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社会共建 绿色生态全民共享
2012-08-15撰文史会方
□撰文//史会方
近年来,在省、市“关注森林”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长兴县以创建森林城市(城镇、村庄)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关注森林”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党政主抓精心谋划“创森”系列工作
树立创建理念。创建森林城市,对于提升全县生态建设水平、满足百姓环境需求、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长兴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积极构建“太湖望县·锦绣长兴”,并逐步树立了“生态建设以林为先、生态文明从林开始”的发展理念。
明确工作目标。长兴县明确提出建设森林城市“亿万千百十一”工程的响亮口号。“亿”,就是投入亿元以上的苗木款;“万”,就是新增万亩以上的绿化面积;“千”,就是实施千个以上的绿化项目,“百”,就是营造百个以上的规模片林;“十”,就是建成十个以上的森林公园;“一”,就是实现一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总目标。
狠抓工作落实。长兴县委、县政府把“亿万千百十一”工程作为创森工作的主抓手,列入了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成立了组织机构和专门工作班子,层层分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并纳入了有关乡镇(部门)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综合考核。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推进,形成了党政主推、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严密、团结协作的工作格局。
创新机制大力实施森林生态建设
坚持规划布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1.规划留地。长兴县近期共规划了绿化用地4万多亩,分年度在指定规划区域,有序开展城乡森林生态体系建设。2.产业用地。把城乡绿化建设与苗木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对旱地丘陵缓坡区域的低效农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生态的苗木产业,既有效解决了绿化用地,又推动了百姓致富。3.零星补地。通过拆违、租地、发动群众等形式,对房前屋后、河道公路两旁、田间地头等闲散土地进行绿化,确保绿化“全方位、全覆盖”,近年来长兴县利用零星闲散土地绿化面积达3万余亩。
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投资相结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1.政府补钱。在村庄绿化中,实施了政府采购、免费送苗的“星级绿色村庄”建设,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在通道绿化中,对重要道路和水域采取了租地建绿办法,政府每年支付土地租金560多万元,建成了7000多亩的森林屏障;在产业化造林中,政府每年补助资金1000万元以上,引导农民发展苗木产业。2.企业投钱。在开展高速公路、国道、县道沿线绿化中,采取“政府出资租地、企业出资种管”的模式,有效激活了民资、带动了发展、实现了双赢。3.百姓出钱。广大百姓积极出资在自有土地或流转承包地发展苗木,自发参与植树造林,每年全县苗农投入都在1.5亿元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绿化。
坚持本土苗木与外来引种相结合,解决“苗从哪里来”的问题。1.本土为主。长兴县在城乡绿化建设中,提倡多种本地苗木,既保证苗木成活率,又进一步扩大了本地苗木市场,促进群众增收,全县绿化用苗的85%以上为本土苗木。2、外来为辅。长兴县积极引进了红豆杉、浙江楠、香榧、香椿等20多个名优珍贵树种,每年种植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
挖掘载体广泛开展森林文化宣传
多年来,长兴积极举办了银杏节、红梅节、扬子鳄科普展、花木节、杨梅节等一系列森林生态节庆活动,使长兴县森林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形成了“文化带动产业、产业推进绿化”的有机循环。广大群众逐步树立了“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护林就是护民”的生态理念,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意识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村风、民风更加文明,“关注森林、保护自然、投身林业事业”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
再接再厉持续推进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长兴虽然在2009年取得了“浙江省森林城市”光荣称号,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2010年以来,长兴县在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绿化工作步伐,提出了以“平原绿化”为重点,积极建设“森林长兴”的新目标。率先编制平原绿化规划和森林长兴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工程布局,连续3年以“亿万千百十一”工程为载体,以“森林屏障建设、森林村庄建设、森林城镇建设、森林网格建设、森林通道建设和森林文化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并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城乡平原绿化工程,每年绿化投入3亿多元,新增绿化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近5年来,长兴累计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1.7万亩,占全县平原绿化总面积44.8万亩的48%,5年增加了近一倍;平原林木覆盖率由过去的18%提高到目前的34.1%,5年增加了16个百分点,绿化总量和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走在了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