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低碳生活的内容与途径探讨

2012-08-15杨冰梅

绿色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能源人类经济

杨冰梅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环境保护局,辽宁 鞍山 114300)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目前必须面对的课题。

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领域,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从第一代能源薪柴,到第二代能源炭,再到第三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就是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向可持续、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的过程。

2 低碳生活的概念

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由于气候变化而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忧虑,并由此认识到: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3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3.1 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的社会基础

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迈向生态文明的又一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包含3方面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要降低单个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就要促进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要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要改变高碳消费倾向,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实现低碳发展。进入低碳生活时代代表了人类的生存需求,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愿望。

3.2 低碳生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生活——低碳生活。顾名思义,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低碳生活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它提倡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意味着返璞归真,不但生活成本低,而且更健康、更天然。低碳生活作为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它既不同于因贫困和物质匮乏而引起的消费不足,也不同于因富裕和物质丰富而引起的消费过度,而是一种不追奢、不尚侈、不求量的健康、平实、理性和收敛的消费方式,既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又同时考虑为人类的发展储蓄应有的空间和资源。

低碳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质量观。低碳与发展并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在较高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低碳生活。低碳就是在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于改善环境的情况下,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所以低碳不但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反它会将人类的生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低碳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人们实现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使人类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生活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生活模式,是使人类社会在环境系统工程的单元中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低碳生活是在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资料的供给、利用和消费理念的一种转变,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一种文明导向。

3.3 低碳生活是促进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实现低碳生活,具体来说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大处说,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上下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宏观方面,低碳生活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新能源经济和环保产业。这些代替石油、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低能耗和低排放。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在微观方面,可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着手实现低碳生活。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源约占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据统计,美国每年丢弃的塑料袋等于消耗了1200万桶石油,而我国每年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也已超过惊人的1万亿个。将一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衣服后不用洗衣机甩干而选择自然晾干也可减少2.3 kg的二氧化碳排放……只要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低碳居家、低碳消费、低碳出行,低碳生活就会成为现实。

3.4 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

4 低碳生活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多方促进

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也需要企业积极跟进,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上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要实现宏大的低碳发展战略,还要注重很多细微之处。这些“细微之处”不仅是生产行业中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都有责任立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践行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公民的国际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实现“低碳经济”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猜你喜欢

能源人类经济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类第一杀手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