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业资讯

2012-08-15

种业导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业部种业基因组

农业部宣布:确保2012年粮食总产在5 000亿公斤以上

农业部近日宣布: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总产在5000亿公斤以上。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产量创新高,达到5712亿公斤。至此,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达到5000亿公斤上。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表示,2012年粮食生产依然要在这个水平之上。

(中国广播网)

“十二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55%

农业部近日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构建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55%。“十一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

(中国农业信息网)

推动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日前从农业部获悉,2012年种业工作将以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为主线,以开展种子执法年和科技促进年活动为抓手,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种业科技进步,创新工作机制,促进科企合作,强化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努力确保良种供应安全,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地方出台实施意见。二是发布实施种业发展规划。三是抓好生产供种保障。四是严格品种管理。五是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六是强化种子执法监管。七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农业信息网)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年规划年初或将出台

日前从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农业部已经完成《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工作,争取今年年初报国务院审定发布。

据了解,今年农业部将继续种子执法年,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实施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规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在会上透露,目前农业部已经完成《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工作,争取2012年年初报国务院审定发布。

梁田庚强调,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本地区的种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细化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在种子储备、制种保险、良繁补贴、专项支持、企业布局、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争取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搭建科企合作平台,推动种质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流动,加快提升“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扶持优势企业,促进骨干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也再次被强化。梁田庚指出,今年要积极推动商业化育种资源和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企业流动,积极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要通过对接有关项目,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种业科研单位与优势种子企业紧密合作,促进商业化育种人才和资源向优势种子企业流动,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促进我国骨干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事实上,自从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后,农作物种业日益受到重视。财政部设立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决定免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科技部安排了农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支持种业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发改委将生物育种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要求各分行加大对种业融资的扶持。

(中国农业信息网)

“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具体目标

——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培育一批适应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和主要畜禽、水产养殖新品种(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取得明显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机插和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突破应对生物灾害和自然灾害重大关键技术,建立起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和灾害预警监测体系,提高农业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显著加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全国沼气用户占适宜农户的50%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自主知识产权总量快速增加。植物新品种权年度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品种权年申请量达到1400件、年授权总量达到1000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超过800件。农业领域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长。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打造一批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培养1万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选拔一批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农技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培养2500万名职业农民,培育50万名农业规模生产主体和经营服务组织带头人。

——科技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水平稳步提高,以“学科群”为核心的农业实验室体系逐渐形成,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试验基地的支撑更加有力。建设30个以上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70个以上的专业性(区域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200个以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形成上中下游贯通、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

(摘自《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年全国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

据农业部预计,2011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连续八年较快增长,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幅均超过20%。

农业部已确定,2012年的目标是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对此,韩长赋表示将通过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务农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推动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县域经济活力。

同时,积极推进休闲农业等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培训计划,加快农民培训阳光工程转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

此外,延伸农民负担监管领域,继续开展重点领域农村乱收费专项治理,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中国农业信息网)

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超80%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加大政策扶持,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五个领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到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到2015年力争超过80%,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该方案提出,将在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建设千个年利用万吨以上的秸秆循环农业生态工程和一批秸秆固化成型、气化、木塑、板材、清洁制浆示范项目,新增6 000万吨的年利用能力。到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将达到0.4亿公顷,建设秸秆饲用处理设施6 000万立方米,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 000万吨,秸秆基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原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到13%。

(农民日报)

“三定栽培”使超级杂交稻产量再创新高

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经多点试验证明,这项新技术能使传统栽培的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11.68%、7.41%。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由邹应斌教授和蒋鹏博士等完成的这一成果刊登于《作物学报》2011年第12期上。

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连续十年在湖南桂东、常德等9个不同生态地点进行多点联合试验研究,在醴陵、湘阴等26个县进行高产栽培示范,提出了超级杂交稻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栽培技术及其形态生理指标。

为探讨“三定栽培”技术在双季超级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理论意义,邹应斌等于2008年至2010年在长沙和浏阳进行了双季超级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田间定位试验研究。

结果证明,超级稻能够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相协调,“三定栽培”比传统栽培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11.68%和7.41%。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8.92%和和46.67%。结果还证明了超级稻后期营养生理优势能够转化为产量优势,“三定栽培”抽穗后植株养分吸收能力强,有利于改善植株后期营养,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籽粒产量。

据悉,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通过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专家组组长的技术成果鉴定,并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在我国南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项研究受到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农业部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资助。

(中国科技网)

河南省启动花生新品种选育

以河南省农科院为主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已于2011年年底在郑州启动。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压力远超粮食,项目主持人、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新友研究员告诉记者,我国粮食基本保持了供需平衡,食用植物油却有60%需要进口。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量将达2900万吨,是国内现在油料生产能力的3倍。河南的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科研水平国内领先。但是,当前河南省花生生产中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相对于加工业的发展,适合榨油、食品加工和出口的专用型品种缺乏,难以满足市场日趋多元化的需求;二是花生病虫害日趋严重,抗病育种亟待加强;三是种质创新和育种技术研究滞后,新的高效育种方法亟待推广;四是品种配套技术研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

据张新友介绍,此次启动重大科技专项,正是针对这些“短板”使力,将联合我省花生育种的优势单位,全面提升河南花生生产的技术水平,推动花生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三农在线)

浙大PLOS文章解析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理

近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稻瘟病菌cAMP/PKA信号途径调控该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针对稻瘟病菌cAMP信号途径下游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行了研究,在该菌中发现了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MoSom1,实验证明MoSom1和酵母的Flo8在cAMP信号途径中有类似的作用,这也是在丝状真菌中首次发现与酵母Flo8具有类似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同时,该项研究还鉴定了一个新的转录因子MoCdtf1,并证明MoSom1可分别与MoCdtf1和APSES转录因子 MoStu1(MoStuA/Mstu1)互作,这些转录调控因子或转录因子在稻瘟病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中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通)

科学家加大对水稻品种的测序力度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合作计划,从而在两年时间里对1万种水稻品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这可能有助于培育更健壮、生长更快速或者产量比以前更高的新品种。

这个项目是在2004年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项目的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首次对日本晴(Nipponbare)栽培中进行测序之后开展的。前者用了7年时间,耗费了1亿美元,但是从那以后只有几种水稻被测序。

IRRI的科学家把基因组测序视为开发适应全球变暖和耕地面积缩小等挑战的新型水稻品种的关键。改良的水稻品种有望帮助缓解全球饥饿,因为水稻仍然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全世界70亿人的一半以上。

基因组测序为科学家提供了水稻遗传结构的信息,并且能让科学家操纵水稻基因从而培育出改良品种。它还将有助于理解水稻如何应对疾病以及它如何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或者土地类型中生长。

IRRI说最初该计划将覆盖3000种水稻品种。这个阶段的合作伙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华大基因(BGI)。资助者包括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及中国科技部。

BGI的新闻官Bicheng Yang说:“最终目标是对IRRI的水稻基因库中选出的1万种水稻品种进行测序。”

这个水稻基因库共有119000种水稻。

Yang说,该计划“需要大量的科学和财政支持。华大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基本数据处理,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IRRI、华大基因、可能还包括某些其他研究所的科学家将合作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科学与发展网络)

德国科学家开发出破译复杂谷物基因组的方法

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学与农作物研究所的Stein博士带领一个国际科研团体,经过两年努力,终于首次观察到谷类作物大麦的全基因组。科学家们借助他们建立的新方法,已能确定大麦全部基因2/3的排序,这些成果成为完整破译大麦与相近的小麦基因组的基础。

根据来自世界粮农组织的信息,小麦与大麦在全球种植最多的谷物排名中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五位,它们对于经济与科研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们只有在掌握了植物的遗传密码后,才能理解为其复杂性状负责的分子机制。而了解遗传密码也是改善作物重要性能的基础,比如耐旱与抵抗力。

然而谷物基因组极其庞大且构造复杂,这使得完整解码困难很大。Stein博士称,大麦基因组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两倍半,是水稻基因组的12倍,全部解码需要1亿美元经费。成功测试的新方法现已用来研究更为庞大的小麦基因组。

由于很多农作物具有相似性,研究人员可以将大麦的遗传信息与特征表现之间的关系转用于研究比如黑麦等其他近似的谷类。

(科技部网站)

科学家发现抗秆锈病小麦品种

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发现了几种对秆锈病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现在正对这些品种的抗性进行确认。截止目前所有小麦种植区均发现了秆锈病,造成的损失最高可达70%,因此这些科学家的发现意义非比寻常。

该项目负责人是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植物病理学家 Mike Bonman,这个团队对3 000多种小麦品种进行了筛选,从中找出对肯尼亚最新发现的秆锈病原菌具有抗性的品种,随后将它们与易感品种进行杂交,进一步确定抗性基因。

这些科学家的最终目标是找到对Ug99菌株具有抗性的基因,这种菌株对多种抗性基因都有耐受性。该项目的成功意味着能帮助非洲麦农应对秆锈病,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刊)

猜你喜欢

农业部种业基因组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巴西农业部对农药登记增长情况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