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集体林及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2-08-15梅,付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天然林生态效益林区

罗 梅,付 健

(贵州省赫章县林业局,贵州 赫章 553200)

1 引言

随着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其政策影响力已经逐渐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集体林区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相关政策、强化资源保护、全面禁止砍伐林木等,对集体林区的群众和企业相关利益产生着影响,同时也对集体林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着影响,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将严重制约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需引起足够重视。

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产生的影响

对于集体林及社区经济发展来说,由于推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而产生的影响,需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2.1 产生连锁性不良反应

在我国林业产业链的链条中,木材生产是重要环节。如果推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将全面禁止采伐天然林或者人工林,必然带来相关产业链条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对于以木材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采伐业、加工业及运输业、服务业等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减少国有林场、森工企业以及集体林场、农户的既得利益,减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也对当地由于木材行业而产生的税收有所影响。同时,森林作为林区生产及生活的重要材料,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必将影响林区人口的收入与生计[1,2]。对于社区来说,集体林已经成为乡村提留、办学校、修路等重要的资金来源,一旦停止采伐木材,将断掉社区的集体福利。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集体林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2.2 进一步推动森林分类经营

经大量生产实践表明,通过采取森林分类经营模式,可极大发挥有限林地的价值,同时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过去,经营森林资源,单一地停留在取材方面,结果毁灭了大量的天然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推行森林分类经营模式,势在必行。通过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兼得发展[3]。

2.3 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天然林大多以混交林形式为主,其中涉及到各种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还有一些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中医瑰宝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营养价值极高。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就是保护植物,增强有价值植物的储藏量,实现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2.4 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得到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但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森林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天然林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自然交替过程,具有抗逆性能强、生产水平高、物种多样化等特征,尤其在混交林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森林群落,稳定性极强,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氧气,对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4]。因此,保护天然林俨然成为保护环境的首要步骤,加快天然林的恢复,实现完整的结构与林相,对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2.5 实现整体经济效益

一方面,从天然林的性质来看,其生态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价值角度来看,天然林的生态价值也比采伐木材的经济价值更重要。以宏观角度为出发点看,由森林产生的强大生态效益,可有效避免产生自然灾害,减少不必要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既可改善环境,也可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为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3 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相关建议

由以上分析来看,虽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集体林及社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其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只有坚定信心,继续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才真正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任务。但是也应意识到,负面影响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制约作用,因此只有采取妥当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重保障[5]。

3.1 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当前如果继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可能已经超过森林资源的承载力;反之,如果单纯强调生态效益,也会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推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恰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首先,加大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仅依靠工程战略显然力量单薄,应以全局发展为出发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其次,加大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应力求森林资源的完整性,更好地发挥森林价值[6]。过去,由于片面追求森林的经济利益,结果冒犯了生态效益,造成林业效益的外溢部分难以得到补偿。再次,巩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成果,完善利益体制,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单纯依赖国家的投入或者企业投资,是难以长久运行的,必须发挥政策手段、经济手段的长久作用。例如,实现森工企业的转轨,开发并利用多种有效资源,减少对天然林的依赖。落实以上各项措施的关键在于,将国家政策与调动企业、群众积极性相结合,切实保护群众利益,通过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天然林保护的长效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2 做好林区补偿工作

以天然林的产权角度为出发点,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将全面禁止对集体所有森林资源的采伐,禁止林区群众使用森林资源。实际上,这对林区群众非常不公平。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国家想从群众手中拿回森林资源使用权,必须支付相应费用。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产权交易原则,合理合法获得森林资源使用权,依据市场价格支付费用。但是以当前执行的政策情况来看,主要是采取强制性手段,强行剥夺森林资源使用权,对林区群众的利益产生极大伤害,不仅不利于调动群众加入天然林保护的积极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矛盾,不利于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国家发展状况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有关集体林区的补偿工作,应考虑以下两大标准:其一,以国有林区补偿为准[7];其二,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林区群众基本生活的补偿,如群众自用木材或者销售木材的采伐、林木再利用等产生的损失,应优先予以补偿,以满足群众生存和子女上学等基本需求,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正面力量。

3.3 妥善处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我国制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相关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忽略了可能对集体林及社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同时,由于大多数工程的实施处于天然林资源的富集地区,社区经济的发展尚未意识到生态灾难的严重后果,而推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反而对社区经济的既有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在今后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资源的保护,提高其利用的效率,考虑国家政策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协调关系[8]。

一方面,补偿相关资源保护区。对于天然林资源保护来说,涉及到全国人民的利益,应以国家角度为出发点,加强对资源保护而产生损失的补偿力度。合理确定由于工程实施而对集体林及社区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禁止采伐而形成的税收损失,加快调整与补偿步伐。另一方面,逐渐下放权力。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果某一产业项目的发展前景看好,则国家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地方优势资源的发展,加快社区经济发展动力。

[1]朱冬亮,秦武峰.天保工程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视与反思[J].林业经济,2010(12):56~59.

[2]陈 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3]宋欲春.浅谈天然林资源保护[J].民营科技,2011(12):122.

[4]杨根芳,梁 丽.浅析保护天然林资源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J].陕西林业,2010(3):23.

[5]张晓静,刘小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林区贫困影响的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9(5):18~22.

[6]贺碧莲.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云南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纪实[J].致富天地,2011(12):56~57.

[7]张 晶,刘 畅.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若干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3):222.

[8]刘玉国.关于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7):62~63.

猜你喜欢

天然林生态效益林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