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的大盘山药用植物园
2012-08-15撰文周彩云潘忠民
□撰文//周彩云 潘忠民
独具特色的药用植物园
大盘山药用植物园是国内唯一的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外围。整个药用植物园占地200亩,分为“一轴五区”,一轴指药文化走廊,五区分别为科普中心区、展示区、体验区、管理区、示范栽培区。大盘山药用植物园依靠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当地有利条件,运用八卦田的形式,按植物的作用、特征及结构,形成中心园区整体景观形象空间体系,巧妙地将植物与八卦田结合为一体,代表自然界万物汇聚于一体的理念。
大盘山药用植物园与周边地势相互对应,主园区绿化平台可环视四周;科普中心区位于园区西面高地,利用原有宅地建筑及休闲观景平台,让视觉由高至低形成最佳效果,与北面的两处高地形成相互对视的视觉空间,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景观空间。
药用植物展示区以多种中药植物和珍稀的当地药用植物分区域种植,结合小品和特色园路的组合,形成一个精致的药用植物园。从景观学角度体现药用植物园的生命体系和植物园生动的规划原理。
整个园区以《浙江大盘山药材志》名录为基础,把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背景,重点展示浙江地产药材植物和大盘山药用植物,融科普及景观体验于一体。植物展示与生态知识、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景点。植物分区又分为密林区、疏林区、植物点植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展示区、中药材示范栽培展示区等,各类植物都建有标牌名称、功效和作用等。各个植物分区与各点的景观节点相结合,与周边的地形、地势环境相结合,与园区绿化相结合,与中药材知识普及相结合,在色彩、植物种类和空间设计手法诸方面体现中国景观设计共性的同时,更显示出大盘山唯一以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为重点保护区的特色。
荟萃中药植物
大盘山药用植物园以展示药用植物为主要目的,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开展野生珍稀药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野生珍稀药用植物的就地保护技术和迁地保护技术研究,药用植物知识科普教育,形成科研、科普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药用植物展示区。药用植物区共分19个区块,约200种乔木、灌木类药用植物,50种藤本类、300种草本类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展示区分两个大区,一是浙江地产药材植物区(八卦区),展示部分重要的浙江地产药材植物,二是大盘山药用植物区,展示保护区内的各种药用植物。
浙江地产药材植物区面积为2000平方米,植物配置按“八卦”形式划分16个区块,内圈8个区块配置“浙八味”药用植物,即芍药、延胡索、浙玄参、麦冬、浙贝母、白术、温郁金、杭白菊,每一品种一个区块;区块中心种植果树,桃、李、梅、樱、枣等落叶果树与柑橘、枇杷、杨梅等常绿果树间隔栽植,常绿果树与枯苗时间较早的芍药、延胡索、浙贝母搭配。外圈药用植物8个区块配置杭白芷、孩儿参、香茶菜、白花前胡等16种药用植物,每个区块用“S”划分,种植2个药用植物,按苗期长短相配。如野荞麦/多花黄精、野百合/桔梗、栀子/玉竹等各种植一个区块。八卦区块内以种植低矮的草本、灌木药用植物为主,为达到美化景观的效果,在外圈园路两边散生种植乔、灌木类药用植物,种植银杏、南方红豆杉、榧树、杜仲、算盘子、乌药等20种浙江地产药材植物。
大盘山药用植物区按照药用植物功效来分区种植。根据中药功效分类原则,将大盘山保护区内8 53种药用植物分成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祛淤药、止咳化痰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以及其他药等19类,每类药用植物种植一个区块。含水生植物的药类、喜湿植物的药类布置在有水塘、水沟的区块,区块面积大少与药用植物种类多少基本一致,有关联的药类布置在相邻区块。区内药用植物配置遵循“草本—灌木—乔木—灌木—草木”的布局方式,形成区块中间高、周边低的景观效果。每种乔木类药用植物种植1—2株,高大灌木、藤本类药用植物种植2—5株,小灌木类药用植物种植5—10株,草本类药用植物种植10—20株。对照大盘山药用植物名录,不断充实,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