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菊的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2012-08-15蔡小艳滕少花易显凤梁方方赖大伟赖志强
蔡小艳,滕少花,易显凤,梁方方,赖大伟,赖志强
(广西畜牧研究所,南宁 530001)
蟛蜞菊,是常见的多年生园林绿化草本植物,匍匐状,其基部各节生不定根,分蘖率高、再生性强,营养价值高,抗旱、抗瘠薄、抗逆性强,家兔、鹅和鸵鸟等草食动物喜食,还可用于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其栽培管理及利用技术可为其作为饲草利用提供实践指导。
1 植物学特征
蟛蜞菊是菊科蟛蜞菊属多年生半直立或匍匐草本植物,茎下部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节生不定根,全株被紧贴糙毛,长50~100 cm;叶对生,近无柄或短叶柄,倒披针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6 cm,宽6~11 cm,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狭,全缘或具1~3对疏粗齿,两面被贴生的短糙毛;叶脉羽状,侧脉1~2对,上部1对常不明显,无网脉。头状花序单生枝项或叶腋内,总花梗长3~10 cm,花序直径15~20 mm;总苞钟形,总苞片2层,外层叶质,绿色,椭圆形,背面疏被贴生的短糙毛,内层较小,长圆形,上半部有缘毛;花夏秋开放,稀暮春开,黄色,异型,外围雌花1层,舌状,舌片开展,中央两性花多数,管状,檐部扩大,5裂;花药顶端稍尖,基部戟形,具2钝耳;花柱枝顶端稍尖,具乳头状凸起。瘦果倒卵形,长约4mm,具疣状突起。冠毛无,仅具细齿状的冠毛环。
2 生物学特性
蟛蜞菊适应性广泛,侵占性强,能与多种杂草竞争,对光照反应不敏感,能在光照充足或荫蔽条件下良好地生长。在各类瘦瘠的土壤上均可生长,但以在肥沃而湿润的地方生长最盛。一般生长于道路、水沟、农田的边沿、山沟和湿润草地等地方,为路埂杂草,较少侵入农田为害。其群落中很少有其他杂草,常是纯种成片生长。花期几乎全年,但以夏至秋季为盛。
3 栽培技术
3.1 播期
华南地区除寒冷季节外,其他时间均可繁殖,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
3.2 播种方法
3.2.1 有性繁殖 蟛蜞菊是多生花但极少能成功地发育成瘦果,即使是形成的少量瘦果中,也多不实。其瘦果呈倒卵状三棱形或楔状长圆形,长3~5 mm,宽约长的1/3,黄褐色,表面具疣状突起;顶端收缩而近浑圆,收缩部分具冠毛。大多数种子胚发育不良,瘦果在25℃培养条件下萌发率仅15.6%。因此,蟛蜞菊繁殖一般不采用有性繁殖。
3.2.2 营养繁殖 蟛蜞菊基部各节生不定根,生性粗放,易生长,易栽培。在整个生长期中均具有营养繁殖能力,扦插、压条显示只要有一段节的茎段,在合适的条件下就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长到一定长度后,其茎节上长出不定根,萌发出新的幼枝,通过这种方式,蟛蜞菊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不断占领新的空间。
3.3 播种量
用作刈割草地时,为了获得高产,应选用粗壮的枝条较好,每段15 cm。在材料缺少时,嫩梢也可使用,但需适当采用遮荫处理,疏密皆可。
3.4 播种深度
按30 cm的距离开沟,每隔20 cm种植插条,沟深4~6 cm,种植完毕,覆土压实,及时浇透水,15 d左右即生根,成活率达90%以上。若不采取遮荫处理也无大妨,可采用密植,其插条间隔10~15 cm,对存活的植株,施与少量的复合肥,其浓度不高于0.1%~0.3%,不到1月,就可以填补未成活植株空隙之处。
4 田间管理
4.1 扦插后的管理
4.1.1 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4.1.2 湿度 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
4.1.3 光照 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2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4.2 生长期管理
蟛蜞菊的生长期管理关键在蟛蜞菊成活后而形成优势种群前。因为刚栽种的蟛蜞菊前期生长较慢,还有很多空地没有蔓延到,易于滋生杂草。当要用作刈割草地、留种地时,在蟛蜞菊成活后而形成优势种群前,要及时中耕清除杂草,在生长早期一般要中耕除草1~2次,中耕勿伤蔸根。直到蟛蜞菊形成优势种群,控制杂草生长时为止。每次刈割后要追施氮肥,干旱时要灌溉。
4.3 施肥
4.3.1 基肥 用作青刈的高产栽培地,播前宜每公顷施15~30 t腐熟厩肥作基肥。
4.3.2 追肥 苗期施尿素75 kg/hm2,分蘖后期施钙镁磷肥450~750 kg/hm2,钾肥75 kg。每次刈割,放牧利用后宜追施尿素150 kg/hm2。
5 利用技术要点
5.1 刈割
在蟛蜞菊形成优势种群后,适时刈割要依据草的高度进行。一般草高达30~40 cm时即可刈割。初次刈割需留茬2~3 cm,以后每次刈割向上增加1~2 cm。用镰刀或割草机刈割,用搂草机搂草,用捆草机捆草,刈割留茬3~5 cm。每次刈割后要及时中耕培土施肥。
5.2 青饲
将刈后青草用铡刀或铡草机切短,长度1~5 cm,然后直接投喂。
5.3 干草晒制
调制干草及生产干草制品是收获加工牧草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畜禽优质牧草均衡供应的有效途径。蟛蜞菊作为多年生半直立或匍匐草本植物,易加工调制成干草、干草粉。且其易生长,易繁殖,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在南方,是一种具有较高饲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的待开发饲料资源。把蟛蜞菊调制成青干草、青干草粉,并添加于全价颗粒饲料中,可进一步促进南方草食动物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