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姜德义
姜德义
(江苏省海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江苏海安 226600)
海安县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姜德义
(江苏省海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江苏海安 226600)
在介绍海安县蚕桑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基础上,针对制约行业稳定发展的资源、环境、市场等日渐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稳定蚕桑产业规模,加强安全防控、降低养蚕风险,拓展深加工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科技创新,健全技术体系、提供优质服务等做优、做强海安县蚕桑产业的对策。
海安县;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养蚕安全;科技创新;品牌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海安县蚕桑产业逐步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特色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制约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资源、环境、市场等问题日渐突出[1]。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行业的组织应变能力,加快桑园布局基地化、桑蚕品种优良化、栽桑养蚕省力化、蚕茧质量精品化、后道产品品牌化、综合利用多元化,稳定发展海安蚕桑产业,进一步彰显蚕桑产业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优势。
1 蚕桑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1 蚕桑产业成为海安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1981年至2008年海安县蚕茧总量连续28年蝉联全省冠军,其中2002年至2004年位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中国湖桑之乡和茧丝绸之乡。相关部、省行业领导多次莅临海安县调研指导蚕桑丝绸产业;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海安县蚕桑丝绸产业情况;2011年海安县6万多件蚕丝被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中央代表团馈赠礼品,为宣传和推介海安县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栽桑养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据海安县统计局统计数据,1991—2011年的21年期间,全县蚕农生产蚕茧33.16万t,蚕茧总收入66.22亿元。其中,2011年全县有投产桑园8 167 hm2,全年发种40.45万盒,生产蚕茧1.46万t,蚕茧总值5.87亿元,平均每667m2桑园蚕茧产值达4 792.81元,是江苏省高效农业建设指标的2.3倍。
1.3 蚕桑基地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生态保障
按照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要求,海安县利用蚕桑产业的区域经济特色,推进高效规模蚕业和蚕桑特色基地建设,由于桑树属经济林,显著提高了全县森林覆盖率,有效地改善了全县的生态、人居环境,为海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1%,连续多年居南通市首位。
1.4 蚕桑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海安县现有茧丝绸深加工企业86家,2011年丝绸加工和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累计实现产值70多亿元,出口创汇0.9亿美元,利税6.2亿元。全县蚕桑生产、丝绸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产品销售涉及10万多人,对促进海安县农民增收、社会就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蚕桑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2.1 桑园面积逐步减少
据海安县统计局统计数据,2007年全县桑园面积10 520 hm2,全年发放蚕种61.87万盒。到2011年全县桑园面积为8 167 hm2,与2007年相比桑园面积减少了2 353 hm2,下降22.4%;全县发放蚕种40.42万盒,与2007年相比发种量减少了21.45万盒,下降34.6%。减少的桑园面积主要包括:工业、农业项目及交通建设征地等占用桑园1 660 hm2;零星分散的老桑园自然淘汰207 hm2;由于蚕茧价格波动较大,加上劳动力紧张,蚕农挖桑改种487 hm2。另外2012年春,因高速公路两侧绿化等原因,全县又减少桑园247 hm2,春蚕发种15.90万盒,比2011年同期减少2.15万盒,下降11.9%,下降幅度虽然低于南通市平均水平,但略高于东台市的水平。
2.2 养蚕风险不断增加
2.2.1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一是倒春寒。桑园平均不到2年就会遭遇1次倒春寒(3月中下旬至4月初),导致春蚕桑叶减产15%左右,严重的年份减产达20%以上。二是涝灾。全县8 000多hm2的桑园中,有约2 667 hm2左右桑园地势低洼,汛期经常遭受明涝暗渍,如2011年7—8月份,全县667 hm2桑园浸泡水中达7 d左右,退水后桑叶全部脱落,秋季基本无叶养蚕,其余桑园暗渍严重,秋季桑树枝条较短,平均桑叶减产30%以上,并影响到翌年春蚕生产。
2.2.2 气候环境异常多变 气候多变容易导致蚕病暴发、产质量下降。如:2011年春蚕三眠期间遭遇特殊的高低温冲击,气温从32℃陡降至14℃,蚕普遍出现生理障碍,严重的弯曲死亡。2011年中秋蚕小蚕期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白僵病暴发流行。
2.2.3 工业“三废”污染环境 家蚕是对环境污染极为敏感的指示动物,农药、化工、建材及其以劣质煤炭为燃料的工业企业,所排放的废气、废液、废渣,均对家蚕构成污染威胁。污染严重的蚕逐步中毒死亡,污染较轻的蚕在蚕期陆续发病,上蔟不结茧。近几年海安县及其周边县(市)均发生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导致蚕发病和上蔟不结茧事件[2]。据江苏省政府专家组调查意见,2009年晚秋蚕通盐地区发生大面积蚕上蔟不结茧,主要原因为大蚕期连续十多天未下雨,大气环境中企业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质积累到一定浓度,使正在上蔟的蚕中毒,不能吐丝结茧。省、市、县三级财政共筹款2 000多万元,历经3个多月的时间才将事件基本平息。2011年春蚕后期出现连续十多天未下雨,导致春蚕上蔟不结茧,全省春蚕平均减产20%以上,海安县减产15%左右,污染严重的县(市)减产80%左右,部分养蚕户几乎绝收。
2.2.4 农药中毒时有发生 农药中毒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农作物治虫如使用有机氮类或菊酯类等对家蚕特别敏感的农药,污染桑园和养蚕环境,容易造成大面积蚕农药中毒。二是桑园治虫用药时间、品种、浓度和方法不当,桑叶上农药残留时间延长,造成家蚕中毒。特别是秋季桑园中桑螟、尺蠖等食叶害虫发生量大、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所选农药如系大农业使用的广谱农药,往往混杂有机氮类或菊酯类农药成分,对桑园害虫防治效果虽好,但农药残留时间较长,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家蚕农药中毒。
2.2.5 私订蚕种带来隐患 家蚕微粒子病是唯一可以通过蚕种传给下一代的疫病,农业部和江苏省蚕业主管部门均制定了蚕种“微毒”率的控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检验,对“微毒”超标蚕种强制淘汰。但有部分蚕种企业,生产的蚕种不按要求送检,或对内检不合格的蚕种干脆不送检,通过个体无证种贩以低价冲击蚕种市场;而少数蚕农贪图种价便宜,私自订种,饲养后往往陆续发病,既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又污染养蚕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2.3 行业竞争日趋严峻
国家鼓励“东桑西移”,中西部蚕区生产规模快速扩张,东部优质茧丝产区缺乏政策支撑,加剧了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再加上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蚕桑行业运行举步维艰。正如20世纪初及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浙江杭嘉湖、20世纪90年代的江苏吴江等地,其蚕桑产业都曾取得辉煌的业绩;但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蚕桑产业逐步让位于其他新兴产业,或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海安县蚕桑产业巩固与发展的政策空间和社会环境日趋严峻。
2.4 蚕业科技进步缓慢
海安县现行家蚕品种推广应用时间长,部分经济性状出现退化趋势;蚕桑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生产技术滞后,对重大桑、蚕病虫害缺乏有效的药剂和防控手段;蚕茧质量快速检测缺乏实用方法,再加上无证茧贩争抢海安县优质蚕茧资源,影响蚕茧收购按质论价,导致收茧秩序混乱,蚕茧质量严重下降。
2.5 蚕桑队伍后继乏人
海安县蚕桑站现有技术人员9名,其中55岁以上的5名,其余4名也都在37岁至50岁之间。10个镇现有在岗蚕桑技术人员23名,其中56岁以上的10名,40岁以下的仅有2名,分别为37岁和36岁。海安县蚕桑站在履行全县蚕桑产业职能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项目申报与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结对帮扶等中心工作。因此,海安县县、镇两级蚕桑技术队伍人员偏少,年龄结构老化,“断档”现象严重,工作压力极大。
3 做优做强海安蚕桑产业的对策
3.1 加强基地建设 稳定蚕桑产业规模
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蚕桑产业区域布局。调优海安县东部沿海产区,发展北部里下河产区,提高西南高沙土产区,形成墩头、南莫、海安镇北部,大公、城东镇东北部及李堡镇西部,雅周、曲塘、海安镇西南部三大蚕桑主产区的产业格局。巩固提高桑园面积33 hm2以上的蚕桑基地村108个,蚕茧产量占全县的90%以上,其中桑园面积67 hm2以上的蚕桑重点村39个,并作为“一村一品”蚕桑特色村进行重点培育。着力提升蚕桑基地园区化水平,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加快老桑园、低产桑园的更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蚕桑园区。分批在全县新建现代蚕桑示范园区5个,面积4 000 hm2以上;蚕桑精品园18个,面积1 333 hm2以上,使全县蚕桑基地园区化面积达到70%以上。
3.2 加强安全防控 降低养蚕风险
第一,蚕桑技术部门要主动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发布对蚕桑生产安全有严重影响的极端气象预警,通过专题会议、传真通知、游动字幕、电台广播等多种形式,将预防措施迅速宣传到广大养蚕农户,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对蚕桑生产的影响。第二,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的蚕业专家保持联系,蚕桑生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故情况,形成实事求是的专家鉴定意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第三,为预防企业“三废”污染环境对蚕桑生产安全的影响,分别于春蚕和中秋蚕蚕种出库前,提请县政府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向各镇印发书面通知,要求养蚕期间,全县有污染物排放影响蚕桑生产安全的农药、化工、塑料粒子、砖瓦、玻璃等企业,实施临时停产治理,并实行镇政府属地管理,县相关部门协同做好监测、督促和检查工作,确保养蚕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到位。第四,构建农业治虫与养蚕安全的协调机制,避免农作物治虫用药对蚕桑生产安全的影响,切实做到农作物治虫与养蚕安全双保双赢。第五,切实抓好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科学筛选桑园治虫用药,既考虑治虫效果,又保证桑叶养蚕安全。第六,蚕桑技术部门要主动与农业行政执法、工商、公安等部门协同打击个体无证蚕种贩子,维护蚕种市场秩序,防止微粒子病扩散蔓延。
3.3 拓展深加工水平 提高行业竞争力
为确保全县茧丝绸加工企业所需的原料茧资源,要鼓励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等有实力的茧丝绸加工企业,走出海安,到中西部的四川凉山、江西赣南、广西环江、云南楚雄等地开辟建立蚕茧生产基地,就地生产蚕茧,就地收烘缫丝,厂丝返回海安县进行深度加工增值,以此缓解海安县茧丝绸加工企业规模扩张与蚕茧资源紧张的矛盾。充分发挥国家农业龙头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已建成的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平台,凝聚全行业精英,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加强行业内部分工协作,引导全行业共享“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商誉,从产品竞争向品牌经营转变。加快推进茧丝绸新型工业化进程,使海安县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服饰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各个环节的竞争力再上新台阶,保持和巩固海安县蚕桑丝绸行业综合实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后道产品的高附加值支持前道的蚕茧生产,夯实行业基础,形成各产业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发展态势,争创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加大研发力度 实现科技创新
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大学、江苏省蚕种管理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海安县建立蚕种资源保护利用基地,加快蚕品种选育,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以优质、高产、强健为目标,组织联合攻关,争取到2015年选育出3~4对符合产业要求、适应本地气候环境条件、具有特殊用途(如蚕丝被、高档真丝面料、医用真丝缝合线、天然彩色真丝内衣等产品专用蚕茧)的新蚕品种应用于生产。加快标准化家蚕三级原种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海安县现有的蚕种生产资源,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蚕种质量,确保优质蚕种供应。积极探索建立家蚕良种补贴制度,借鉴如皋等地对主推优良蚕品种每盒给予蚕农10元补贴的做法,依法控制私订蚕种,提高优良蚕种覆盖率。加强蚕种质量全程监控,开展蚕种质量预知检测和蚁蚕补正检验,确保蚕种质量安全。
围绕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难题,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将蚕桑规模化种养、蚕桑重大病虫防控与安全生产、蚕茧质量快速检测和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及深度开发等作为研发的重点。继续试验示范推广小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和5龄蚕条桑斜面育以及方格蔟自动上蔟等蚕桑省力化系列技术,配套应用小蚕饲育环境自动控制器、自动切桑机、电动伐条机和臭氧消毒机等设备,全面提高蚕桑生产科技含量和劳动效率。积极探索推广桑枝食用菌、桑园养鸡、桑园套种、桑枝地板等蚕桑种养、加工利用新模式。大力培育发展果桑产业,开发桑果汁、桑果酒和桑茶系列饮品,挖掘蚕桑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功能。
3.5 健全技术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健全县、镇、村三级蚕桑技术推广网络,明确蚕桑专家、蚕桑技术指导员和责任蚕桑技术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专家团队+蚕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推广体系。海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对外公开招聘2至3名蚕桑专业研究生,提高蚕桑产业新技术的研发能力。桑园面积660 hm2以上的镇,保留2至3名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在编在岗,确保蚕桑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到位。招聘有志于蚕桑产业的社会青年,或聘用现有村级年轻干部,通过短期专业培训,充实到村级蚕桑技术岗位。桑园面积33 hm2以下的村配备兼职责任蚕技员,桑园面积33 hm2以上的重点村配齐专职责任蚕桑技术员。大力推行蚕桑产业社会化服务,实行统一蚕种预订、统一蚕种催青、统一小蚕共育、统一蚕茧收烘、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服务。现代蚕桑园区家蚕优良品种覆盖率100%,统一供种率100%,小蚕共育率100%,桑树病虫统防统治率90%以上。加大蚕桑技术培训力度,蚕农培训户数从50%提高到80%以上,镇村蚕桑技术员及蚕桑科技示范户达100%。
[1]封槐松.应重视我国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蚕业,2011,32(2):1-3.
[2]王羽骋,李碧君.环境污染对江苏蚕桑生产的威胁及防范对策[J].江苏蚕业,2011,33(4):39-40.
[S88-9]
C
1007-0982(2012)03-0037-04
2012-04-13;
2012-06-1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优质高产高效原料茧生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编号sx(2011)221]。
姜德义(1957—),男,江苏海安,硕士,推广研究员。
Tel:0513-88914288,E-mail:hacszjd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