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雍县薇菜资源分布及生境调查

2012-08-15张兴强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纳雍县海拔高度株数

韩 郸,张兴强

(1.贵州省公益林管理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 贵阳 550003)

1 引言

薇菜是由蕨类植物紫萁科(Osmundaceae),紫萁属(Osmunda)的紫萁(O.japonica Thunb.)或分株紫萁(O.cinnamomea L.var.asiatic)的嫩叶加工而成的山野菜,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A、B1、B2、C,因其营养丰富、无公害、无污染、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为合理利用薇菜资源,笔者对纳雍县薇菜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当地薇菜的人工栽培、引种驯化等方面提供参考。

纳雍县位于贵州西北,毕节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04°55′44″~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土地面积2 448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东北低,海拔最高2 476m,最低1 050m,平均1 685m。全境峰峦叠起,沟壑纵横,岩溶地貌较为发达。全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6℃,平均日照1 179.9h,年均降水量1 243.5mm,年均雨日217d,无霜期250d,适宜农作物生长。成土母岩主要由砂岩、页岩、变质砂页岩、碳酸岩组成。土壤按土类分,以黄壤为主,黄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土次之,黄壤是该县主要地带性林地土壤。地带性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由次生植被所代替,境内蕨类植物分布广泛[2]。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纳雍县城为中心,向周边分别沿通往毕节市赫章县、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和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水城县6条干线公路逐条进行,按不同海拔(50m高差)、地形因子(山脊、山体上部、中部、下部、山谷、溪旁等)、岩性分别设置5m×5m小样方调查,详细记录母岩、土壤、pH值、坡度、植被状况、薇菜株数及生长状况,然后根据内业统计,得出薇菜在不同自然区域、不同海拔高度等的分布及生境状况。

3 调查结果

3.1 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

按海拔高度的不同,薇菜在海拔1 100~2 200m均有分布。其中1 300m以下和2 000m以上分布较少,仅为600株/hm2;海拔1 300~1 450m为1 500株/hm2;海拔1 500~1 800m之间其分布的株数在3 000~6 000株/hm2之间;海拔1 850~2 000m为1 900株/hm2。海拔1 100~1 450m之间,薇菜植株平均高度为31cm;海拔1 500~1 800m之间,薇菜植株平均高度为38cm;海拔1 850~2 200m之间,薇菜植株平均高度为28cm。可见,海拔1 500~1 800m之间,是薇菜最佳适生区。

3.2 在不同地形因子的分布

按地形因子不同,薇菜在山体中下部和谷部分布较多,上体中部株数在3 000~5 500株/hm2之间,植株高度在32~40cm之间;山谷侧、洼区、溪旁的株数在5 000~7 200株/hm2之间,植株高度在35~45cm之间;而山脊和山体上部的株数相对较少,仅为650株/hm2,植株平均高度为28cm。据分析,谷部、洼区、溪旁等地的土壤肥力状况、湿度以及透水性均比山脊、山顶良好。

3.3 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分布

根据调查,薇菜在碳酸岩大面积裸露、石漠化严重区域未见分布;在砂页岩、紫色岩发育的黄壤、黄棕壤、紫色土上分布广泛。在pH值为6.0~6.4的土地上,薇菜植株平均高度为26cm;在pH值为6.5~6.9的土地上,薇菜植株平均高度为38cm;在pH值为7.0~7.2的土地上,薇菜植株平均高度为24cm。可知,土壤对薇菜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薇菜最适合生长于弱酸性土壤。

3.4 其他生长习性

通过对薇菜生境调查,光照强度过大的环境薇菜植株矮小,而光照强度较小,薇菜植株生长较高,但较细弱,比较适合在遮光度30%~40%的林下生长[3];在山体坡度16°~45°之间分布广泛,生长较好,平缓坡和险坡分布较少;在腐殖质层较厚的林地生长明显优于腐殖质层薄的林地,其原因在于腐殖质层有大量枯枝落叶,在薇生物作用下分解腐烂后具有保肥保湿能力,能供给薇菜生长所需养料,促进薇菜生长。

4 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薇菜在纳雍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但由于各地岩性、海拔高度等差异,在水平分布上以纳雍县东部、西部、南部分布较广,中部次之,北部相对较少。主要生长在海拔1 500~1 800m之间山地,喜透水性、土壤肥力良好、弱酸性的土壤,喜温凉湿润环境,一般在山体中下部、谷部、洼区、溪旁等地生长较好。

[1]罗世家.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8~10.

[2]贵州省纳雍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纳雍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3]梁运江,李 伟,王维娜,等.薇菜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183~185.

猜你喜欢

纳雍县海拔高度株数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不同海拔高度对柳杉生长及材质的影响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
纳雍县委离退局开展“三爱一践行”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无怨无悔二十秋——记纳雍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董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