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专业课说课稿撰写
2012-08-15支文婷洪小弟
支文婷 洪小弟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15)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近年来,职业院校逐渐重视说课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并将其搬到教学教研中。要说好一堂课,基础是一份好的说课稿。
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课程的说课稿模板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但涉及到专业的却为数不多。一是汽车专业性强,二是职业院校说课起步较晚。本文结合基础学科说课,从《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节选1课时内容编写说课稿。
说课稿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由于论文篇幅的问题本文主要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模块重点展开说明。
1 教材分析
内容安排上首先点明说课内容《汽车的行驶阻力》;然后分块展开叙述,为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奠定基础。
1.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及授课依据,所以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包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知识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七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三节,本课程是汽车营销专业技师班学生的必修课。这节内容介绍了汽车行驶阻力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理论性强,是前节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的驱动力的后续。本节内容也是后节知识《汽车行驶条件》、《提高汽车动力性的措施》的学习前提,不能理解行驶阻力将无法理解驱动力平衡方程等知识。
1.2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阐述学习主体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
教学大纲中规定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说明汽车行驶阻力的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大纲的要求,因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汽车行驶阻力的成因及计算方法;参与过程中,感受汽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3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就是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当然说明重难点过程中我们要理清为什么将这部分内容确定为重点和难点。
《汽车的行驶阻力》是学生学习本节后续内容《汽车行驶条件》等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理解第八章汽车的制动性、第九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基础,本课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汽车理论的兴趣、态度和驱动力的形成,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确定重点之二是汽车滚动、空气阻力的成因。
由于汽车理论相较于发动机、底盘等课程抽象、理论性强,而学生在学习方面又具有缺乏主动性,学习主观性强的特点,所以将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和滚动阻力的受力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确定为难点。
2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情分析至关重要,将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学情分析从学生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两方面展开。
2.1 学生特点
学生特点分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非常大。上课班级是技师汽营专业,这些学生校外实习1年半时间,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知识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2.2 学生知识水平
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主要遵循以下“五个知”,即“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知”。
已知:汽车构造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整车结构已具有一定认识,前节驱动力知识奠定了力学分析基础;未知:学生尚不知驱动力平衡方程及行驶中的阻力;能知: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能说明行驶阻力的组成、成因及计算方法;想知:学生对实际应用型问题感兴趣,所以他们会想知道阻力构成以及降低阻力、油耗的方法;怎知: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活动形式来调动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是进行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流程设计的基础,分析清楚教学方法和学情就可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流程。
3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实质是阐述教学活动的引入、展开及结束。教学流程的设计如下:导入新课(5分钟)→新课研习(3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5分钟)。针对《汽车的行驶阻力》内容采用学生6~8个人分组形式教学,同时给每组提供教学用具:项目化学习工作单页、图片、汽车模型及弹簧秤。
导入新课环节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原本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向本堂课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展示图片“马拉松长跑”、“滑冰项目”等比赛场景,适时地提出问题“跟跑有什么好处?”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思路引向“阻力”,在学生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之后即以问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否也存在阻力?都有哪些阻力?”点明本节课内容。
新课研习是将本节课内容过程进行设计,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教学方法结合,说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方法。所以编写这部分内容就是着重讲解教材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问题教学法和项目化教学法。由于版面问题,本文对这几种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不再展开叙述。
课堂小结采用教师总结讲述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时内容,结合本节课介绍的两大阻力,提出问题:加速阻力和坡度阻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最后一部分巩固练习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完成练习表格。
4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以及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同时查漏补缺,点明优势和可能存在的不足,分析本节课中可以预见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1]罗永富.一堂生物化学说课稿[J].卫生职业教育,2007(23):74-75.
[2]张西振,吴良胜.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熊淑英.说课技巧在汽车专业课中得应用[J].科技教育,201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