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化县杨树“低质林”改造核心技术探讨

2012-08-15彭兴利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低质杨树林树势

彭兴利

(河北省隆化县林业局,河北 隆化 068150)

1 引言

河北省隆化县现有杨树1.13万hm2,主要分布在川防、四旁、沟谷等地段,或集中连片或分散栽培。由于栽植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完全落实杨树标准化栽培的不足1/4。而大部分栽植的杨树因没有进行植前科学整地,规范化栽植,形成了长势一般的“小老树”。如果遇到一些特殊年景,这些“小老树”则出现枯枝、死株现象,杨树“低质林”由此形成。为了将这些杨树“低质林”尽快恢复改造,使其早日步入正常生长轨道。笔者依据多年工作实践,从所见到的几种类型中,总结制定了“低质林”改造核心技术,供业内人士参考。

2 杨树“低质林”的含义

杨树“低质林”特指叶片色泽不正、树相差、感染“烂皮病”较多的杨树幼林或近成熟林。常见类型如下。

(1)叶片色泽不正。一片正常管理的杨树林,无论从远看,还是近看,它的叶片色泽都非常“浓绿”,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黑绿”。如果一片杨树林色泽不是“浓绿”,那么它就应该列入“低质林”范围。凡叶色浓绿的杨树,长势也一定很好,反之如果叶色很淡,这就标志着树势很弱。树势弱的杨树林不仅年生长量低,更主要的是感染“烂皮病”的株体必然出现。如果采取“头痛治头、脚病治脚”的治标办法,单位面积保存的株数会越来越少。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恢复树势的措施,通过加强管理,达到增强树势的目标。

(2)树相差。树相具体表现为当年中心主枝生长量叶量多少、冠幅大小,等等。以“少先队”杨树为例。定植的第1年中心主枝应有15~30cm的生长量;第2年中心主枝应有100cm的生长量;第3年应有170cm的高生长量,并且从第3年起,向后推迟14年,每年都应有170cm的高生长量。如果栽植的“少先队”杨树达不到上述指标,就说明“树相”较差。山地杨树达不到上述指标是受多种原因制约,但达到总量的70%是完全可以的。

(3)掉队现象。所谓“掉队现象”,是指初始栽植的杨树,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死株现象,不断地出现自然减员。在不采取补植的条件下,单位面积树体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称之为“掉队现象”。“掉队现象”产生的原因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掉队现象,最终导制的结果就是“林相”混乱,高矮不一,粗细不匀,如此任其发展下去,到头来只能是一片“低产林”和“低效林”。

3 造成杨树“低质林”的主要原因

从该县实际情况看,造成杨树出现“低质林”的主要原因,有当初选择发展品种的失误,有经营管理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基础不牢的缘故。下面就此问题,剖析如下。

(1)品种选择。隆化县林业局从2009年开始,已经下达了终止“北京杨”杂株繁育计划。按照项目安排,从2012年春起,北京杨杂株正式退出生产舞台。目前,在该县推广的杨树品种就是“少先队”品种。虽然还有少量北京杨杂株出现,但因数量少成为不了主流。正是把“少先队”品种做为本县主推品种,才获得了隆化杨树的成功。如果从区划来界定的话,北京杨在隆化只能算是“半适宜”栽培区,根本谈不上适宜栽培,且越往西移及北上,这种不适宜的现象越明显。

(2)管理粗放。许多人总以为杨树栽植成功后就不用再投入管理资金,这种凭天收思想极其严重。实践证明,杨树从始至终是需要人为管理的,尤其是前4年至关重要。首先,杨树叶量较大,需水量是很高的,没有水保驾很容易出现问题;其次杨树是易受虫害为害的树种之一。例如在栽植的前1~3年,小小的大绿浮尘子就是杨树生命的克星。如果控制不力轻者树势衰弱,稍微严重一点就能致杨树全园毁灭,每年的9月25日至10月1日之前,是防治大绿浮尘子的最佳时期。

(3)基础不牢。所谓的基础,特指栽植时坑挖得不标准和穴内没有改良土壤。对于栽杨树来说,“深”挖穴、“深”栽植就是杨树标准化栽培的精髓,谁掌握了这把“金钥匙”,就等于获得了通向成功之路的资本。世界杨树发展先进国家意大利,一个“深”字达到了平均每亩产30m3的高产材量。在我国只要理解这个“深”字,实践这个“深”字,达到30m3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达到60m3也不是幻想。

4 解决杨树“低质林”的关键技术

4.1 改造原则

因地制宜,一园一策。只要每亩还有40株以上的林地,最好不要选择重栽,而要从改造“低质林”入手,促使杨树尽快恢复生机。要明白“低质林”形成的原因,从表象上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实际是地下部分老化不前的结果,一定要走以地下促地上的科学之路。

4.2 技术路线

(1)通过培土加厚土层,解决先期发展不挖坑或挖坑过浅的“先天不足”。此外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合理修剪等项内容。事实证明,对所有“低质”杨树林改造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培土”,厚度要以60cm为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引洪灌淤的办法完成土壤培肥,也可先将土置于地势较高位置,通过水管冲力完成加厚土层任务。培土面积不能只限于树根周围,要力争全园覆盖,选择的土壤要以粘土为宜,不宜选用沙土。

(2)从治标角度看,追肥是解决叶色不正的有效途径。通过追肥可以临时缓解树体缺肥的状态,所以追肥是土壤培肥的农业措施之一。另外,松土、除草、浇水也是土壤培肥的主要内容。经常松土与除草,加上追肥,土壤通透性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营养的矿质化过程加快,这样杨树才能长势喜人。

(3)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重点做好“叶部”虫害的防治工作。叶片的多少和质量与树体的生长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叶片量越大,树体的生长量就会越大,反之亦然。所以保叶就等于保长势,要尽量避免虫害。

在隆化县常见的叶部害虫,主要是“白杨叶甲”。它虽然一年发生一代,但无规律可寻,只有干净彻底地消灭掉,除此之外别无良策。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天幕毛虫”、“分月扇舟蛾”、“舞毒蛾”等爆发性害虫的发生,从源头避免和减少对杨树“低质林”的危害。

猜你喜欢

低质杨树林树势
“杨树林”计划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低质煤分选提质的分析研究
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好——低质婚姻面面观
走出“低质婚姻”的雾霾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及造林技术
大长夜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江西省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成因与特征分析
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