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蜜蜂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及几点建议

2012-08-15张新军

中国蜂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养蜂业蜜源蜂业

张新军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鱼米之乡”之称,养蜂业有2000多年历史,蜂文化底蕴深厚,“养蜂不用种,只要勤作桶,有桶就有蜂,卖蜜不卖种”及“以蜜投桶、举群悉至”,这种古老的蜂文化影响到今。湖北发展养蜂业有很好的地域、蜜源和技术优势,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湖北的蜂产品出口贸易量不断增长、国内市场消费不断增加,养蜂业已由一种传统的产业向现代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变。为了更好地发挥湖北的资源优势,抓好养蜂业和蜂产品质量安全,现就湖北蜜蜂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湖北蜜蜂资源优势与开发利用

蜜蜂资源是适应蜜蜂生态及蜜蜂产业发展的可利用资源条件,资源优势包括地域资源、蜜蜂与蜜源植物、蜂业技术等方面优势。这些资源优势是发展养蜂业的一个很好基础,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养蜂业,持续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1.湖北地域与板块资源优势与利用

湖北省地处大陆中部,植被覆盖率高,山水相连,蜜源丰富,十分适宜养蜂业发展。在湖北,我们可以将养蜂业按区域划分,适宜中华蜜蜂饲养的区域有:①鄂东地区大别山山系,包括黄冈各县市、黄陂、新州和豫南及皖西等地区;②鄂东南地区幕阜山山系,包括咸宁各县市、黄石和赣西及湘北等地区;③鄂西地区大巴巫山山系和武陵山山系,包括神农架、恩施、宜昌等地区;④鄂北地区大洪山山系与桐柏山,包括荆门、随州各县市等;⑤鄂西北地区武当山山系,包括十堰、襄樊各县市等地区。适宜于意大利蜜蜂饲养的区域有:①江汉平原一带,包括荆州、洪湖、天门、仙桃、潜江及孝感部分地区;②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武汉、鄂州、黄冈市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大部分地区等。湖北是一个山区、丘陵、岗地、平原兼有的地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养蜂业资源丰富地区,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发展养蜂业,发展地方经济的潜力也很大。

我们还可以将湖北养蜂业分为三大蜂业经济区域板块,一是分别以神农架中华蜜蜂保护区为中心辐射至十堰、宜昌、恩施、随州、荆门和大别山山系形成一个中蜂经济板块;二是以咸宁桂花蜂蜜产地为中心辐射至赤壁、崇阳、通山、通城及江西修水、武宁、星子和湖南的临湘、岳阳等地,形成一个桂花蜂蜜出口蜂业经济板块;三是以武汉密集的加工业为中心和武汉(新州、黄陂)养蜂业为中心辐射至江汉平原、鄂东平原等地区形成一个意大利蜜蜂经济板块。

2.蜜粉源植物资源优势与利用

湖北的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所处位置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带,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有150余种蜜粉源植物,其中主要蜜源有80余种,农作物、果树和蔬菜种植面积也很大,十分适宜发展养蜂业。

湖北油菜作物面积116.6万公顷、水稻面积3000万亩、棉花面积46.01万公顷、玉米面积30万公顷、蔬菜面积10余万公顷,还有柑橘、板栗、桃树、核桃、猕猴桃、乌柏、漆树、油茶、向日葵、莲藕、芝麻等果茶蔬油类植物面积广泛;益母草、党参、黄连、神农香菊、菊花、橘梗等药用植物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洋槐、野桂花、荆条、松树自然植被植物面积辽阔;其次,还有柳树、野生香椿、五味子、五倍子、栾树、泡桐、三叶草、一枝黄(大青叶)等植物形成山区、平原很好的蜜源,这些蜜粉源植物资源存量足以承载150万群蜜蜂的饲养数量。

湖北形成大宗商品蜜和产品的有柑橘蜜、荆条蜜、油菜蜜、紫云英蜜、洋槐蜜、荷花蜂花粉、益母草蜂花粉等。形成特色特有品种的有咸宁野桂花蜂蜜,野桂花是幕阜山系的特色植物资源,是中华蜜蜂冬季独采的蜜源,在咸宁通山野桂花等山区蜜源就有45万亩,崇阳有30万亩、通城有20万亩、赤壁有20万亩。野桂花蜂蜜可谓蜜中之王,大力发展野桂花资源,将咸宁“桂花蜂蜜之乡”与“桂花之乡”品牌叠加打造,建设全国唯一的桂花蜂蜜出口基地是可行的。

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养蜂业“十二五”规划,对中南地区包括湖北在内的养蜂业资源作了一个很好的规划目标描述,这对湖北养蜂业无疑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3.养蜂技术资源优势与利用

湖北是一个教育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养蜂大省,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养蜂业技术与蜂产品加工企业也十分密集。

湖北畜禽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良种繁育技术都位于前列,养蜂业也不例外。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我省公安、襄樊、荆州、武汉黄陂就建有种蜂场,并先后得到了政府各方面的支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现种蜂场保留已经不多了。

湖北饲养中华蜜蜂的传统有2000多年历史,“以蜜投桶、举群悉至”,“养蜂不买种,只要勤作桶”,生动描述了传统养蜂业模式。湖北现代养蜂业起源于1922年,由湖北省实业厅投资千串在麻城县引进意大利蜂10群,至1926年蜂群发展到500群,产蜂蜜万余斤。上世纪50年代,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办起国营和集体养蜂场,至1978年,全省饲养千群以上蜂群的大型蜂场有12个,其中咸宁蜂鸭场饲养蜂群就有1600群。因此,上世纪50年代是湖北养蜂业发展的主要时期。1982年至今,养蜂业从业人数达4.5万人,饲养蜂群40万群到48万群,其中中华蜜蜂饲养量占三分之一,西方蜜蜂占三分之二。2010年,有的农户养意蜂100群,家庭收入15万元,有的农户养中蜂150群,家庭收入达20~25万元;养蜂技术水平较高的,也有养200群蜂,家庭收入达45~50万元。

中蜂现代活框饲养新技术在全省已广泛应用,尤其在鄂东、鄂东南地区有些中蜂场活框饲养300群,蜂农已普遍受益。在咸宁幕阜山大部分活框饲养中蜂仅冬天采集桂花蜜,每群蜂一季采蜜达40~50千克,在黄陂大别山活框饲养中蜂仅秋季一季采集五倍子蜜源,每群蜂采蜜达20千克左右。在湖北地区,意大利蜂的饲养技术水平较高,追花夺蜜、转地养蜂,有些蜂场一年采收10次蜂蜜。

湖北年产蜂蜜万吨左右,年蜂产品加工贸易量4万吨左右,出口蜂蜜为2万吨,出口蜂王浆200吨,年内销蜂蜜2万吨左右,蜂产品总产值达4.5亿元,蜂业总产值包括蜜蜂授粉在内达15亿元以上,长期以来,养蜂业稳居全国之首。

国际国内市场上,湖北有30余家企业的产品参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流通,外销与内销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形成我省养蜂业密集、加工业密集、人才密集的养蜂业格局。无论在养蜂技术推广、蜂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产品深加工技术、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很多企业依托高校院所技术开发出蜂胶、蜂王浆、蜂花粉深加工产品、保健品,壮大了很多内销市场品牌,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对发展湖北养蜂业的几点建议

1.理顺体制、完善机构、制定规范,引导养蜂业发展

湖北养蜂业无序发展是形成不了巨大经济产业的原因,必须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省县级应健全蜂业机构,培养一支技术队伍,真正做到养蜂工作有人管、养蜂技术有人推、蜂业产业有人抓。在引导养蜂业发展中,制订行业规范,执行国家标准,落实惠农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养蜂业发展,使湖北养蜂业成为湖北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影响。

2.制定规划、抓好发展、建立基地,促进板块经济发展

湖北养蜂业应制定好发展规划,将会更利于政府决策和区域发展。如:制定建设中华蜜蜂保护区中蜂蜂业经济板块规划、武汉与江汉平原、鄂东平原深加工技术混合蜂业经济板块规划、幕阜山桂花蜂蜜基地特色蜂业经济板块规划。在这些区域内抓基地建设,抓示范大户,抓技术推广与普及工作,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

3.建好平台、引进人才、创新技术,走产品研发的道路

湖北养蜂业经济发展应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支撑、基地示范、农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充分发挥湖北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建设好养蜂技术平台(如:研究所种蜂场、研发中心、高校平台等),引进与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开展养蜂新技术,包括良种繁育、中蜂提纯复壮、养蜂标准化、蜂病防治、稳产高产、蜜蜂授粉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品开发新技术,包括原生态天然成熟、有机产品的生产、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推广、中蜂巢蜜生产、蜂花粉、蜂胶等蜂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成果研究与应用,各地、市、县及有条件的企业养蜂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同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开发一批,储备一批,不断使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应用。

4.立足基层、强化培训、推行标准,实现产品无公害生产

湖北养蜂业发展要有一支养蜂队伍和一支技术队伍为支撑,才能实现养蜂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优良、市场发展规范。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养蜂户开展科技推广、阳光工程、农民再就业、基地示范等方面培训,强化对养蜂技术人员、养蜂员和产品采购、产品加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培养。树立典型、抓好示范,使养蜂场“养强群、夺高产;育好王、养好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等一系列新技术运用自如。通过技术培训使生产组织水平提高,养蜂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仿效和创新,实现产品生产无公害化。

5.保护资源、繁育良种、改良技术,推进蜜蜂良种化

湖北蜜蜂种质资源十分突出,大巴巫山山系神农架林区中华蜜蜂和大别山山系中华蜜蜂是典型华中品系特征代表,抗性强(抗寒、抗病)、繁育快;幕阜山山系咸宁地区中华蜜蜂具有中南地区品系特征代表,抗寒性特强、采集力特高,零星和大宗蜜源兼采。在这些区域建立中华蜜蜂种蜂场和保护场以及品种改良实验区,开展优良品种的遗传育种、提纯复壮和繁育推广工作将会大大地提高湖北山区蜂产品产量和种质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在武汉地区、鄂东地区和江汉平原建立意大利蜜蜂种蜂场和繁育场,开展杂交育种、新品种繁育,繁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抗寒、采集力高的新品种,实现养蜂业养殖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确保资源有效利用,蜂产品产量增加,产品质量提高。

6、保护环境、扩大蜜源、传承文化,发展蜂业生态旅游

各地各市县应结合天然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及生产实际,发展蜜源植物,如在养蜂区域大力发展早春油菜、晚秋玉米、果树及三叶草、荆条、香槐花、野菊花、神农香菊、野桂花及林下药材植物,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养蜂业四季蜜粉源。有条件的养蜂场可以结合养蜂技术研究、蜜源植物观赏、蜜蜂文化传承(包括古人采蜜、野生蜂蜜采集、黑熊偷吃蜂蜜、古今养蜂生产等)、建设休闲蜂场、观光蜂场、植物观赏园和产品销售区等蜂业生态旅游景点及蜂业生态文化园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蜜蜂资源和蜂文化资源,打造蜜蜂文化品牌,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比如:神农架林区可以松柏镇科技馆为首站,以玉泉河、宋洛河、徐家庄蜜蜂文化(黑熊偷吃蜂蜜、野生蜂蜜集群等)景点、杉树坪原始森林、摩天崖等地为风景点,形成一个生态农业旅游新线路。

7.规范市场、杜绝造假、严格执法,净化湖北蜂产品市场

我省自国家2005年出台强制性GB18796-2005《蜂蜜》标准、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签署的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98号)《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方面出台了《湖北省养蜂管理办法》鼓励与支撑养蜂业发展,另一方面出台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05号《湖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大了对蜂产品检验检疫监督和市场流通领域管理力度,避免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造假初步得到遏制,品牌市场正在形成。但是,蜂蜜掺假、蜂胶造假时有发生,蜂产品质量安全不容乐观,抗生素、兽药残留在蜂蜜检测中仍有出现。因此,建议要做好以下三方面事情,以杜绝造假,扶持发展:

一是强化责任制度。以严格责任为主线,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力度,加重对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做到责任与权力统一。

二是在生产环节上和流通领域建立原材料和商品追溯制度,从源头抓起,把蜂箱作为第一车间,坚持蜂病治疗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施药、减少污染”的方针,推行养蜂标准化,生产原生态、天然成熟蜂蜜。建立企业不良信誉通报制度,约束个别企业的恶意竞争。依靠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建立国际、国内行业组织间交流和互访制度,保持我省蜂业企业的良好形象,保护蜂业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杜绝造假。对产品的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原材料、辅料、添加剂等事项,实行严格监管,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湖北养蜂业发展有很好的地域优势、蜜源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现在又有了国家层面上的宏观指导和湖北省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只要我们重视发展,引导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湖北养蜂业就一定能成为湖北的一大特色产业。

猜你喜欢

养蜂业蜜源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蜜蜂采花蜜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