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酒店类建筑的节能
2012-08-15杨国栋
文|杨国栋
1 前言
“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是永恒的话题,已被我国列为基本国策之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必要资源。节能和环保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是一种人性道德和世界观的体现。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解决人口大国生活、生产和办公等环境问题,钢筋水泥建筑层楼叠榭。新型建筑物在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据有关数据调查和统计,在已消耗的能源中有很大一部分(约占30%~40%)是被浪费掉的,“高耗能机电设备与不合理的调控方案”和“人们对能源应用的随意性”是两个主要原因。优良的设计方案、可行的调控措施、高素质的人性道德,是既能营造良好环境又能充分利用能源的保障手段。
2 为什么酒店类建筑的节能降耗运行大有潜力可挖
星级酒店的智能化工程建设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06)中被归纳到商业建筑中的宾馆类。酒店类建筑自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至2010年底,我国的星级酒店已达2万余家,其中五星级及白金五星级已达到2000家,正在建或准备建的七星级酒店已超过10家。
酒店行业的最大特点是,它隶属于服务行业,其生产和销售的主要是服务,而酒店服务的生产过程是把多种设备设施的综合效用和服务人员的服务劳动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更新的使用价值;“环境服务”是服务范畴的一种潜在服务,须让客人在星级酒店内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甚至包括心理上的多重满足;环境服务应包括舒适环境、安全环境、便利环境和精神环境。经常外出的人群应该能切身感觉到,即使是同星级的酒店,服务的差别也是很大的;这与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人文世俗、服务意识,以及聘用的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酒店员工素质和培训等多重要素有关。所以说,服务是没有止境的。
酒店行业业务的另一特点是:客人的不确定性。除有预定的客人外,酒店无从获知客人何时到,到多少?特别是在具有我国特色的“黄金周”或旅游旺季。此外,已经入住酒店的客人,在同一个时刻,有的要休息,有的要就餐,有的要购物,有的要休闲娱乐等;这就需要酒店能在同一时刻提供满足多种需要的服务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换句话说,就是酒店内的各类机电设备和服务类员工都必须为提供服务而“时刻准备着”。如何科学和巧妙地安排服务员工“等待服务”是酒店管理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而如何使科学而合理的机电设备完成“等待服务”则是建筑智能化工程应完成的功能。“等待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机电设备挖潜节能的过程,为节能运行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一般来讲,酒店类建筑中,各类机电设备的容量和工况均是按照建筑物最大极限状况来设计配套的。如冷、热机组的配套设计除与建筑物的固有特点有关外,还有如外部环境极限温度;最大客流量依此来确定该建筑物所需的最大制冷量和最大供热量,进而确定冷、热源机组的台数、每台功率,然后依据我国目前推行的温/湿度要求(夏季26℃,冬季20℃,相对湿度40%~60%),满住率和可能的高峰小时人流量(例如有集体活动或大型会议时)所需的冷、热量总值,进而确定楼层空调机组和房间风机盘管的台数和每台功率。照明的配套设计则按照夜间全辅助照明(包括场景照明和泛光照明)设计;垂直电梯设计则按照最大载重量来配套。
上述 “理论设计程序”无疑是合理的;但设计院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现状下并未能按此执行,而是采取更粗犷的估算,或采用平均冷/热量“功率密度值”来设计。即估计该建筑物每平方米冷、热量的平均值,或与以前做过的同类建筑物做“类比设计”。这样的设计结果误差很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在我国2005年就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第5.1.1条就有很明确的规定:“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同时在该条的条文说明还强调“该条是强制性条文。目前,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冷、热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空调的冷、热负荷的依据。由于总负荷偏大,从而导致了装机容量偏大、管道直径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的“四大”现象。其结果是初投资增高、能量消耗增加,给国家和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做出严格规定。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6.2.1条已经将空调冷负荷必须进行逐时计算列为强制性条文,这里再重复列出,是为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执行。虽然该标准已经颁布多年,并列为强制性条款,但在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中,大多仍没有很好的执行。近日,笔者受邀就某项目做施工图评审时,看到的仍是这种粗犷的设计,当询问设计人员原因时,则过分强调承接项目多、设计任务重、设计工期紧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而用户在设计院面前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即使系统设计得很合理,设备配置得很实用,然而,一年有四季(一个供冷季、一个供热季,两个过度季),每季中天气变幻莫测;也可能一天之内昼夜温差较大;而客房入住率(包括会议室的出租)也有高有低,旅游有旺季也有淡季;那么,按照建筑物极限状况配套的机电设备在“时刻准备着”的状态下就必须做出必要的合理调控,以适用于不同的工况要求,这样给节能降耗运行提供了很大的调整空间。
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为建筑物提供一定的“智商”,使原来“冰冷”的建筑物能充满活力,以实现更人性化的服务;但建筑物的这种“智商”是与设计工程师的“智商”成正比的。特别是建筑物中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楼控系统)的设计,除与调控技术密切相关外,还与暖通空调大系统的设计,设备的工艺流程和处理工艺有关,设计暖通的水系统和风系统或散热系统时,在确保设备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要能实现不同条件和不同状况下的可调、可控;完全是“定流量”的系统,仅能完成设备的简单“启停控制”和“工况反馈”的系统设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节能效果有限或基本上不能实现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运行。
与冷、热源配套的大型水泵机组(冷冻水、冷却水、热循环水)节能空间也很大;采用高效节能的泵产品,由“定流量”改为“变流量”调控,采用水泵组的集群控制,解决好冷却塔的“飘水”和“补水”问题,是减少水路/风路传输损耗可以考虑的节能措施。
照明系统具有同理,酒店内(包括厅堂、会议、餐饮、泛光照明等)为了营造某些和谐的气氛,会依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用途,采用灯光来实现不同场景的照明效果,灯具的选择、灯具调控回路的设计等也必须与节能设计结合起来。选择低能耗的照明光源和灯具,分相/分组/间隔/分照度等级/按自然光照度等的可调可控的回路设计,照明配电箱须在传统照明箱的基础上做“手动/自动”的可调可控设计,或采用更先进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施自动调控和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操作方式等,这些设计或施工措施的实施都将有利于照明系统的节能降耗。
载人垂直客梯选用VVVF的节能产品,合理设计载重量、多部电梯的集群控制/合理分配客源;自动扶梯的自动调速、睡眠等待等措施也是节能所要考虑的手段。
3 酒店类建筑节能的具体表现
冷、热源(包括配套的水泵组)和空调机组的节能仍是酒店类公共建筑的节能重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通常这部分能源消耗约占全部能耗的60%左右,照明约占20%~25%,其余占15%~20%。若采用常规的节能降耗调控措施后,能节约30%或更多的能耗。而挖潜节约的资金成本即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以节能30%的基础上若再挖掘节能潜力,也还是有空间的,仍有10%~15%的潜力可挖,但可能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或对暖通空调等大的架构系统做必要的改造才能实现。
星级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最大的差别是在环境营造上的不同。如:五星级或白金五星级一般都具有较宏伟的迎宾大堂、大型多功能厅等大空间区域。大空间区域是酒店内环境调控的重点,因为这些区域会因不同季节、不同情况(如遇大型会议或婚宴餐饮等)将会在较短时间(2~3小时)内聚集或疏散大批客人,其余时间段可能客人比较稀少。那么这些区域的温/湿度随着客流量的增减而做动态调节就显得格外重要。上述空间若仍采用风机盘管式的供冷(供热)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有些酒店的确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因仅靠风机盘管表冷器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满足大冷(热)量提升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和累计时间,而这个过程又不允许太长。否则有可能使环境温/湿度调整好了,而活动也结束了。合理的做法是宜采用全空气空调机组,并能合理的调控,才能达到目的。
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第5.3.2条中就明确指出:“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但在笔者近两年评审的星级酒店项目中,上述大空间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的设计模式仍屡屡出现。
星级酒店的房间节能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目标,酒店以出租客房为客人提供服务,而目前我国的客房房价内是包括客人入住期间的能耗费用的。而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在客房内的能耗消费是不同的,如年轻人可能将客房内的温度调整到较低(如20℃),且整夜开启,而老年人调整的较高(如27℃)且开启的时间段有限;年轻人一天期间(夏季)可能冲三次澡或更多,而老年人一天最多一次;年轻人一般不会带洗漱用具,而中年以上的人群自带洗漱用具的比例很高。但不管客人入住期间耗能还是不耗能,使用还是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具,房费却都是相同的,这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按照消费从众心理,久而久之,有些客人就难免产生“不用白不用,反正我花钱”的心态,结果是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能源和一次性用品的浪费。
客房节能须提到管理日程上来,如何实现?那就需要建设客房管理系统,将客人在酒店客房期间的用水、用电、用风(空调)全部纳入到管理的范畴,建立客房能源管理制度,这是酒店管理公司对星级酒店做精细管理、人性化服务的一部分。
我国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第5.5.12条规定:“采用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分楼层、分室内区域、分用户或分室的冷、热量计量装置;建筑群的每栋公共建筑及其冷、热源站房,应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目前的酒店类建筑的所谓分区计量基本上并未实现,或只在水、(空调)风的主干管路上,或仅是简单地将裙楼、餐饮和客房层分开而已。“精细管理”的基础是“精细计量”,这一点,很多酒店管理公司或投资方已经有所意识。
有些酒店的管理者对酒店客房节能尚认识不足,觉得与大空间节能相比客房“无关紧要”,反正是客人花钱。其实不然,据已经做了这方面改造的酒店能耗量统计,客房节能效果还是十分可观的,特别是客房数较多且出租率较高的星级酒店。客房节能大有文章可做,若再制定一个客房节能效益能与房价直接挂钩的解决方案那就更完美了。可喜的是,业内有些酒店已经着手在研讨此事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照明系统是酒店类建筑节能的另一领域,酒店照明包括大空间照明(大堂、吧室、会议、餐饮)、走廊照明和泛光照明;特别是泛光照明,在很多“让城市亮起来”的“靓丽工程”中,星级酒店作为城市的窗口和公共场所也是“亮点”。泛光照明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也消耗了相当的电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靓丽工程也只是在节假日为了增添节日气氛或组织大型活动时才点亮若干小时。对于照明系统节能,很多星级酒店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照明回路的合理性设计是首要的。分相/分组/间隔/照度传感器/人体探测器/自然光同步调整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之一。不少酒店,为了做到照明节能,采用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这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但若仅是采用控制某路灯具“开”或“关”的作用则必要性不大;调光调色,场景设置更适合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否则采用一般的楼控用DDC控制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费用却能节省不少。
客房卫生间照明也是节能的一个角落。一般一个人一天上洗手间的次数是有限的(据某些医学专家讲,宜在6~8次比较合适,次数太少或太多都说明身体调节能力需要调整),但只要客人在客房内,卫生间的灯光(顶灯、镜前灯、壁灯、排风扇)是长明的;有些酒店虽在卫生间安装了人体传感器,但灯光的“突亮或突灭”对夜间起夜的客人,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眼睛还是具有相当的刺激性,“渐亮或渐灭”更适宜。房间节能还包括客房照明的合理安排(包括迎宾模式、会客模式、起居模式、睡眠模式等),房间朝阳面遮阳窗帘的自动调控,房间空调有人模式和无人模式的自动切换等,同时需要一套客房控制器和管理平台来做支撑;可喜的是目前业内已经有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付之应用。
4 结束语
我国的星级酒店建设仍处于高峰期,世界前30名的著名酒店管理公司(如喜达屋、万豪、洲际等)在国内都设有若干家联锁酒店;我国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都在不同档次的星级酒店有所动作,且星级越来越高,除五星级、白金五星级外,七星级、准八星级等也都在策划和炒作。在加上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竞争,酒店业的智能化工程建设的话题并不轻松。业内有关专家将未来星级酒店的智能化工程建设归纳为十个“化”,即:网络化、主题化、亲情化、家居化、人性化、时尚化、经济化、简约化、精细化和绿色化;不一定很精辟或全面,但也足以说明问题。
酒店类建筑物中的机电设备可调、可控、可管理是节能降耗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希望有更多的节能绿色的星级酒店问世;而这种“节能绿色”不仅仅是停留在理念或挂牌上,更是实实在在的降低了能耗和产生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