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丽水市森林低碳发展的思考
2012-08-15郑素云唐隆校朱灵俊
郑素云,唐隆校,朱灵俊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 遂 昌323300)
1 引言
生态优势是丽水最大的优势,也是丽水基础最好、特色最优、潜力最大的资源。丽水是浙江省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低碳发展是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丽水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区域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行动指南,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丽水市在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先行先试地探索和推进低碳发展,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低碳化;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实现区域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通过创建低碳城市、发展低碳建筑、倡导低碳出行、践行低碳生活,实现区域消费结构的低碳化;通过保护森林、改善树种,增加森林覆盖率,打造浙江的“碳汇洼地”。
2 推进森林低碳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2.1 生态文明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已成为丽水全市人民的基本共识以及各级领导的历史责任和自觉行动。2009年,丽水市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并制定了《丽水市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年3月,丽水市又制定了《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丽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纲要。因此,丽水市在推进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领导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
2.2 “中国生态第一市”基础日益夯实
丽水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所属9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4个县进入全国前10位,庆元县居全国第1位。2010年,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满足要求Ⅰ~Ⅲ水质标准的比例达到98.8%;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占98.8%,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各县(市、区)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降尘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省控标准,其中丽水市区空气自动监测全年有效天数363d,达到Ⅰ级空气质量的天数为124d,Ⅱ级为233d,Ⅰ、Ⅱ级天数达到97.8%。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长期居全省之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稳居全省第一。
2.3 森林碳汇资源潜力巨大
丽水山清水秀,风光绚丽,森林覆盖率达到80.79%,林木绿化率达到81.62%,林木蓄积量占全省的25%。根据丽水市的森林资源数据,丽水森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比例最大,两者面积占比达到69.33%,天然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占比达到61.34%,这说明丽水市的森林固碳能力比较好。根据核算,丽水市2010年的森林碳汇总量为456.1万t CO2左右,是浙江省森林碳汇能力最强的地区。
2.4 产业低碳化进程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丽水市COD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6%,SO2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6.69%。一是着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通过优化生态农业布局及农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丽水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着力提升生态低碳工业。近年来丽水十分重视如金属制品、合成革、精细化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改造升级,着力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新特色。三是着力发展低碳特色服务业。如依托区域特色,实现龙泉剑瓷、青田石雕、云和木业、遂昌竹炭等特色文化创意的产业文化;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促进生态休闲旅游成为低碳产业的新增长点。
3 推进低碳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加剧
丽水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的历史阶段,不仅存在着工业化与城镇化对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矛盾,而且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一方面“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市情,成为丽水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发展瓶颈和制约,另一方面丽水作为浙西南“绿色屏障”的生态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都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矛盾和障碍。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丽水未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3.2 经济总量小、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
2010年,丽水市经济总量小,仅占全省2.37%,经济实力和政府财政不强。由于历史原由,区域积累的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能力弱、组织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因素,它给区域产业布局,要素供给、交通物流、环境保护以及人才集聚等带来诸多困难。也给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难度。
3.3 绿色、生态、低碳发展意识有待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是继“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展节能减排之后的一种工作延伸和深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据专题调研《丽水市社会公众“低碳发展”认知调查》,调研结果表明,丽水市大多数公众对于低碳与低碳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涵义的认知程度并不高,约56.8%的社会公众并不了解。一些干部和群众甚至认为,低碳发展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4 森林碳汇发展之路探讨
4.1 突出森林碳汇优势,打造“中国生态第一市”
作为浙江生态绿谷,低碳洼地,丽水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快形成资源环境价格约束机制和配置机制,加强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保护好浙南林海。保护森林,提高森林质量,强化森林生态功能,积极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大力推进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政策措施,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增加林业碳汇,保持中国生态第一市的地位。
4.2 探索推进“森林碳汇工程”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碳贮存,减少碳释放。充分依托国际市场,争取开展碳汇造林项目和碳汇水电项目。通过造林再造林和加快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加大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力度,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提高固碳能力,建立有效机制,使丽水的碳贮存转化为资可利用的指标。二是探索建立加快低碳市场开发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建立固碳间接减排机制。发挥丽水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推动建立森林蓄积量增长与排放指标安排相挂钩的体制机制,理顺森林蓄积量与排放指标之间的互动互促关系。四是创新间接减排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丽水森林吸碳固碳对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探索建立碳排放额度交易的机制。
4.3 打造百里绿色长廊,走生态低碳发展之路
实施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和丽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启动湿地保护和瓯江干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严禁对湿地的侵占和不合理利用。加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力度,改进水资源利用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确保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为目标,加快建设高标准水利工程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统筹建设生态公益林、景观林、防护林,推进城区周边山体绿化和瓯江干流、高速公路沿线山地森林植被改造,把瓯江干流、支流以及各高速公路、铁路打造成百里绿色长廊,走生态低碳发展之路。
[1]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丽水市推进低碳发展行动计划[R].丽水: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
[2]王祝雄.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R].北京:国家林业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