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探讨

2012-08-15犹家斌冷继茂

绿色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叶龄大田分蘖

犹家斌,冷继茂

(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瓮安 550415)

1 引言

杂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利用在旱育秧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在大田进行稀植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一项耐寒、抗病、增产、省水、省工、省种的栽培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旱育培育壮秧,通过大田少苗浅植,改善个体的营养条件和群体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稻分蘖特性,促分蘖早生快发,利用杂交水稻的大穗优势,壮个体、促群体、攻大穗实现高产。2011年龙塘乡尖坡村坪庄组实施了5.7hm2杂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其高产栽培示范区平均产量628.3kg/667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杂稻旱育稀植基本技术

旱育秧壮秧的标准是为中小苗秧龄25~30d左右,叶龄4~6叶,叶片直立,茎基部扁平,50%植株带蘖,百苗干物重3g以上;大苗秧龄35~45d,叶龄7~8叶,苗高25cm左右,分蘖率95%以上,单株带蘖3.5个左右,白根多,茎基粗壮。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示范点上选用了江优9527和湘优109两个高产品种,用旱育保姆拌种方法将稻种在45℃左右温水中浸泡30min后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待谷壳湿润无明水时,按500g干谷用150g旱育保姆的比例,将湿稻种慢慢加入盛有拌种剂的面盆中,边加边搅拌,直到将拌种剂全部均匀地包裹在种子上,随拌随播,否则旱育保姆吸湿粘结,播种困难。

2.2 苗床地选择与准备

选择排灌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背风向阳的旱地或地下水位高的稻田作厢培肥。示范区内有油菜田也有冬闲田,育大苗油菜田、望天水田用,清明前后播种,大田留苗床地40m2/667m2,播芽谷 1500g,秧龄 50 ~65g,叶龄 7 叶,平均带蘖3~5个左右,即可移栽;育小苗烂田、冬闲田用,3月下旬播种,大田留苗床地20m2/667m2,播芽谷1500g,秧龄20d左右,叶龄3.5叶,平均带蘖1个即可移栽。

2.3 苗床的整地与培肥

有机肥培肥法为头年初秋,农家肥按10kg/m2、过磷酸钙200 g/m2拌匀施入10~15cm土层内;沼液培肥法为在播种前20d,沼液用20 kg/m2,普钙200 g/m2兑好施入床土,加盖地膜发孝;应急培肥法为播种前10d,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 kg/m2拌匀培肥。播种前3~4g耕地碎土,1.2~1.5m 开厢(用无纺布1.5m开厢),厢高 0.1m,然后施入少量氮、磷、钾复混肥,禁用碱性肥料。

2.4 苗床的消毒与调酸

床土pH值超过6.0时,必须调酸至6.0以下。硫磺粉调酸法:pH值 6.0~6.5时拌入硫磺粉50 g/m2,pH值大于7时拌入100 g/m2硫磺粉,兑水施入10cm土层内;酸醋调酸法:用1%食用醋100 g/m2兑水10 kg泼浇。苗床消毒用70%敌克松2.5 g/m2兑水3 kg喷雾。

2.5 苗床的播种与管理

浸好种、催好芽后即可进行播种。播期宜早,一般可比常规育秧法提早10d左右,有利于中迟熟组合早熟、高产。

(1)播种程序。浇水(床土湿透)—消毒—播种(播芽谷大苗 50 g/m2、中苗 100 g/m2、小苗 150 g/m2)—压种(用薄膜包木板将谷轻压入土)—盖土(用细土盖种,以不见种子为宜)—拱棚盖膜(以平顶最好)。

旱育秧苗是“以水控苗、以肥促根、以根促蘖”。搞好苗床管理是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苗床管理的重点应抓好膜内温湿度和床土水分含量调控。

(2)播种至出苗。注意薄膜封闭,保温保湿,此期一般不浇水,要注意检查床土,防止过湿影响床温。若发现苗床局部土壤发白,应及时补水。若遇高温天气,膜内温度达35℃时,可适当揭膜通风降温。

(3)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注意控温控湿,防止秧苗徒长。此期应控制膜温20~25℃为宜,根据天气情况揭膜通风降温。对于雨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控水较难的地区,除加深开沟外,可在一叶一心期,每用15%多效唑0.2 g/m2兑水100 g喷施,以控长促蘖。

(4)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做好通风炼苗工作,以增强秧苗抗寒能力,在日均温稳定在15℃时,开始揭膜炼苗,应注意通风时间由短而长,循序渐进,逐日增加练苗时间。此期一般应保持苗床土壤以干燥为主,只要叶片不卷,即可不浇水。

(5)二叶一心后。此期秧苗抵抗力弱,苗体相对生长旺盛,应注意防寒,补充土壤水分,秧床缺水时,床土干燥,中午叶片打卷,早晚叶尖无水珠或水珠小,应及时喷水,如遇连续晴好天气,每1~2d需浇一次水,这样有利于秧苗由自养向异养顺利过渡,既可防止青枯死苗,也可防止僵苗。当外界气温高时,要全面通风炼苗,最好是日揭夜盖,至4叶期可日夜揭膜,有利于秧苗素质提高,在二叶一心期,应施一次肥,用尿素25 g/m2、过磷酸钙40 g/m2、氯化钾10 g/m2兑成1%溶液浇施,或仅用硫酸铵20 g/m2,施后再喷清水洗苗,以防肥液烧苗。移栽前3~5d,根据苗情施一次“送嫁肥”。

3 杂稻旱育稀植大田管理

3.1 适时移栽

杂交水稻旱育秧移栽期应根据当地前茬作物熟期、气候条件、秧龄等确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是确定移栽期的关键,当日平均温度稳定15℃以上时,是移栽的最早期限。旱育秧秧龄弹性好,小苗(叶龄3.5叶左右)、中苗(叶龄5.5叶左右)、大苗(叶龄7.5叶左右)移栽均可获得高产,但宜适时早移栽,促进早生快发,充分利用季节,延长大田营养生长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产量。秧田起秧时,应连同3cm土层一并铲下,若需拨秧,应大苗1株、小苗双株依次拔。插秧时宜带土浅插,以发挥低位分蘖早生快发的增产优势,插秧入土深度2cm。栽插时要求薄水现泥,秧苗要随铲随插,不插过夜秧,插秧后保持2cm浅水层。

3.2 合理稀植

旱育秧秧苗素质好,具有早生快发的优势,为了促进个体的生长发育,应降低密度,以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促进群体最大发展。但稀植必须有下列条件:秧苗有良好的秧苗素质;大田土壤肥沃,能提供水稻生育所需营养物质,有利于早生快发,保证在有效分蘖期内形成大蘖壮蘖,达到预定穗数,争取大穗。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本田肥力、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采用30.0cm×16.7cm,或宽窄行(29.7cm+19.8cm)× 16.5cm,插 秧 1.2 ~1.5万穴/667m2,对秧苗素质差,土壤肥力低,分蘖性弱的,移栽规格可适当密些。

3.3 科学施肥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适宜增加分蘖,特别是早分蘖、大分蘖成穗,形成大穗大粒为目标。因此,在肥料使用上,要结合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大田肥力水平等条件合理施用,促进稻苗早生快发,保证群体及早达到预定穗数。一般大田施N肥10~12kg/667m2,P肥5~8kg/667m2,K肥8~10kg/667m2。土壤肥力条件好、组合分蘖特性强的,施肥量可适当减少。各个时期施肥,应掌握好以下几点:基肥要足,基肥的作用是为栽秧后秧苗早生快发提供肥力条件。基肥占大田总施肥量的60%左右。基肥要以农家肥为主,辅之以化肥。一般施有机肥1000kg/667m2、尿素15kg/667m2,或碳酸氢铵50kg/667m2、过磷酸钙15~25kg/667m2、氯化钾 7.5 kg/667m2。追肥要早,追肥一般要在插秧后5d左右,当全田大部分秧苗出现新叶时施用,以早促分蘖,若追肥迟,使达到预定苗数的时间延长,肥效高峰错过有效分蘖期,易增加无效分蘖。当达到预定苗数时(25万左右),要及时控苗。穗肥要巧,穗肥的作用是促进幼穗颖花分化,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防止颖花退化,防止早衰。但该期施肥,不仅促使枝梗分化、穗粒数增多,也容易促使节间和叶片伸长,恶化株叶形态,空壳率增加。因此穗肥施用一定要看苗,当叶色较淡的低肥田,可适当提早施用,若叶色浓绿、肥力高的田块可少施。穗肥施用一般在倒二叶露尖后,用尿素4kg/667m2左右,或在剑叶出生时(保花肥),用尿素2kg/667m2左右。缺钾田块可适量补钾。粒肥要补,杂交稻旱育稀植,一般穗型较大,且杂交稻存在明显的“二次灌浆”现象,应在后期酌情施用粒肥,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当叶色褪淡时,可采用根外施肥办法。一般用0.5~1kg/667m2尿素加水 750kg,或磷酸二氢钾0.15kg/667m2+尿素 0.5~1kg/667m2+水 50kg/667m2喷施。

3.4 合理用水

应满足各个时期水稻生理和生态需水。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管理为主。主要掌握: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插秧后深水护苗。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分蘖期保持水层3cm左右水层,促早分蘖、低位蘖、多分蘖。当群体苗数达预定苗数80%时,应立即晒田,宜多次轻晒,控制群体,防止过大。穗分化期浅水灌溉到开花,此期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大的时期,不可缺水。灌浆期间干干湿湿,灌水与落干反复进行,以利增加土壤氧气,达到通气养根、以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的目的。收割前切忌断水过早,以防茎叶早衰,影响粒重。进入黄熟初期排水落干,以利收获。

3.5 防治病虫草害

插秧后5~7d,用丁草胺0.1kg/667m2,拌细土25~30kg均匀撒施。亦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他类型除草剂。病虫害防治应根据当地常发病虫的预测预报,积极防治好稻瘟病、纹枯病和螟虫等。

4 杂稻旱育稀植示范体会

4.1 秧苗素质好

(1)根系活力强。水稻旱育秧是指在旱地土壤环境中培育秧苗,旱地通气性好、含氧量多,促进秧苗根系发达、根毛增多、活力增强。据测定,旱秧根系生长量、发根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比水育秧高,且旱育栽培根系在田间横向分布均匀,白根多,85%左右的根系集中在10cm耕层。

(2)秧苗植株矮壮。由于旱育水分相对较少,地上部生长变慢,植株矮壮。主要是叶鞘变短,叶面变窄,叶肉变厚,单株绿叶数增多,地上部干物重增加,分蘖率增加,是一种茎基扁蒲的多蘖壮秧。

(3)抗逆性强。旱育秧苗单株叶面积小,减少了蒸腾面积。据测定,旱秧的含水量较低,一般为植株干重的70%左右,比常规湿润秧低10%左右,组织结构严密、体内高能营养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高于常规秧,因此其抗逆性强,有利于水稻早播早插,增大了温光资源的利用程度。

4.2 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结实性好

由于旱育秧根系发达,发根力强,又是带土移栽,植伤少,移栽后几乎没有返青期,分蘖早、分蘖节位低。根系发达,增强了吸水吸肥能力,增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增穗、增粒、增重。旱育稀植水稻群体分蘖发展平稳,个体分蘖旺盛,个体壮,群体稳,成穗率高。

4.3 光合作用强,物质积累多

从个体来看,旱育秧碳素和氮素的同化能力均比常规湿润秧高,叶片细胞质浓度和叶绿素含量也比常规湿润秧高,光合作用强度也高。从群体结构来看,旱育稀植秧苗移栽后,由于基本苗少,群体起点低,分蘖前期叶面积始终比密植群体小,但单位叶面积干重高,叶片厚度大,且上部叶片直立,冠层挺拔,改善了群休各叶层的光照情况,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分蘖高峰期,稀植栽培群体分蘖消长平缓,叶面指数增长也平稳;而常规栽培法叶面积指数猛增,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过大,下部黄叶增多,呼吸消耗增大,不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另外,旱育稀植水稻叶层配置合理,高效叶面积(顶三叶)比例高,稀植通风透光好,改善中下层光照条件,使得上、中、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光合产物积累多。

[1]武崇民,潘凤娥.水稻早育秧技术[J].云南农业,2012(3):23.

[2]吴 敏,鲁向阳.播种量对水稻早育秧苗质量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5):56~58.

猜你喜欢

叶龄大田分蘖
2020年富岛侧深施肥试验总结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