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视角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逻辑研究

2012-08-15唐丽颖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物流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不确定性结构企业

唐丽颖 (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TANG Li-y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of the Inner Mongol,Huhhot 010070,China)

在今天,企业竞争优势偏爱那些有能力利用技术和经验来创造出新产品和新工艺及服务的企业。实践也证明,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已经成为被学术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企业组织及其结构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针对组织结构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这一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 (2)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要素; (3)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架构及其运用。

1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

要研究技术创新过程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首先必须明确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与特征。

1.1 不确定性

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包括对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的寻求和不断探求。创新的本质蕴含了不确定性,特贾宁·库普曼斯 (1957)将不确定性分为主要不确定性和次要不确定性,这两种不确定性对于创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次要不确定性来源于 “缺乏沟通,即决策者不了解别人同时也在进行的决策和计划”,由此可能产生冲突。主要不确定性来自于 “在偏好一致的情况下,自然界的偶然性事件和难以预知的变化”。威廉姆森又定义了第三种不确定性,即由机会主义导致的行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依照过去的经验分析所难以预见的意外情况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次要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改变组织边界而加以控制。实际上,主要不确定性与机会主义所导致的技术创新不确定性,与次要不确定性一样,都可以通过融合组织边界及加强相互关系而进行控制。正如理查德森 (1990)和奥利弗·威廉姆森(1975)所强调的那样,纵向一体化组织可以通过共享投资计划促进互补性技术之间的合作创新。因此,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是由组织形态所决定的函数。

1.2 技术相关性

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技术相关性。如果创新要取得成功,就要处理好它和其他技术、互补性资产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成功就需要开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等组织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也需要与外部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之间紧密结合和交流。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真正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的想法往往来自于企业外部 (Pavitt,1984)。已有研究证明,消费者被看做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有时也被供应商所支配 (von Hippel,1988)。

1.3 缄默性

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通常是高度缄默的,即是难以表达和编码的 (Polanyi,1962)。没有技术人员的转移,技术创新是难以实现的。正如蒂斯所说,新技术的扩散通常依赖于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流动。与之相关的是,一个企业的技术不应该被认为存在于一些战略规划中或一些主要的工程师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和企业内外部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调的结构系统中。能够加强联系和协调的组织结构是传播缄默知识和技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2 企业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的效用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变量有很多因素,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和留住一流人才的机制、政府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等,而组织结构特征也是影响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维度。

2.1 组织结构能使企业获取技术创新的财务支撑

我们知道,企业技术创新是需要财务的强大支持的。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内部现金周转,企业也不一定非要去资本市场寻求所需的资金支持。新产品、新工艺的发展和商业化所需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安排来实现,诸如与其他企业进行共同研发、合作生产和合作营销。通过这些安排,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本就可能大大减少了。

2.2 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有利于技术创新

泰罗、韦伯提出的 “官僚化或层级化”组织虽然至今仍是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有助于企业完成复杂的组织任务,但也会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处于不利的境地。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更快地做出决策,同时也要缩短对市场的反应时间,这样才能抓住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因此,企业为了响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就要采取能够克服等级组织弊端的新的组织架构,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家行为和创新行为的产生。伯格曼 (1984)为此提出了如下组织结构的主张:特殊的业务单位、小型风险事业部、新的风险单位和独立的业务单位,如项目组、任务组和团队,所有这些组织设计都意味着更小型的、更加扁平化的结构,这将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性,而这些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是非常关键的。

2.3 横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形成技术创新的范围经济效应

蒂斯 (1980,1982)曾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和技术融合来创造新产品,达到范围经济。企业如何取得新市场中的特有技术诀窍以获得最大效果的范围经济,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其他企业的许可或者合约安排得到,还是通过直接投资,抑或并购的方式?如果企业通过其他企业的许可或者合约及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从市场上获得新技术的成本低于直接投资或并购,那么企业结构的横向一体化是促进创新成功的最好选择。多德尔伯格 (1964)提出,前西德和日本之所以会超过英国,是因为“英国产业内的组织是通过一个个独立的企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从而阻碍了技术改进。GE早期能够在以柴油机发电的机车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也主要归功于它集成了电子供应商而它的竞争者没有(Marx,1976)。

2.4 非正式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

规模、范围经济、横向一体化、层级制等可以看作是构成一个企业正式组织结构的要素。相对正式组织结构而言,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同样重要。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一个组织非正式架构的本质。适应性或创新型文化不仅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产,也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有着崇尚试错过程、成员挑战现状的权利、同顾客开放的交流、对外部的技术创意更加开放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组织结构能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3 促进技术创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及其运用

3.1 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模式

本文认为,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条件下,有利于技术创新成功的组织结构模式包括授权赋能团队组织和网络型组织两种,且这两种组织形态互为补充。

自我管理团队是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而构建的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的高素质群体组织。自我管理团队在规模、角色明晰、专业化和控制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层级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团队的规模较小,团队成员角色界经常做调整,注重部门间的模向联系和沟通,成员技能多样化,且被充分授权,有着鼓励创新的适应性文化。自我管理团队组织并不意味着企业完全放弃了层极化组织结构,而是对集权化组织的扬弃,既保留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又发挥了团队组织的创造力。加尔布雷思 (1973)指出,引入一系列协调机制比单纯强调权力和控制的层级结构更能解决复杂问题。如丰田公司设在某地的汽车制造公司,创建了一个以不同部门员工组成的、独立的机构,称作导航者团队,为新款汽车设计生产流程。当新款汽车投产以后,团队成员便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网络型组织是将供应商和客户的不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知识元素进行横向结合以促进技术创新,它通常有较扁平的层级和创新的文化。在当今世界,企业技术创新更加重视与外部组织的虚拟整合和合作研发。有研究表明,与其他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合作是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的重要来源,甚至可以促进更强有力的内部协调。其组织形态包括合资企业、战略联盟、虚拟组织等。英特尔、惠普、摩托罗拉、波音等公司会定期地向顾客和其他组织征求建议来共同进行技术研发。诺基亚为开发基于英特尔芯片组的新一类智能手机和其它计算设备而与英特尔合作。诺基亚和微软合作,将微软的office软件应用到诺基亚手机中,以应对来自苹果、谷歌和RIM的挑战。

如果一个企业的外部结构是网络组织,那么,这个企业的内部结构一般就属于横向型、扁平化的具有适应性的团队组织。宝洁公司高水平的创新的关键要素不仅在于内部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协作,更在于与消费者、甚至竞争者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宝洁公司的目标是使其半数以上的创新都来自外部资源。通用汽车公司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使来自全球的工程师和供应商能共同服务于一个项目研发。

3.2 技术创新与组织结构模式的匹配

技术创新包括创新构想和创新应用两方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既要进行技术的新构想,也要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构想意味着鼓励创造力和开发新思想,创新应用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能力以生产出好产品。创新构想和创新应用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诸如团队、任务小组等有机式组织由于分权和自治而特有的灵活性使员工能自由地提出新的技术构想,而机构式结构由于强调规则条例而抵制了创新激发,但适合新构想的应用。因此,企业技术创新要将适用于激发创新和创新应用的两类组织结构结合起来。如日本某制药公司的研究实验室十分重视聘用思想独特的员工,而在制药部门,倾向于雇用那些适于遵循规则和标准程序的更为常规的员工。

另一方面,创新构想和创新应用也分别需要不同类型的网络组织。按照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强度,可以将网络组织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网络组织结构。我们可以用企业与合作伙伴交往的时间、频率、亲密度、多重性、交易数量和范围、互惠的规范和共同认知的程度、资产专用性的程度来衡量关系的强弱。一般而言,强关系的网络组织指企业与合作伙伴频繁、持续、密切地进行交易、交往和联系。相反,则属于弱关系网络组织。如果企业与伙伴企业建立了强关系,这种高度信任和承诺、关系密切的强关系使企业能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技能、技巧、诀窍等隐性或缄默知识,从而有利于企业新技术的应用,高质量、低成本地生产出产品。如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高信任和高承诺的合作关系,使丰田与供应商共享生产技术和经验,保证了供应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如果企业与伙伴建立了弱关系,这种弱关系是企业通往异质性技术资源的管道,利于企业激发新的技术构想。丰田公司不仅与供应商建立强关系网络,而且还不断开拓新的合作关系、寻找新的供应商,以使其能够始终占据先进技术的前沿。

4 结 论

组织结构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单纯以传统的高度结构化的组织架构为关键要素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是有所欠缺的。企业边界的融合、非正式的组织架构都应包括在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型的分析框架内。自我管理团队等组织内部架构的相互整合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机式组织和弱关系网络有利于企业开发新技术,机械式结构与强关系网络则有利于将新技术构想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1] David J.Teece.Firm organiz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1996,31(2):193-224.

[2] Aldrich,H.E.and Mueller,S.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Forms:Technology,Coordination and Control[J].In B.M.Staw and L.L.Cummings (eds).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Greenwich,C.T.:JAI Press,1982(4):33-87.

[3] Baldridge,J.V.and Burnham,R.A.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Individual,Organizational,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5,20(2):165-176.

[4] Alberto Bayo-Moriones,Margarita Billón,Fernando Lera-López.Skills,technology and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in Spanish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8,29(2):122-145.

[5] Daron Acemoglu,Philippe Aghion,Claire Lelarge,John Van Reenen,Fabrizio Zilibotti.Technology,Information,and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Fir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4):1759-1799.

[6] Mariacristina Piva,Enrico Santarelli,Marco Vivarelli.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s as determinants of the skill bias: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machinery industry[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6,27(1):63-73.

[7] Massimo G.Colombo,Marco Delmastro.Th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Structural Inertia: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J].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4):595-635.

[8]Kay,J.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How businiss strategies add valu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93.

[9] 夏保华.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结构[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10] 张宁辉,胡振华.技术创新特征及其对组织结构选择的要求分析[J].当代财经,2007(11):73-77.

[11] 赵纯,李世其.创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的设计[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7(2):17-19.

猜你喜欢

不确定性结构企业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企业
企业
企业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论结构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论《日出》的结构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