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08-15闫博睿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物流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基地物流专业

李 强, 孙 艳, 闫博睿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LI Qiang,SUN Yan,YAN Bo-rui (Xi'an 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China)

2009年3月物流业被列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我国内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较晚,2000年才开始在北京物资学院开设物流本科专业,进入21世纪后,由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加,到现在国内已经有300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虽然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逐年增加,但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调研显示,全国物流专业人才缺口已达600余万人。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非常容易就业,但现在却出现了企业招聘物流人才难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 “两难”怪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离。而强化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出现的问题,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另一种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配备相应的实践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还需要必要的师资、实训指导教材等软件支持。尤其是像涉及物流设施认识、物流设备操作、物流作业流程等方面的课程需要学校进行大量设备设施投资,一般学校很难承受,只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和一些物流专业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投资建设了拥有齐备设施设备的校内实践基地。即使这些学校有能力进行设备投资,但由于这些设备的教学利用率比较低,维护成本比较高,投资效果也比较差。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建设模拟实验室或安装模拟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如建设模拟配送中心,安装ERP软件、仓储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由于资源有限,教学过程中模拟的程度有限,不可能覆盖物流管理涉及的全部要素,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校内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实际必然存在一定距离。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采用学校投资、企业投资或校企共同投资三种形式。由于高校自身资源有限,采用企业投资和共同投资的形式比较普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 (1)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 “订单”,明确三方的职责,并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学工交替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学生在校学习以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与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课程,学工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围绕具体的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人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虽然高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多,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接纳学生实习或实训的数量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不足。同时不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少学校和企业联合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实践性教学的计划、执行、监督、总结和评估等难以落实,尤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维护更多依赖私人关系,再加上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在相应的机构、人员、政策方面缺乏保证,基地的建立和维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差,影响了实践教学实施的效果。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念存在误区

由于物流管理具有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更应注重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既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束缚,虽然大多数高校声称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重视,一方面分配给学生实践的时间过少,一般只是在最后一学期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在实践教学投资较少。

高校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普遍对学校与企业合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合作主要是为了完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没有很好顾及企业的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合作冷淡的现象。而合作企业也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也很少考虑从高校合作中受益的问题,把合作当做选人的途径,不关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即使关注也是考虑技术合作,希望能够为企业的一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对于教学合作问题并不感兴趣。

2.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配置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包括实践平台、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教材三方面。

实践平台方面,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到底投入多少资源,资源与学生数量如何配备,成为模糊不清的问题,同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依靠企业的,企业既要保证正常经营,又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投入多少资源也是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如果没有配套的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平台,根本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师资方面,谁来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及指导?是高校教师,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 “双师型”的老师较少,而企业管理人员又没有精力来指导学生。

实践教学教材方面,传统的理论教材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传统的教材理论多,企业实际运作描述的少,即使有些,不少也过时了,与实际运作脱节。由于没有合适教材,使得教师授课没有科学依据。

2.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不完善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调系统性和模式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学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以及沟通、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多方面,规划完善是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没有完善的规划,学生就不会学到应有的知识及实践技能。

2.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得不到政策支持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室教学局面,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政府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总结要求、教师素质培训、教材编写、经费支持、人身安全保险、企业税收优惠和教学认证等多方面。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政策,但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技术创新方面,其它方面缺少明确的政策文件。

3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3.1 形成互惠多赢的机制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给企业减负,原来由行业主管的院校,多数划归为地方政府主管,行业、企业逐渐淡出人才培养过程,在加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缺少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还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企业和学校没有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中的利益结合点,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以及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不强导致对合作企业吸引力不够等等原因,造成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运营没有形成互惠多赢的机制。而形成互惠多赢的机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利益结合点。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获得企业给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些资助,如硬件和软件方面,以改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以企业的实际运作为研究对象,把企业实际的情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外通过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帮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从高校可以获得企业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学生毕业前)和物流运作人才 (学生毕业后),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对员工就某些方面进行培训,如物流师资格考试,还可以利用学校优质的物流管理师资为企业做些咨询服务,解决企业在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还可以获得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其次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之所以企业缺乏积极性深层次原因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差异及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企业首先要求学生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忠实诚信、适用艰苦环境的精神及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其次才是物流专业技能,但在缺少企业文化的学校里很难培养出具有上述素质的毕业生,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只有把文化差异解决了,校企合作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才能长久、稳定,才能不断深化。

最后要加强物流专业建设,尽快形成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增强为物流企业服务的能力,进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吸引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培养更加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高技能物流人才,吸引企业参与合作。

3.2 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资源配置

首先完善实践教学平台。高校应以物流中流程为基点建设物流专业基础平台,在对物流市场和物流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实验室建设和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先进的集教学任务、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物流实验室,实验室应注重实验的仿真性,实验项目、实验软件和数据应来源于企业的实践运作,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实战性。校外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选择的企业一定要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制造业企业、零售业企业或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在学校考虑范围之内,投资以企业为主,学校尽力多投资。

其次完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高校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人事分配制度、聘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教师培养与考评体系,严格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考核结果和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二是鼓励教师考取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从企业引进具有双师条件的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最后校企合作编写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目前虽然我国已公开出版发行的物流专业实训教材为数不少,但由于企业人士参与不够,加上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技术、新情况、新问题层次不穷,不少实训教材缺乏规范性和实用性,因此现在急需编写规范实用的物流专业实训教材和实践指导手册。只有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士合作共同开发编写基于企业物流过程的实践教材,才能规范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3 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标应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适应性,具体要围绕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来制定,并形成一个完善的目标体系。

为了切实搞好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要成立指导委员会,针对物流管理等各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专业层面,必须成立以高校为主导的专职教学机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的具体管理和操作。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方案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需要,由校企教学组织机构组织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来设计和编制。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物流管理职能与岗位要求,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体系规定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

教学过程方面,本科在第一至第六学期 (高职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实践教学主要采用企业专家讲课 (针对相关课程)、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和假期实践三种形式,第七学期 (高职在第五学期)的全部或至少二至三个月,在实践基地集中教学,第八学期 (高职在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继续选择在实践基地,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到其他企业实习,主要是为了学生就业和完成毕业设计。

根据教学地点,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顶岗实践三种类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提供合作企业物流管理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素材;同时,邀请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课。

建立沟通机制。合作教学组织机构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专门的联系方法,确保双方动态掌握教师、学生、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的所有信息。此外,要制定合作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组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小组,针对教学方针、目标、方案、过程、手段和方法分别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从而对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形成约束,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价结果传递给教学组织机构,乃至校企高层管理者和相关部门。

3.4 政府的政策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政策文件,从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措施提出总体设想和要求;加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力度,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要求;通过试点,编写校企合作教学的教材,并在完善中推广;对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给予经费扶持;由政府承担教学中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免除学校和企业对人身意外伤害的顾虑;对参与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免除或降低相关的资产购置、产品销售方面的税率;为通过实践教学,学习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证书,为学生的实践经历和能力提供证明。

4 结束语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根据目前的情况量力而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可从购买物流相关软件开始,再建物流实训室,再到实训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先从参观、调研开始,逐渐加深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层次,条件成熟时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发展到最高层次就是建 “公司化”实训基地。

[1] 刘联辉,易伟义.本科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探析——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2):79-82.

[2] 熊文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启示[J].当代经济,2010(6):110-112.

[3] 白士强,田明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公司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84-86.

猜你喜欢

基地物流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