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08-15刘星帆
刘星帆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刘星帆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开启了社会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了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承自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表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说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富有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自于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价值观念,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制度和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自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产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其标志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课题;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三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浅入深,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富有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社会认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由此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些重要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理论认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他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正确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高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可以看作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的新的理论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生机,带来了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以后,由于各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大都照抄照搬了苏联的体制。在最初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各个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急于变革、急于过渡、急于赶超的现象,致使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执政的共产党出现了两种态度:一种是盲目自信,继续走老路;一种是积极探索,开始改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改革失败了,由改革导致了改向。中国在改革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了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榜样效应,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对一些国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具有借鉴作用,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再度振兴产生示范影响。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有莫大的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1]陈世清.《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 第2版.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3]乔 旺.《学习十七大报告,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11.23 .
[4]苏 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2008.04.10.
[5]秦 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9期.
[个人简介]刘星帆,女,(1988—),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