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戈尔西方民族主义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比较——以《民族主义》与《孙中山全集》为例
2012-08-15许宋莲
许宋莲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31)
同样生于19世纪,逝于20世纪;同样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样有着极强的民族主义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①但是很少学者把眼光拉到更广的范围,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跟国外泰戈尔的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比较。
因此,本文试图以《民族主义》与《孙中山全集》为例,比较泰戈尔西方民族主义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中蕴含的民族主义思想特征,探讨他们的民族主义理论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和不足。
1 概念的界定
民族主义一词在1844年才出现于社会文本中,其基本含义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特别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特别强调促进和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利益以及对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②关于民族的定义非常多,比较泰戈尔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时,笔者使用的是斯大林给予我们的定义。即民族主义:是指社会成员对于自己所生活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的体认,指社会成员对这一共同体的忠诚的心理状态。即社会成员对共同体的体认和共同体的忠诚。
1.1 泰戈尔西方民族主义
在《民族主义》中,泰戈尔分别描述了西方的民族主义、日本的民族主义以及印度的民族主义。本文主要探究泰戈尔对西方民族主义的思想论述。对于泰戈尔来说,从西方文明中兴起的近代民族主义实际上就是一个群体为了能剥夺另一个群体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泰戈尔认为在培育不同民族观念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民族的利益与价值。③
1.2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的一件大事是孙中山根据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提出了全新的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继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继续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斗争和护法斗争,但都失败了。孙中山从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强调“民族自觉”,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谋求国家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同时强调开放的态度对待世界,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孙中山理性的民族主义心态。
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政纲中宣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2 两者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比较
笔者主要是从两者对待民族主义的态度来比较他们的民族主义思想。
泰戈尔是反对西方民族主义的,在他看来,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实际上就是一个群体为了能剥夺另一个群体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他指出“冲突和征服的精神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根源和核心,它的基础不是社会合作,它已演变成为一种完备的权力组织,而不是精神理想。它像一群捕食的野兽,总得有它的牺牲品。”④同时,他还指出“民族的概念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最强烈的麻醉剂。在这种麻醉剂的作用下,整个民族可以实行一整套最恶毒的利己主义计划,而一点也意识不到他们在道义上的堕落——实际上,如果有人指出,他们会感到非常恼怒。”⑤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在印度,我们正在遭受由于西方精神和西方民族的冲突而造成的痛苦。民族吝啬地将西方文明的好处施舍给我们,力求将施舍物体的营养尽可能限定到接近维持生命力的最低程度”因此,泰戈尔否定西方民族主义,主张像东方文明学习,例如向日本学习,“在亚洲,无论人民在何地得到了西方的真正教益,它都是无视西方民族的,只因日本能够抵抗西方民族的统治,它才能从西方文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⑥最后他总结出,西方文明“排他的文明,依靠别人繁荣兴旺,却不让别人得到它的好处,这就宣判了它本身在道义上的死刑。由这种文明产生的奴役,不知不觉在耗尽它对自由的爱好。”⑦
泰戈尔能够指出对本民族利益的过分夸大使得他们总是野心勃勃,也使得民族主义常常和暴力与侵略战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笔者看来,泰戈尔对西方民族主义的看法太过悲观,只看到西方民族主义中消极的一面,没有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泰戈尔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有原因的,即泰戈尔认为的“西方文明中的那种互不信任是造成西方式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原因,因为西方民族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他们是扩张的,同时他们还历经外来的掠夺,所以他们是互不信任的。”⑧那么笔者就认为这个理由是比较牵强的。因为泰戈尔说要像东方文明学习,但是谁说东方文明中资源就无限,就不会发生这种信任危机?因此,在这个角度上,笔者更倾向于孙中山新三民族主义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义。孙中山能够以中国眼光看世界,又以世界眼光看中国,不断的发展民族主义,他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与世界各民族的关系。他不仅看到民族主义中的消极方面,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同时,他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世界各民族,他追求以和平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相处的国际新秩序为长远目标,努力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有机统一的理想。
孙中山长期流亡国外,他积极吸取国外的民族主义思想。他提出:“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是国家图发达和种族图生存的宝贝。”⑨在新三民主义中,随处都蕴含着孙中山开放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克服了旧三民主义中的缺陷,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革命的纲领,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进行了揭露,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政治主张。同时提出要以“民族自决”来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这些主张都可以看出他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民族主义。
同时他尽量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趋势相吻合,试图找到一条和平发展的大同道路。与一般民族主义者所不同的是,孙中山具有广阔豁达的开放胸襟和远大目光,以及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的理想。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欺凌压迫的同时,他又反对盲目排外,坚持国与国之间以“益增睦谊”原则去处理各种关系。因此,他主张“必须使我们的国家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⑩
在笔者看来,孙中山民族主义相比较泰戈尔的另一点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形势的发展适时地赋予其新的因素,不断地完善、打破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的族类意识、华夷观念等局限性,能够从实际出发来完善他的民族主义。笔者认为孙中山对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对我们当代民族主义的引导是有积极的影响的。只有不断跟进时代的步伐,完善,改进我们对待其他民族的看法,以健康的民族主义去对待世界,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向前。而泰戈尔对于西方民族主义中太过于消极的认识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的盲目排外心理。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爆发特大地震,但消息传到中国之后,发生了某种异于寻常的“网络抗战”国人的幸灾乐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部分中国人盲目排外的非理性民族主义心态。
3 小结
在对待民族主义态度的比较中,笔者更加倾向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泰戈尔对西方民族主义的看法太过悲观,只看到西方民族主义中消极的一面,没有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孙中山民族主义相比较泰戈尔的另一点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形势的发展适时地赋予其新的因素,不断地完善、打破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的族类意识、华夷观念等局限性,能够从实际出发来完善他的民族主义。
[1]张丰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2011(05).
[2]徐迅.民族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周骅.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泰戈尔民族主义思想探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4]泰戈尔.民族主义[M].谭仁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著.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注释:
①张丰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2011(05)
②徐迅.民族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1.
③周骅.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泰戈尔民族主义思想探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④⑤⑥⑦⑧泰戈尔.民族主义[M].谭仁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11,23,10,18,16.
⑨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44.
⑩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 19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