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汇总分析与预防

2012-08-15朱登玲张国义徐凤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胆碱能喹诺酮西沙

朱登玲 张国义 徐凤琴

1 不良反应资料汇总分析

通过收集2002年到2010年有关莫西沙星的治疗的报道得出:①60岁以上不良反应高于其他年龄段。②消化系统反应是莫西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外周胆碱能神经受抑制;中枢及迷走神经传入纤维5-HT3受激动;延脑的呕吐中枢接受激动。因为静脉滴注与口服都有此反应,排除口服对胃的直接刺激性的可能性。同时伴随口干胃肠失调,这些症状和胆碱能神经相关,推测莫西沙星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与其胆碱能神经有关。③神经系统反应是位居第二的不良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是:莫西沙星6位上的F原子使得药物的脂溶性增加,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④皮肤和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8.72%,从症状上来看可以归为过敏反应,其机制一般认为是光毒性。在紫外线激发下,喹诺酮类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活性氧激发了皮肤纤维细胞中的蛋白激酶 C和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又激活环氧合酶,引起如前列腺素等类环氧合酶产物的合成,它们形成纤维细胞,引起变态反应的发生。⑤肝损伤发生率0.24%,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因为莫西沙星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莫西沙星在第一阶段生物转化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产物,不排除代谢物对肝脏有肝毒性。⑥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血压升高、血压降低、心肌缺血、心肌炎,有时伴有心律失常,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能引起心肌传导紊乱。喹诺酮类的结构与心脏毒性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母核5位的取代基与 QT间期延长相关。在此类药物和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配伍时更易发生。⑦代谢与营养,影响代谢与营养的关系为代谢物对肝脏的损伤。⑧肌肉骨骼系统发生肌腱断裂的机理有三,一是莫西沙星破坏肌腱细胞结构,二是莫西沙星影响跟腱蛋白的合成,三是缺镁可导致喹诺酮类药物诱发跟腱毒性。从数据看发生肌腱断裂有19例,其中与利尿剂合用的有11例,与激素合用的有8例,说明肌腱断裂与速尿和激素合用相关。其他不良反应 例如味觉倒错,血液肌酐有轻微升高,由于发生率小于0.05%,无法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2 不良反应与预防

2.1 严格指正,方法得当 第四代喹诺酮莫西沙星上市时间短,许多的不良反应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使用此类药物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用药史,对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对此类药物敏感的患者,要斟酌使用该类药物,如确需使用,可以在使用疗程和使用剂量或方法上作必要调整,同时要严格控制点滴的速度,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短时间内因体内血药浓度过高带来的药物伤害。对口服即能达到治疗效果和目的的,尽量避免静脉用药。对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严格调整好用药剂量,必要时可实施定时监测患者血药浓度或药物在体内的清除率。

2.2 要做到个体化用药 莫西沙星对婴幼儿、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从临床病例和此类药物的结构上来看,对此年龄段的人群不宜使用。因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故应监测白细胞。

2.3 要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一用药。因此在这类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先要认真分析其是否合理,再做出恰当的选择。

2.3.1 莫西沙星使用可诱使癫痫发作,对于已知或怀疑有可能导致癫痫发作或降低癫痫发作域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中要注意。同时避免和提高大脑兴奋性的药联合运用。

2.3.2 莫西沙星存在代谢和营养的不良反应,可引起低血糖,在与降血糖的药合用时要谨慎,如果可以,两种药的给药时间最好隔开。

2.3.3 莫西沙星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因为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该药应避免用于QT间期延长的患者、患有低钾血症患者或接受Ia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莫西沙星与下列药合用不排除有延长QT间期的效应:西沙比利,红霉素,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所以,应慎重与这些药物合用。

2.3.4 禁忌与激素和利尿剂同时使用。

[1]万丽娜.莫西沙星致白细胞减少1例分析.中国药师,2009,12(3):389.

[2]张璐,武强.莫西沙星致老年低血糖一例.山西医药杂志,2007(3):246.

猜你喜欢

胆碱能喹诺酮西沙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益智醒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内侧隔核胆碱能神经元维持慢性炎性痛的神经通路机制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天麻提取物对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
氟喹诺酮类和严重心律失常危险:基于人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