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勿忘“细节”
2012-08-15刘慧英
□ 刘慧英 江 炎
一、输油管的耐压强度应定期进行检测
石油化工码头的输油管一般都由金属固定管和橡胶移动软管或者是部分橡胶软管与固定金属干管组织一个相对密闭的输液系统,在日常的装卸作业中,管道承受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在卸船作业和船岸落差比较大、输液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输液管道承受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在扫线作业中,管道还会遭受不均匀的较高冲击压。输油管在初始营运时,其耐压强度是按照安全要求设计的,在长时间的营运过程中,金属管内外壁不同程度地遭受腐蚀氧化,特别是橡胶软管材质易老化、耐压强度渐减,无论哪种材质输油管长时间经受高压,不间断地发生材质的膨胀、收缩、复原等运动,其耐压强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特别是在接口、焊缝、法兰等处会发生强度异变。这些隐患如不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措施,在装卸作业中就容易发生液体泄露、喷溅甚至爆管事故,以致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对输油管加强安全保护保养的同时,对其耐压强度要定期检查检测,保证其始终处于安全系数范围,保障油品的装卸作业安全。
二、危险品码头的消防器材必须配备到位
装卸石油化工等危险货物码头的火灾危险具有突发性,一旦发生火情要做到反应快、扑救早、处置恰当,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并有效阻止火灾迅速蔓延扩大。因此,有关消防法规明确规定,危险品码头必须配备一定量的手提手推灭火器、水带水枪等灭火器材以及防毒面具、防火服等个人防护用品。但在平时消防检查中发现,有些码头的消防器材没有配备到位,有的是在远离码头几百米外的后方集中保管,究其原因是为了防盗。如何避免消防器材被盗,又保证其真正配备到位,首先在思想上要有强烈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意识。二是可在码头作业区域适当位置建立消防器材室,作业时将消防器材装备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配备到位,不作业时可将消防器材装备收回器材室集中保管,且有专人负责看管养护。三是在作业现场无法建立消防器材室的,单位要指定专人,在装卸作业时,及时将所需消防器材装备,按需按规定配备到位,并加强安全巡查,作业结束后,再予以回收集中保管。
三、扑救金属火灾的注意事项
一些活泼金属在受热、撞击、摩擦时会加速氧化反应而发生直接燃烧甚至爆炸;有的是接触水蒸气受潮时,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同时产生高温和易燃易爆气体而引起燃烧或爆炸。金属火灾的特点是火焰温度高,可达2 000℃左右,会发出刺眼的白炽光,但火苗很低。有些低熔点的碱金属在燃烧时往往被熔化,易造成火灾蔓延。针对这些特点,在组织扑救金属火灾时,应重视如下安全事项:一是到达现场后,不要急于展开灭火战斗,要迅速搞清什么货物在燃烧,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二是不能盲目使用水和含水灭火剂;三是应迅速使用干粉灭火剂或其他非燃烧粉状物灭火覆盖,使金属表面与空气完全隔离;四是货物在容器或堆场发生燃烧时,要用干燥沙土或非燃烧矿粉在其周围进行围挡,以防止燃烧熔物流淌而造成火灾蔓延;五是要加强灭火战斗人员防高温和强光危害等安全保护。
四、深刻的教训
1977年10月15日,“塞丽娜1号”外籍货轮装载的黑铝粉由于包装破损散落在货舱内,被吊具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现场船员用手提泡沫灭火器喷射灭火,顿时引起铝粉火焰爆炸,使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经18辆消防车近200名消防指战员以及港作船和港口职工奋力拼搏13个小时才将火灾扑灭,船上1 500多吨货物不同程度烧毁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1994年从日本进口的一批铁桶盛装的稀土货物集装箱在南京港集装箱公司货场上,当班工人发现箱内有烟雾冒出,即用水进行施救,结果火势越救越大,继而导致箱内发生爆炸,箱体严重损毁,消防队到场采用干粉施救,很快把火灾扑灭。后经调查证实,此种稀土货物遇水受潮会产生大量氢气,极易引起燃烧爆炸,所以绝对不可用水扑救。
五、要重视开发船舶主付机烟气在消防方面的应用
船舶主付机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种烟气是燃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态产物以及悬浮其中的固态微粒,其中大部分成分为惰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约占85 %以上。这种烟气如能经过收集、过滤或储存就能在船舶自身的日常消防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当舱室发生火灾时,可将烟气充放舱内,烟气就可迅速充满着火舱室空间,排挤舱内的其他气体,组织外界空气进入,迅速稀释舱内的氧气和可燃气体浓度,从而达到燃烧窒息;二是舱内易燃液体货物卸完后,可将这种烟气冲入舱内,实现惰气封舱的防火效果;三是由于船舶流动性大,发生火灾的时间空间具有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从事石油化工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火灾的突然性,对消防安全都有着诸多需求,如能实现废气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消防成本,减少大气污染,而且可以相对提升水上消防救援的主动性和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