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引进教材的本土化研究

2012-08-15赵英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本土化教科书经济学

赵英军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部,杭州310018)

经济学引进教材的本土化研究

赵英军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部,杭州310018)

在我国高校的经济学教育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引进教材对于提升国内经济学教学水平、弥补高水平教科书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引进教材的本土化问题也日益被提上日程。本文对如下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引进教材是否必须进行本土化;(2)引进教材是否能够本土化;(3)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

经济学教材;本土化

在我国高校的经济学教育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原版教材引进的多年实践,持极端观点的人数大为减少(一种极端是对原版教材生搬硬套,全盘接受,另一种则是对引进教材持怀疑态度),但对如何合理利用引进教材问题则有许多争论。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学教育在国内和国外的落差,我国还需要继续引进国外优秀教材,问题是怎样合理利用引进教材,我们认为,进行本土化改造显然是最为重要的途径。在教材引进本土化过程中须回答如下3个关键问题:(1)引进教材是否必须进行本土化?(2)引进教材是否能够本土化?(3)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引进教材是否必须本土化

(一)引进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现代经济学教育方面具有“后发外生型”特点。因此,走国际化道路就成为提升我国经济学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从国际化的过程来看,教材和课程建设显然居于核心地位,对教学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引进教材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经济学作为一门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教育目的的学科,所涉及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且不易理解。一部好的教科书对于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知识、学会使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将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尤其是对于那些从高中教育转向大学教育过程的低年级大学生或者高中生来说,经济学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都是全新的。一部内容、结构、板式设计优秀的教科书,将激发初学者的学习积极性,并树立起基本的学科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经济学类教材主要有:国外原版教材、自编教材、翻译教材及翻译改编教材等几种。由于经济学教育的国际趋同性强,国内能满足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尤其是符合现代经济学理念的教科书的编写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引进国外优秀教科书将弥补这一缺憾。

我国对国外教材的大规模引进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当时引进西方学术经典著作的两大重镇(上海和北京)中的一些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上海三联书店以及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引进翻译了大量国外著作,如三联版“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商务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上海译文版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都对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引进国外财经图书逐渐成为大趋势。在引进的财经图书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教科书,毕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的一代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补市场经济知识的课。因此,几乎所有国外有影响的经济学教科书陆续都被译过来,有些出版社还索性直接出版了原版影印本。一些著名教育出版公司如: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培生(Pearson)、汤姆森(Thomson),或者教材作者背景优秀或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或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所出版或者编写的经济学原理教材,几乎已经全部被翻译成了中文,如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克鲁格曼、哈伯德、帕金、伯南克等人的《经济学原理》,都有中文版,版次也几乎与国外保持同步,相差仅仅是几个月的翻译时间。到了近些年,一些高级水平的教科书也陆续被翻译成中文出版。进入21世纪后,原文版教科书也陆续在国内出版。

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开始使用原版教材,特别是推出双语教学改革的学校,国外原版英文教材的使用在逐渐增多。清华大学开设的1440门课程中有50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有30多门课程,中山大学有8门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1]。

使用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新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尽快接触到国外该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信息。因此,引进高质量原版教材成为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选择。

然而,不同国情背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引进教材中所描述的许多场景与国内有很大差别,因此,教材引进的同时,本土化问题也日益提上日程,毕竟普适的知识还有具体运用问题。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但同时也了解国情,且具有民族自豪感的有用人才,只有通过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我们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二)教材本土化是培养为我所用人才的必然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国外经济学教材尽管具有对经济学原理解释到位、可读性强、案例丰富的特点,但是,原版教材水土不服的特点也非常突出,教材中解释原理所使用的背景有许多并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造成理解困难。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引进教材中渗透的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许多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和本土化问题。邓俊(2008)认为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的介质基础,对促进国内教材开发、提升双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快学科及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在教学中存在局限性,作者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原版教材本土化思路[2]。江爱华、关雯文(2007)认为,引进外文原版教材,是推行“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对原版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将达到加强双语教材建设、改善双语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付泳、林军(2005)认为,从我国20多年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实践来看,所运用的大量案例基本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事例,我国本土所产生的实际事例运用得很少,从而导致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4]。温晓慧(2008)认为,教师应结合经济学教学实际,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同时对经济学教学内容、教材、案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以取得良好经济学教学效果进行了讨论[5]。郝凯、吴振信、郑春梅(2006)从引进教材的必要性和问题出发,探讨高校进一步引进和使用原版教材的对策[6]。

为培养通晓中国实际又掌握现代经济学知识的优秀人才,经济学教育必须在引进中结合中国实际来进行本土化改造。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经济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在联系中国经济实际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经济学内容,让经济学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这应该是我国开展经济学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对引进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是一种必然。

二、引进教材是否能够本土化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既然经济学教材是对现实经济活动中被普遍接受的规律和原理进行阐释,因此人类经济活动会有共同的规律性,这也正是全球化之所以成为时代趋势的经济基础。普遍可被接受的规律、分析方法等会被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共性的普世知识,这不仅利于知识传播而且也成为共同对话的话语基础。但是,各国的经济活动毕竟各有千秋,普遍性的规律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因此,进行本土化是一种在普遍规律和方法指引下适应各地实际,提升知识传播效率的有效途径。

经济学内容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是对人类经济行为进行的总结和描述。所以,其中所表现的规律性并非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超越国民性。从经济学原理本身看,从经济学产生后的体系、原理、方法和分析对象一直都在变动之中,因此经济学尚未固化为一种标准的学科体系,本土化其实就是推动经济学继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其实,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学者们都在尝试着这种本土化。以经济学原理类的书籍来看,许多出版社都会对一些有名的教材推出美国版、加拿大版、欧洲版以及亚洲版等版本,如曼昆、伯南克、克鲁格曼等人的《经济学原理》行销美国后,出版社又陆续推出加拿大版、欧洲版等,也获得了成功。尽管这样的本土化水平多是形式上的,但也说明,经济学原理的本土化是完全可行的。这也是有效利用优质教材的一种方法和思路。那么,本土化的路径究竟怎样进行呢?

三、本土化的具体途径和内容

所谓本土化就是使某事物发生转变,适应本国、本地、本民族的情况,且在本国、本地继续生长,并浸染了本国、本地、本民族的特色或特征[7]。对引进的经济学教材如何进行本土化,涉及到如下问题:引进教材本土化的路径、本土化的具体内容和如何创新、形成体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体系。

(一)引进教材本土化的路径

按照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引进教材本土化的路径应该为:模仿与改编—初级本土化—再本土化。这样的路径符合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模式,也利于知识的传承和发扬,事实上,实践中也是这么进行的。

(二)本土化过程中的具体内容

1.对引进教材模仿和改编。我们应该积极肯定引进国外经济学教材对于弥补国内高水平教科书缺乏、普及市场经济的理念和知识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引进教材也为我们进行最初的本土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引进教材为本土化提供了模仿和改编的基础和蓝本。

改编是本土化最初阶段的尝试。结合国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对国外教材重新改编是最初进行的本土化。改编的目的是试图吸收引进教材的优点,并摒弃那些水土不服的内容。目前采取的主要形式有:(1)由国内学者在国外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国内教学习惯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改编,如经典教科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新一代学者中有影响的教科书(如曼昆、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都成为国内许多教材模仿的范本,尤其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再版18版,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体系可以被称为“萨缪尔森范式”,我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后编写了大量西方经济学或者称为现代经济学教科书,累计不下几百种,但如果从内容和体系看,大多模仿该书;(2)由国内作者联合国外作者共同针对中国学生进行再改编。近几年,出现了另外一种改编形式,即由原作者联合国内作者共同对原版教材进行删改,在国内出版。

上述做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加入或改造成适合中国读者的内容,但教材体系、主体结构仍是原来的教材。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名为“西方经济学”,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事实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已经称为现代经济学原理的主体思想,如果是介绍学说,这样的模仿问题不大,但如果是作为一种体系显然可以重新构造。

2.初级本土化。初级本土化是指采用经济学基本概念、体系和原理,结合国内经济实际来设计整个教材的编排。这种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分析的对象当地化,教材内容和事例也都是读者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甚至还可能在体系上有某些改变。这样就避免了引进版图书所论及的内容给人感觉“遥远”的问题,而且,这种本土化的教材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对读者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和解释,如我国的体制转换问题、福利概念在中国的内涵界定、消费者行为分析受制于文化影响的问题、制度环境对行为人的影响问题、垄断和竞争问题等,都是较为有特色的领域。当然,在初级本土化阶段对引进的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共性的概念和原理,也有不适于中国的部分。对于共性的东西可以直接拿来,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宏观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但如果不适合就略去。

3.再本土化。这可以认为是本土化的高级阶段,也就是构造新的符合现代经济实践和基本经济学理论的新体系。这一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内容,这应该会逐渐进入经济分析的视野,不仅会为原有理论提供新的案例注解,同时也会对现有的理论体系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其实,一直有学者在尝试创新经济学原理体系,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干学平、黄春兴在《经济学原理:牵成繁荣与追求进步》中就重新构造出了一个由“一人世界、两人世界、礼义社会、法政社会、繁荣之美”五部分构成的新的经济学原理体系[8],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西方经济学原理体系架构的新尝试。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为构建这种新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对市场经济的分析和结论是现代经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分析世界的另外一种视角,我们坚信,结合上述几点一定可以构造出新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四、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经济学教育适应国际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而合理地引进和选用优秀的国外经济学教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引进教材的本土化问题和对策,从而促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对于经济学的各种理论与模型,我们需要广泛学习。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其理论和模型应用的经验背景,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拿它来套用中国的本土问题,而是从实证出发,创造性地吸收、借鉴经济学的成果,在联系中国经济实际内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经济学,让经济学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经济学教学的目的所在。

[1]曾剑平,曾翔.双语教材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邓俊.论高校双语教学原版教材的本土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3]江爱华,关雯文.论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外文原版教材引进的“本土化”改造[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付泳,林军.对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思考[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5]温晓慧.经济学教学本土化问题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2).

[6]郝凯,吴振信,郑春梅.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的引进及其策略[J].大学出版,2006(4).

[7]刘家访.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的问题及未来走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

[8]干学平,黄春兴.经济学原理:牵成繁荣与追求进步[M].台北:新陆书局,1994:17.

A Study on Localization of Foreign Textbook of Econom ics

ZHAO Ying-jun
(Graduate School,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Foreign text books of Economic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s economics education.Foreign text books havemany advantages over ours.However,foreign textbooks are written for their readers,somany contents do not suit Chinese reader.To help Chinese reader study Economics,a recomposition of foreign textbooks is quite necessary.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issues:(1)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make localization(2)Whether is itpossible tomake localization(3)How tomake localization.

Economics textbook;localization

G642.3

A

1009-1505(2012)01-0087-05

2011-09-25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SCG68)

赵英军,男,河北蔚县人,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彭何芳)

猜你喜欢

本土化教科书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藏起来的教科书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