国森林规模总量仍然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30.3%的2/3。森林资源质量也不高,造林良种使用率仅为51%,与林业发达国家的8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除港澳台地区外,我国现有森林的中幼龄林比重较大,面积占乔木林面积三成,但蓄积量不及森林蓄积量的一半。林业区域分布极不平衡限制了森林质量的大面积提升。我国林业产业碳汇竞争力水平不理想。
2.2 林业产业减排竞争力
林业产业减排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以林产品为主打产品的加工制造业中。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国人造板产量15360.83万m3,产值约2663.95亿元;木竹加工业产值达2330.49亿元;木竹藤家具制造业产值1635.46亿元;林产化工产值达328.68亿元[2]。林业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木浆造纸、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的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仅为世界水平的33%、13%、35%和10%[3]。林业企业技术水平较低,除少数外资企业和以进口设备为主的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仍处于国际上20世纪60—70年代水平。加工制造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如松香产品。总体而言,我国林业第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落后或应被淘汰的设备较多是林业产业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的瓶颈,我国林业产业在减排上面临较大困境。低碳经济下林业产业减排竞争力依然较弱。
总之,低碳经济下我国林业产业竞争力弱。究其原因,技术制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技术相对落后使得造林营林活动效率低下,有限的林业资金注入所带来的经济效果不明显。先进制造技术的缺乏使得机器能耗无法下降,木材综合利用率较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林业二三产业发展的相对迟缓使其对林业第一产业反促进作用的效果不够理想。林业产权、税收、信贷等相关政策改革推进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以林农为主的林业建设者的积极性。森林火灾、森林旅游服务形成碳排放的事实更多与目前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有着紧密的关系。
3 低碳经济下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3.1 促进林业产业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林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林业[4]。我国目前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40%的平均水平。技术先进是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增强林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提高科技水平。我国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的发展要求。
①林业科技进步的途径。在开放经济体系中,林业科技进步主要有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三条途径。林业技术创新要求相关企业不断研制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林业技术创新能够研发出更符合低碳消费理念的林业产品,生产过程实现低碳化,促进林业产业低碳竞争综合实力。由于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外部性的特点,需要在人财物等要素上注入激励力。要重视林业科技人才工作,在林业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上突出激励效应,留住推动林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继续加大林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拓宽林业基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让基金使用领域延伸到林业科技创新。提供林业技术创新所需的物质条件,改善技术创新实验条件,促进成果产生。
林业技术扩散是指林业技术在一国范围内通过一定渠道发生不同领域或地域之间的移动。林业技术转移则是指林业技术在国家之间输入和输出的活动过程。二者都是林业技术的传播过程,能够在控制林业科技进步的经济成本的前提下短期内促进林业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在林业技术传播过程中,政府应当好引导员和风险控制者的角色。应健全林业技术扩散机制,奖励为林业技术扩散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营造技术扩散的良好氛围,做好林业技术扩散引导工作。在林业技术转移中,对于输出的林业技术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输入的林业技术要注意甄别,选择有利于我国林业发展、与我国林业实况相符的先进的林业技术。
②林业科技进步的重点。应选择与我国国情相符、较为关键又能够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作为工作重点。针对低碳经济高碳汇和低排放的需求,要着力在碳汇计量、碳汇监测、低碳林产品研发、新能源开发技术研发、管理技术与经验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2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1996年,我国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在林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依次是69.45%、25.03%和5.52%;这一指标数值到2010年顺序变为39.05%、52.14%和8.81%,可见林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的同时,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各有增长。林业产业在现有技术条件基础上实现了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初步协调。
尽管如此,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还应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升级,其基本思路是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依托,在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同时快速发展第三产业。①要大力发展林业第二产业。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已在林业总产值中占有绝对优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目前发达国家林业工业产值多数达到林业总产值的70%以上,有的已占到90%以上[5]。应加快木材加工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林业产品逐步中高端化。积极培育新的林业第二产业增长点,如林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②大力巩固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第一产业是基础,也是保障林业碳汇竞争力的基石。造林时应选择具备固碳优势并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木进行推广;要重视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加强中幼林抚育经营和中低产林改造,最大程度挖掘其固碳能力;提倡森林多种经营,套种各种适宜的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获取经济效益;重视用材林林龄结构问题,保证森林永续利用和发展。③充分发展林业第三产业。针对目前各地森林旅游中环境保护不力、设施环保程度低、景点重复开发等突出问题,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在森林旅游资源规划上多下工夫,重点解决低碳环保设施的建立健全、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工作,并着力向游客宣传环保和低碳观念,达到森林旅游低碳化的目的。
3.3 健全林业产业政策体系
①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出发,目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还应进一步完善。如林业碳汇除了生态效益之外,还可以通过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创造经济价值。碳汇项目现行规则要求参与方为企业。林农个人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和个人参与成本较高的原因不可能参与碳汇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流转速度和几率的现实使得碳汇项目投资方对签订协议的农户产生是否会在项目期限内更改林业用地用途的担忧。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有充分考虑林业碳汇项目国际规则并加以逐步完善的内在要求。通过林业产权的具体落实促进广大林农的造林、营林积极性,提升森林数量和质量水平。
②加大林业经济扶持力度。低碳经济下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的目标对林业经济扶持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林业税费方面。我国现行的以增值税、所得税、育林基金、维简费、林业保护建设费等为主的林业税费体系,尽管带有一定的减免优惠政策,但综合来看税费构成复杂,项目众多,林农负担过重,使其成为影响林业组织和个人林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改革林业税费制度,促进各方参与碳汇项目和减排活动。信贷方面,我国对林业实行的是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6]。但总体面窄、成效不大。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除了坚持原有的政策外,应充分结合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适时完善林业产权抵押贷款制度。其中关键一环是加大林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林业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在降低评估费用的同时使林农林业资产评估活动规范化。
③改善林业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林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软件因素。低碳经济下林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要重视林业管理工作。第一,要以深化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苗圃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使管理过程低碳化。第二,继续深入林业分类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管护工作。天然林要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人工林方面则要重视其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控制。第三,建立林业企业现代管理体系。林业企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参与方,其管理的有效性极大影响着林业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林业企业应以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秀企业为榜样,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需要的现代管理体系,使管理过程高效、低碳,从而增强产业竞争力。
[1]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孙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业经济,2008(1):44-49.
[4]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李元元.北京市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6]张力.林业政策与法规[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