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融水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及成效

2012-08-15覃森林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林改林权林农

覃森林

(广西融水县林业局,广西 融水 545300)

1 引言

融水县林改总任务为33.54万hm2,是广西林改任务第2大县,2009年7月,融水县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现已基本完成。林改工作启动以来,程序符合政策规定和要求,林改方案体现广大村情民意,操作环节严把质量,实施过程依法依规,政策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林改工作群众满意度很高,到目前为止,没有因林改工作发生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也没有严重乱砍滥伐或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发生。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2.1 基本情况

融水县地处广西北部,辖16乡4镇205个村,总人口50.59万人,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13个民族,土地总面积46.8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7.6万hm2,有林地面积34.33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8.5%;涉及林改的村民小组1446 个,农民108950 户435800 人,素有“毛竹之乡”和“杉木王国”之称。“十一五”期间活立木总蓄积量2189 .68万m3,年均产商品材35万m3,毛竹450万根。2010年该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5252 万元,同比增长2.33%。境内设有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泗涧山和滚贝老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有贝江河和思英两个国营林场。

2.2 林权制度改革新貌

(1)确权发证情况。该县集体林地总面积33.54万hm2,完成确权发证面积31.03万hm2,确权发证率为92.5%。

(2)确权到户情况。该县完成确权到户林地面积28.78万hm2,确权到户率为85.8%。

(3)均山到户情况。该县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21.29万hm2,均山到户率81.1%,生态公益林均山到户面积3.05万hm2,均山到户率为63.9%。

(4)林权证核查准确情况。该县林权证核查准确率为98.9%。

(5)纠纷调处情况。自林改工作启动以来,该县累计发生山林纠纷案件1274 宗,已调结1161 宗,调结率为91.1%。

(6)档案归档情况。该县累计完成了583个村组的林改档案归档工作,占总任务1446 个村组的40%。

2.3 存在的问题

(1)随着林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山林纠纷集中凸显出来,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随之突显,且调解的难度大。

(2)配套改革滞后,林业生产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3 林改工作的主要内容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林改工作健康开展。林改工作头绪多、问题难,技术要求高,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保证了参与林改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一支懂业务、肯吃苦、爱岗敬业的工作队伍;积极研究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地纠纷的处理办法和机制,形成了以县级为主体、相关单位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有力地推进了林改工作。各级部门多次召开林改分析会、现场会和督查汇报会等,采取了非常办法、非常措施,全力推进林改工作,形成了全县上下全力推进林改、合力推进林改、高位推进林改的工作格局。

(2)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林改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群众是林改的主体。为了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先后组织文艺队、芦笙队、业余剧团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林改政策宣传巡回演出220余场次,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板报、简讯等形式宣传林改。不仅发放致农民一封信,赠送宣传挂历和林改工作漫画、工作流程等宣传资料,还与广西林业、广西画报、新苗山等媒体联办林改专栏;通过林改短信平台,群发林改宣传短信,建固定宣传牌,书写临时标语,以及山歌、苗歌、侗歌比赛等形式宣传林改。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渠道地广泛宣传林改政策法规,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该县林改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林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严把政策法律关,确保林改又好又快。一是在村组方案制定上,坚持做到“三上三下”,内容齐全,村民议定事项明确,分配方案实际、详实、有效,力求充分体现广大村情民意。二是在林改审核上,严把质量关。县林改办成立了4支林改巡回督查队,围绕“三公示一公告”、“四签两不准”和两个2/3的政策规定,分片对全县林改工作巡回检查指导,切实加强对林改各项工作步骤的督促检查。三是在均山到户上,严格认真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集体林地以均山到户为主的政策。目前在已完成的林改面积中,均山到户率按照政策要求,均达到和超过上级规定指标。四是在档案归档工作上,采取“专家指导,专人负责”模式。为了加强和规范林改档案管理工作,及时下发了《融水县林改档案管理制度》,采取集中、分片、单独培训、蹲点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档案管理培训。为加强林改档案管理暨材料审核归档的业务培训学习,特安排县档案局主要领导亲自抓此项工作;县林改办成立林改档案管理组,认真收集、整理和完善林改档案,并按时归档。各乡镇也安排专职林改档案管理员和林改档案柜,做到林改档案有人抓、有人管、有地方放。

(4)抓好林改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保证档案质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林权确认的范围、内容、顺序进行整理归档,认真细致地按要求标准审核、整理、装订档案资料,保证林改资料的审核和录入工作,做到归档资料准确无误。在林权证发放以后,村集体保留林地的林权证也可以由乡(镇)统一管理,以防止林地非法流转以及滥伐林木、乱占林地的现象发生。

4 林改工作的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激发了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2011年全县完成造林0.51万hm2,是造林最多的年份之一。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全县山林火警火灾和乱砍滥伐等毁林案件明显减少。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①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以及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③通过改革,林农可以用林权证抵押贷款并投资入股,增大了融资能力,发展林业的后劲明显增强。过去许多村民委员会没有集体经费来源,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民收入普遍提高,“空壳”村现象明显减少,林下特色经济发展迅猛。

(4)缓解了农村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有关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缓解或化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5 结语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耕地延伸到林地,其核心就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通过“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林农,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利有其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一场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1]陈茂景.对规范林业行政权力运行的几点思考[J].绿色财会,2010(1):31~32.

[2]田淑英.集体林权改革后的森林资源管制政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1):90~95.

[3]张铁力,王静忠.对造林绿化政策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0(1):314.

猜你喜欢

林改林权林农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江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林改后资源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权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