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2012-08-15臧益军
臧益军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系 江苏 扬州 225127)
高职语文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包容性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但在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类学科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高职语文的地位受到了历史性的挑战。要使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这块园地扎稳脚根,并结出硕果,必须正确地寻找问题所在,应对困难,改革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
1 高职语文面临的困境
对高职语文的冲击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许多人认为,既然高职院校的支点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那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而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和技术,因此,这门课程是完全可以取消的;还有一种看法,他们认为高职教育结构庞杂,专业门类众多,并要用大块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因此,在高职学生负担较重的情况下,高职语文不应该与其他专业学科或基础理论课程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而应主动让位,以免因小失大。还有一种冲击来自高职语文学科自身,高职语文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如学科定位不清、教学目标不明,以及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2 重新认识高职语文的地位
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只有真正掌握自己的母语,才能传承文明、开拓未来。高职学生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语文知识的薄弱,将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职学生对各种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他们个性潜能的施展和发挥。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职院校开设语文学科,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3 高职语文应如何定位
3.1 定位的依据
3.1.1 从学科的性质来看
高职语文是一门处于特殊地位的学科。它应更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体现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使得高职学生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能在语言文字的操作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应在内涵建设方面进行调整,应从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性认识、强化思维功能方面加深知识的深度与厚度。
3.1.2 从教育的对象看
高职学生主要来自高考落榜者,他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力、理解力、消化力要明显薄弱一些。针对这样特殊的学生,高职语文在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方向、选择教学方法、编排教材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准确把握学科的深浅度、有效化解各知识点的难易度,巧妙地编写出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内容。
3.2 定位的原则
3.2.1 人文性与科学性相协调
高职语文首先应体现人文特点。所谓人文特点,就是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人格完善的自觉性,并使学生建立道德责任感和人生价值观。另外,高职语文还应具备科学性。如何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实现高职语文功能的最大化,必须进行大胆探索,既要汲取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优势,树立起“新语文”形象。
3.2.2 基础性与工具性相结合
传统语文教学,主要以完善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为目的,高职语文同样也不应偏离这一轨道。但高职语文应强化它的工具性功能,语文学科主要包括认识语言和运用语言两部分。所谓强化工具性功能,就是要把高职语文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在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3.2.3 多元化与个性化并存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历来备受重视。它既有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的功能,又有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的效果。高职语文也应体现多元化的教育实质,在学科结构上尽可能地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内涵的丰富性。但高职语文的多元化特点必须融汇在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之中,在教学目标设置、教材体例编排、课后练习设计等方面,都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化。高职语文只有建立自身的个性化内涵特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授课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在预习教学内容方面,采用“分任务、压担子”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设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各种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是信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与资料,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图书馆等。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对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分析、归类、合成的能力。然后通过课前抽查、学生互评、教师补充的方式加以督促、鼓励,引导学生注重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教是为了实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其次,是开展课前交流,利用讲授新内容之前的五到十分钟,用话题口头作文、佳作赏析、介绍名言警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情景对话、专题辩论、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练习议题和具体策划均由学生负责,老师只做参谋。
第三,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探索,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其要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原有知识、经验、态度、评价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要明白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见解、主张,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第四,在课堂练习和布置课后作业方面,不仅要做到学以致用,及时巩固知识,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语文知识和能力去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即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去解释类似的语文现象,解决类似的语文问题。
第五,重视作业辅导与批改,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现在教育界极为推崇赏识教育,对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要使得赏识教育真正获得良好效果,还必须找准切入点,也就是说夸学生必须夸到点子上。为此,我们对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时,在认真切实地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同时,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褒奖其创新实绩。例如加强作业的辅导,尤其在作文课上,尽可能地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肯定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鼓励他们有感而发有条理地加以阐述;重视作业批语的作用,尽可能地针对每个同学给予下同的批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
[1]王永兵.走出中职语文教学的误区[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 (4).
[2]王宏.试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之定位[J].文学教育,2010(3).
[3]王俊填.中职学科的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职业时空,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