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挫伤致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及临床分析
2012-08-15何华
何华
眼球挫伤所致的晶状体脱位是眼外伤病中较为严重的疾病,手术治疗眼外伤尤为重要,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式对患者恢复视力,减少并发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眼外伤所致的晶状体脱位1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各种眼球挫伤导致晶状体脱位19眼,其中男15例,女4例。右眼3例,左眼16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岁。晶状体半脱位5例,晶状体全脱位14例;脱位于前房2眼,脱位于玻璃体12眼。致伤原因:砖头击伤2眼,拳击伤3眼,爆炸伤击伤9眼,鞭击伤2眼,车撞击伤1眼,跳跃摔伤2眼。
1.2 视力情况 术前矫正视力 光感-0.06者14眼,占73%,0.06~0.3者5眼,占26%,0.4者1眼占5.26%。
1.3 手术方法 脱位于前房者,以晶体圈匙托出晶体,并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脱位于玻璃体腔者,施行晶状体切除术,先将核及皮质切除,尽量保留前、后囊再联合玻切术。二者均植入人工晶体。半脱位者如软核者行超乳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如为硬核者则行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如为晶体悬韧带小范围断裂则植入囊袋内张力环;伴继发青光眼且前房角损害或关闭(关闭范围大于180°者)联合抗青光眼手术;伴视网膜脱离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并切除脱位的晶状体及复位视网膜。半脱位及全脱位晶状体继发青光眼者行UBM检查,确认晶状体脱离范围,明确前房角是否存在及后退,开放范围,为术后的选择及术中的操作精细提供依据。
2 结果
2.1 视力情况 术后矫正视力0.02~0.04者3眼,占16%;0.05~0.25者13眼,占68%;0.3以上者3眼占15%。9例视力提高,7例视力不变,3例视力下降。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有:①手术前伴有继发青光眼18例(95%),已造成视神经纤维及视网膜的损害;②伴有视网膜挫伤者累及黄斑区5例(26%);③玻璃体积血3例(15%)、外伤性瞳孔散大变形4例(21%)及虹膜缺损1例(5%)。
2.2 术后并发症 玻璃体出血3例,玻璃体疝14例,色素膜炎1例,角膜水肿12例。
3 讨论
眼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有半脱位和全脱位二类,伤后继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网脱或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不同程度下降。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患者愈合尤为重要。手术适应证有:①晶状体脱位于前房,尤其是与角膜内皮接触者损害内皮引起角膜水肿。②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脱位的晶体上浮,遮盖瞳孔影响视力或者体位改变时撞击视网膜。③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体溶解性青光眼。④晶状体脱位本身继发青光眼。⑤脱位的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⑥晶状体脱位后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
晶状体脱位于前房、玻璃体或视网膜对眼内组织产生一定影响,如角膜内皮损失,继发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甚至网脱,故需摘除晶体。引起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①瞳孔阻滞及虹膜广泛前粘连。②晶体溶解或血影细胞性青光眼。③由玻璃体疝导致的瞳孔阻滞,房水滞留于后房,虹膜膨隆,虹膜根部与小梁网相贴,使前房角粘连受挫变形,小梁组织水肿,眼压升高,此时摘除晶状体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方能控制眼压。若合并网脱做网脱手术联合玻切术,其中闭合式玻切术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平坦部巩膜入口,于后房操作可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害,术中保持眼压恒定,对眼内组织干扰少,术后炎症反应轻,且因远离角膜可减少术后散光。如果伴有玻璃体浑浊积血,大范围网脱时可做玻切的同时联合巩膜环扎术使网脱复位并预防其再度复发,同时预防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形成和发展,防止眼球萎缩。
总之,眼球挫伤致晶状体脱位是一个复杂的病程,手术治疗是关键,我们主张尽早手术,减少并发症对患者愈后十分重要,为保留眼球,恢复其完整,提高视力,保持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付振和,陈颖.三联手术在治疗挫伤性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应用.天津医药,1999,27(5):312-313.
[2]翟文娟,韩梅,郭黎娅.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5):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